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石器时代 玉琮王-顶级国宝

(2008-01-06 15:45:21)
标签:

爱上博物馆

河姆渡

陶灶

良渚

玉琮王

水晶杯

云纹铜禁

分类: 博物馆之旅-从文物感觉文化
 

14-新石器时代河姆渡出土 陶灶浙江省博物馆

 

新石器时代 <wbr>玉琮王-顶级国宝

 

新石器时代。

 

通长55、通高25厘米。

 

夹砂灰陶。俯视呈鞋底形,火门上翘,椭圆形圈足。内壁横安三个粗壮支丁,三丁分别置于两侧正好对称,一丁置于后壁。两侧外壁安有一双半环形与两侧支丁连成一体。

 

1977年河姆渡遗址T243出土。

 

15-新石器时代良渚出土 玉琮王浙江省考古研究所

 

新石器时代 <wbr>玉琮王-顶级国宝

 
新石器时代。

 

高8.8厘米射径17.1---17.6厘米孔径4.9厘米。黄白色,有规则紫红色瑕斑。

 

器形呈扁矮的方柱体,内圆外方,上下端为圆面的射,中有对钻圆孔,俯视如玉璧形。琮体四面中间由约5厘米宽的直槽一分为二,由横槽分为四节。

 

这件玉琮重约6500克,形体宽阔硕大,纹饰独特繁缛,为良渚文化玉琮之首,堪称"琮王"。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注:“琮,瑞玉,大八寸形似车车工两字合成一字。这是对琮的最早定名。

 

根据《周礼》记载,“以苍璧礼天、黄琮礼地”。琮是一种用来祭祀地神的礼器。看良渚文化的玉琮,它的形状内圆外方,中间为圆孔。专家们推测,它可能是原始先民“天圆地方”宇宙观的体现,方象征着地,圆象征着天,琮具有方圆,正是象征天地的贯穿。

 

在当时,每当丰收或祭日时,就举行隆重的祭祀典礼,良渚先民就用它来与天地神灵沟通。因此,玉琮是良渚人所用的宗教法器。

 

1986年浙江省余杭县反山12号墓出土,出土时,平正地放置在反山第十二号墓墓主关骨的左下方,是一件神圣崇高的玉制礼器。这件玉琮的制作,技术高超,可称神工鬼斧,是良渚文化玉器的瑰宝。

 

16-战国水晶杯杭州历史博物馆

 

新石器时代 <wbr>玉琮王-顶级国宝

 

战国。

 

高15.4厘米,敞口,斜壁,圆底,圈足外撇。

 

素面无纹饰,透明,器表经抛光处理,器中部和底部有海绵体状自然结晶。

 

此杯是用优质天然水晶制成的宝用器皿,国内罕见,其制作技巧和工艺水平令人惊叹。

 

1990年浙江省杭州市半山镇石塘村战国墓出土。

 

17-春秋淅川出土云纹铜禁河南博物院

 

新石器时代 <wbr>玉琮王-顶级国宝

 

春秋中期。

通高28.8厘米器身长103厘米,宽46厘米。

 

禁为承置酒器的案,其器身以粗细不同的铜梗支撑多层镂空云纹,十二只龙形异兽攀缘于禁的四周,另十二只蹲于禁下为足。

这是我国迄今发现用失蜡法铸造的时代最早的铜器,其工艺精湛复杂,令人叹为观止。

 

1978年河南淅川下寺出土。

 

18-春秋新郑出土莲鹤铜方壶

 

新石器时代 <wbr>玉琮王-顶级国宝

 

此壶原为一对,一件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另一件藏于河南省博物馆。

春秋中期。

青铜制盛酒或盛水器,原器通高126厘米,口长30.5厘米,宽24.9厘米。

此壶主体部分为西周后期以来流行的方壶造型,有盖、双耳、圈足,重心在下腹部,遍饰于器身上下的各种附加装饰,不仅造成异常瑰丽的装饰效果,而且反映了在春秋时期青铜器艺术审美观念的重要变化。

壶身的纹饰为浅浮雕并有阴线刻镂的龙、凤纹饰。有的是以鸟兽合体的形式表现,虬屈蟠绕,布满壶体。

圈足上每面饰相对的两虎,器盖口沿饰窃曲纹。

壶颈部四面均有龙(兽)形耳,两正侧面作回首反顾之龙形,有花冠形角,体积很大,冠与身躯均有镂空的精美花纹。

壶腹下部四角又有附饰的有翼小龙,作回首向上攀附之状。兽角翻卷,角端如花朵形。

圈足下有双兽,弓身卷尾,头转向外侧,咋舌,有枝形角。承托壶身的兽,和壶体上所有附饰的龙、兽向上攀援的动势,相互应合,共同在观者视觉上造成壶身轻盈、移动的感觉。

1923年于河南新郑李家楼春秋郑国大墓出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