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队生活风景线(四) —— 公差人人争
(2019-01-05 08:28:16)
标签:
连队公差争先 |
分类: 军事博文 |
在六十年代,步兵连队没有配备军车,最多有一辆老爷自行车或一辆手推独轮车,连队所需物资基本上靠大家出公差肩挑背抗来解决,所以,出公差是连队的一大特色,每周都要指派一次公差,每次十来人成行,来到小镇小店那里,采买东西带回连队。公差的任务,有进城镇挑柴买粮的,有到山上割柴草的,有下江河捞猪草的,也有帮老百姓劳动的,还有去连队伙房帮厨的等等,可以说名目繁多,应有尽有。众多的公差给战士们提供了诸多争相外出的机会。
军队是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军队管理是极其严格的,军队纪律号称“铁的纪律”。军人在部队常受纪律和规章制度的约束,禁锢在军营之中,很少有机会出去,平时即使可以外出,连队也有极低的比例限制,局限于从这个营走到那个营,这个连跑到那个连,找老乡唠唠咯而易,走来跑去,总跳不出军营的圈子,难得到外面走一走瞧一瞧。多数战士说是在某某县市当兵,可服役二三年,连县城还没去过就复员了。因此,战士们对出公差的机会相当看重,千方百计争着去。
战士们对出公差特感兴趣,轮到班里有公差任务,大家都会争先恐后抢着干,他们之所以争着要出公差,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在部队强烈要求进步的人,把对出公差的态度看作是自己工作积极,争取进步的表现,经常争着出公差就会在领导和同志面前有好的印象。二是平时表现一般的人,也想借出公差的机会,离开营区,到外面去走一走看一看,散散心,开开眼界,省得像小孩一样整天关在家里,像井底之蛙一样,只看到掌心大小的天地。
我是出公差的积极者,大家称我是公差急先锋、专业户,每逢班里派公差,我总是把手举得高高的,嗓门扯得大大的,想尽办法争到手,我之目的在于争当先进,要求进步,趁机出去玩玩则是其次。可以说我出公差不计其数,记得最清楚的有四次。一次是到厦门市的同安县城挑粮,那年连队正处在紧急战备期间,部队进驻山村设防,管得严严的,除出公差外,根本不可能出去,得到这个机会,全连十二个出公差的人,终于能够进城逛一逛,看看县城是啥模样,大家心里都非常兴奋,我挑了七十多斤大米,沿途过溪爬坡,走了四十多里路,夜幕降临到连队,也没觉得有多累。一次是全连三十号人,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到深山中的莲花新店挑木柴,路程虽然不远,但崎岖不平,非常难走,天气炎热,流汗不止,我也争着去了,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确实如此,我请别人用绳子捆绑了九十斤重的松木柴,挑在肩上,那笨重的木柴怎么也不听话,两头总是一摇一晃的摆个不停,两脚发抖,步履蹒跚,一步一颠地硬撑着下山,好不容易撑到连队,已是精疲力竭,听到大家给我美言“好样的”。浑身的疲倦顿时扫光。一次是在秋季,连队已从厦门集美镇郊调防回同安县大西山地区,连队派公差回集美原驻地收取原先种植的南瓜,我也争着去,跟随大家像当年红军挑粮上山一样,扛着沉重的担子,翻过三座大山,整整走了六个多小时,天黑才赶回连队,其中的辛苦自然不必细说了。还有一次是出公差上汀溪水渠打捞猪草,给连队猪儿们解决口粮问题,我也争取到了这个机会,那天,我们向驻地老百姓借了三辆木架子车,带上大米和菜,直奔目的地,大家光着膀子,潜入溪渠,一遍又一遍地打捞,弄了满满三车,中午我们自己动手,搞野餐,解决自己的肚子问题,下午太阳西下之时赶回连队,连里的猪官朱德官同志正等米下锅呢,那些熬熬待食的猪仔们见到我们供给的美食别提有多高兴啦!
连队生活风景线(十五)——条令人人学(2009-01-06
15:17:25)[编辑][删除]
连队生活风景线(十三)——照片人人揣(2008-12-31 21:25:35)[编辑][删除]
连队生活风景线
连队生活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