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师怎样走才会成功

(2013-01-07 06:03:00)
标签:

教育

分类: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教师怎样走才会成功

张文质   

库亚鸽、李进有老师才是真正的教育专家,他们通过个人的发现,以自己独特的生命成长,对当今的中国教育现状有着独到的见解。

李进有老师的顺口溜,实际上已经创造了另一种生命语言。这种语言看上去可能很朴素,但是它以另外一种形式和学生联系在一起。这种语言是属于个人的天才的创造。它能够让学生学好、考好,我相信,它也能够让学生的生命成长成全得更为丰富、更加充满前景。

库亚鸽老师是一个能够把学生带向远方的人。我给她的评语是:她是一个飞翔者。一方面为学生指明了成长的方向,另一方面通过自己的飞翔的姿态,成为学生成长的典范。

我们这次推选出来的老师有很多都来自于农村,这是我们很大的特点。看完他们的业绩,我也很受感动。我认为他们很难,难就难在人在困难的时候很难坚守,坚守的时候很容易迷失方向,很容易丧失坚守的信念,很容易失去成长的动力。

我们不妨切入今天的话题:积极心理。

经常有老师问我,要我说说新课程改革到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我说,我们需要思考,这些改革已经变革的是什么,不能变革的是什么。不能变革的是在学校内部,还是在学校外部。

我们必须回到中国当下的环境去考虑问题。

所谓的积极教育,恰恰是要回到生命本身去考虑。而我们所面临的教育状态、困境,必须当成常态来看待。

刚才听了两位老师的发言,我就在想,一方面,我们老师不要把自己的专业成长与学生日益发展的生命需求形成强大的落差,甚至形成尖锐的文化冲突;另一方面,教师对自己职业的严重不认同,对自己的成长丧失信心,就会使教师自己精神状态产生严重问题。突破专业瓶颈,首先要有职业认同。好的教师,一定要是学生的生命启迪者。李进有老师,为什么说他很牛,牛就牛在学生对他生命教育的折服。教师一定要是引领者,启迪者。

孩子在美好教育的引领之下,就会变成文明人、有素养的人、怀抱希望的人。老师和学校所作的努力,其实在课堂所呈现的就是能动的生命热情,表现出自信、积极参与的人生态度。

教师首先应该把自己的孩子当做一生中最重要的学生来加以培养。希望这孩子能够健康、健全、快乐、幸福。所谓的成功,就是他更幸福更快乐,他活得更像一个人。这孩子首先是自己的孩子,所有的老师都必须有这样的意识,首先必须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功,这就尽到了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有助于滋养教师的职业自豪感、自尊感。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自己的孩子,不能忽视自己的孩子。先从自己的孩子做起,先从自己家庭的幸福、家庭文化的建立与变革做起,是最基本的要求。

我们总是还没有去尝试就以为自己会失败,而消极正是我们人类最可怕的敌人。应该有个积极的态度,就是在任何时候努力使自己成为建设者。

教师要培养自己的适应力,要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下培养自己的适应力。无论在哪里,都要培养这种能力。不要在内心培植一个敌人,要用一个更开放、更有理解力、更慈悲的心态去理解我们难以理解的事情,最大的收益者一定是自己。克制自己的愤怒、克制自己的仇恨,把内心的弱点一点一滴地挤掉,收益的人是自己、家人、孩子。

有的老师很有目标,有方向感。知道往哪里走比知道怎么走还重要。

人生、处境、文化等都是可以自身改变的,这一过程可能是痛苦的。因此老师不要追求你的教育能一定有效,不能这样把教育简单化。教育有历史的评价,也有当下的评价。越是小学教育越需要尊重历史的评价,要有历史感。在自我评价中,寻找内心的自我的赋予。

好教师很少是在学校孤立地成长的,他需要与其他人共同成长。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依赖于网络。有了网络,每一个人都会变成世界的中心、世界的焦点。每一个老师也都需要一个成功的榜样、伙伴,这样,可以获得更多的颖悟。好教师可以成为一种教育的个体户,但是永远也不要成为单干户。任何人都希望自己成为被人包容、理解的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

  


 

张文质教育小语


    ·在现行体制之下,所谓的“好教师”往往是心肠比较硬的人。那些个人心性与教师职业要求严重矛盾的教师,往往特别的痛苦。


  ·在竞争剧烈的环境中必然人人自危,彼此间充满敌意,真正的合作、惺惺相惜是不可能的。


  ·好教师从来就不是靠培训造就的,更不是靠检查、评比、竞赛造就的,好的制度加上自我期许,才是好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


  ·对生命的热情,对知识的热情,对未知的探究的热情,是教师成为教师的奥秘所在。“热情”应成为教师的第一品格。


  ·如果没有对每一个具体的人的关注、尊重、宽容,我们怎么能说我们所从事的是教育工作呢?


  ·教师不仅不能用言语伤人,还要警惕习惯性的“用眼睛杀人”;不仅要学会等待,还要学会忽视,大题小作,甚至视而不见。


  ·任何人的成长都是一生的事,所谓“恍然大悟”,从来就没有在儿童身上发生过。儿童改正不了自己的错误,儿童不断重犯同样的错误,这些也许都不是儿童的错,或者可以说儿童只能这样犯错。


  ·教育需要的是持久的关注,耐心的等待,需要的是潜滋暗长潜移默化,“立竿见影”往往是有害的,甚至是反教育的。


  ·以我有限的学识和遭遇所获得的判断,我厌恶“轰轰烈烈”的教育,那不是教育。一切“轰轰烈烈”背后都充满了露骨的功利取向,都可能导致对教育的扭曲。


  ·今天谈论教育,要丢掉幻想,避免虚拟,甚至也很难勾勒未来,你是不能等着各种条件改善的那一天的,能够以更健康积极一些心态做力所能及的改变,已经善莫大焉。


  ·任何有意义的变革都是在人内心发生的,教师需要为自己心灵的自由预留开阔的空地,教师也应该为自己优质的生活承担更多的责任,实际上所有进取的努力都可能意味着一种自我救护、一种有助于提升生命的自我期待。


  ·无论何时,我们都应该秉持这样的信念:把自己的孩子作为一生中最重要的学生加以培养。这就是我们对自己对家庭承担的最大的责任,同时也是对社会作出的最基本的贡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