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队生活风景线(一)——吃饭人人乖
(2008-11-13 21:32:19)
标签:
吃饭形式生活风景杂谈 |
分类: 军事博文 |
吃饭是人维持生命的基本需要,人人都会,也都带有不同的饮食倾向。可是连队吃饭就与众不同,不管来自什么地方,有着怎样的膳食习惯和口味,吃的是一锅饭,煮的是一样菜,没有任何挑剔的余地。即使个别在家娇生惯养,吃饭挑肥捡瘦的新兵,到连队后,在高度一致的生活环境下,也会慢慢适应连队用统一伙食标准制作的饭菜,他们的习惯不变也得变,不改也得改。
住在营房吃饭 —— 按部就班。营区生活,作息时间正常,就餐设施齐备,通常情况下都能按时开饭,各班值日生提前打好饭菜放到桌上,听到开饭号令,各排集合带至饭堂前,由连值班排长集合整队,唱上一支歌(文革时还得背上一段毛主席语录),说上一点事,很快进饭堂吃饭,吃饭时不准大声说笑,不准串桌聊天,不准将残存饭菜流落地面,保持室内安静清洁。“一碗浅、二碗满、三碗不可添一点”是快速吃饭的小经验。一般10至15分钟就餐完毕。
干部吃饭
过节吃饭 —— 团团圆圆。逢年过节对于大家来说,心境都要宽松得多,节日的气氛也会在连队降临。用平时生产自给节余的钱,买点好吃的食品,杀上一头猪,改善一下伙食,让大家团团圆圆过个节,体验连队的温暖,也是连队通常的做法。为了活跃气氛,过节吃饭环境相对放松些,往常吃饭时规定的诸多“不准”也就准许了,也可以相互搞点庆贺之类的活动。包饺子是大家最快乐最愿做的事,对以米粮为主食的南方部队,平时吃顿面条、包子,就算改善伙食了,除过节外,根本不可能吃到饺子。分班包饺子,大家觉得非常新奇,好像在搞一次娱乐活动似的。炊事班按人数将面粉、猪肉、白菜、韭菜、酌料等提前发给各班。老兵有点经验,就当上手,和面、擀皮、拌馅、包饺子,都是他们的事,新兵新手,洗菜、切菜、摆摆放放、跑跑弄弄是他们的事,只能当饺子腿。为了贪图方便,有时连里临时垒上几口锅灶,各班自行下煮饺子,先到先煮,先煮先吃,嘻嘻哈哈,边吃边乐,忙得不亦乐乎,吃得开开心心。
野营吃饭 —— 班自为战。野营拉练通常夜行晓宿,吃饭就不太正常了,如果是整夜行军,半夜在途中还得小吃一顿,这种情况经常遇到。此时吃饭就要在战斗背景下实施,不可能全连聚在一起,必须小群多处,分散就餐,通常由炊事班依靠随身携带的装备和粮草,就地组织野餐,各排派出哨兵,其余就地休息,三十分左右开饭,以班为单位散开,找到相对隐蔽的地方,打饭就餐,十五分钟左右吃饭完毕,稍稍整理行装,前后一个小时就得重新启程。
阵地吃饭 —— 壕内送饭。战时或演练中,战士们分散坚守在各个战斗岗位上,在便携食品有限的情况下,吃饭只能依靠后方送来,此时,可能炊事班担任送饭任务,他们把饭装进饭袋,带上少许熟干菜,背着饭菜,隐蔽进入阵地,逐个岗位送饭,解决每个参战人员的吃饭问题。当然,随着我军野战装备和膳食条件的改善,壕内送饭的情景会越来越少,以至灭绝。
住在农村吃饭 —— 星星点点。因作战和备战需要,部队必须远离营房,进驻农村民居,挨家挨户,分散居住,若大一个村落,从东到西,由南向北,或一个组住一间,或一个班住一户,到处都有兵入住,不太可能一个排住一块。此时集中打饭,室内摆开,分散吃饭,你组不见他组,这班不见那班,四处撒网,星星点点,老百姓看大家吃饭,说说笑笑,指指点点,别有一番风味。
助农劳动吃饭 —— 田头地边。农忙季节,连队每年到邻近农村助民劳动,一二天、三四天不等,炊事班将饭菜直接送到劳动地点,解决战士的吃饭问题,大家身上沾满泥水,不顾劳累,陪伴老农,在田边地头,席地而坐,吃着那连队远道送来的喷香饭菜,在食至鼓肚之后,重又来了精神,很快就投入到紧张的劳动之中。
连队生活风景线(十五)——条令人人学(2009-01-06
15:17:25)[编辑][删除]
连队生活风景线(十三)——照片人人揣(2008-12-31 21:25:35)[编辑][删除]
连队生活风景线
连队生活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