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用关爱子女的精神关心父母
(2008-12-13 11:31:33)
标签:
父母子女平等精神回报舍得情感夫妻岳父母家庭杂谈 |
分类: 情感 |
近来,经常看到子不孝父、女不敬母,但对自己的子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呵护有加的例子,也许是自己已步入老年的缘故,对此情形尤其敏感,由此而引发了自己撰写本文的冲动,文中之意直指“精神”二字,目的在于端正对父母的根本态度,而不在于强调对父母、对子女的绝对平等。因为,两者的情况毕竟不太一样,也不可能做到一样。重在理解“精神”,按照“精神”去做。
作为儿子和丈夫、作为儿媳和妻子,都是处于祖孙两代的中间人,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情系两头,一边是生我养我(指男方)的父母,另一边是生他养他的子女,两边尽的都是义务,前者是回报父母所尽的义务,后者是对子女所尽的义务。既然两边都在尽自己的义务,就其本质而言,都是一样的,因而在处理与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上,精神也应该是相同的。怎样培育、把握与体现这种精神呢?
一、要有换位思考的精神。处在祖孙夹缝中的人,要学会审视自己的思想与行为,站在父母的角度,以心换心,想想已经老了的父母当年对自己作出了多少付出,寄予何等期待,现在又有什么起码的需求,猜猜父母对自己如今的表现会产生怎样的心情?还要想想,人终会有老的一天,今天自己对父母好不好,将对自己的子女带来何种影响,假如自己老了,他们又会对自己怎么样?想到这些,你又会怎样呢?以便泛起对父母的恻隐之心。即使是对过去做得不够好的父母,也应持谅解态度,不能铁石心肠,一毛不拔。
二、要有情感平等的精神。这种平等是指精神层面的,不是指“半斤八两”式的买卖,就是要以关爱子女相同的心情,一样的热情对待父母,用易于老人接受的方式,倾听父母的声音,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主动做好爱老养老工作,即使一时不能做到,也要耐心做好解释和事后弥补工作。岳父岳母、公公婆婆,虽然血统不一样,但都是自己的亲人,都有赡养的义务,同样要用关爱子女的精神关心他(她)们,使他们享受到平等的情感,不能偏袒一方,各强调各的重要。老人是老小孩,没有太高的要求,对他们也要像对自己孩子那样,多哄哄,多问问,多护护,帮助他们做点实事,解决点实际生活问题,尽量满足他们不多的回报,暖暖他们的心。
三、要有舍得回报的精神。对父母的回报和对子女的付出,虽然说法不一样,其实也一样,前者是对老人先前付出的报答,后者是对子女后续报答的付出,两者都有付出与报答,所以,不论付出还是报答,都要有平等的精神和诚恳的态度,舍得花费,乐意投入。不能厚此薄彼,偏颇一方,对父母吝啬,对子女慷慨,对老人维维诺诺,对小孩百依百从。尤其要舍得给父母作出回报,满足老人通情达理提出的要求,以实际行动尽到自己的敬老、爱老和养老的责任。当然物质上的关心也要根据父母和自己的具体情况,适度、适时、适可,实事求是地去做,不可勉强而为之。
人总是有感情的,相信自己,有了这些精神,不愁搞不好的老少关系,当你们对父母作出应有报答之后,他们也会倍感幸福与满足,也会觉得有子有媳才有福啊!
本文主要讲的是对父母的关心问题,至于父母如何正确对待儿、媳、孙辈,则是另外话题,自有议论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