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脉脉此情为谁诉

(2010-12-24 05:50:40)
标签:

老枪lq

书法

诗歌

摸鱼儿

分类: 老枪lq杂文系列

                     脉脉此情为谁诉

   《摸鱼儿》是辛弃疾四十岁时,即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年)暮春写的词。辛弃疾自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渡淮水投奔南宋,十七年中,他的抗击金军、恢复中原的主张,始终没有被南宋朝廷所采纳。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

    上片作者通过表达惜春、怨春、留春的复杂情感,在读者心头提出了“春事将阑”,“更能消”——还能经受得起几番风雨摧残这样一个大问题。表面上,作者是就春天而发,实际上却是就南宋的政治形势而言的。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宋室南渡以后,曾多次出现过有利于爱国抗金、恢复中原的大好形势,然而,由于朝廷的昏庸腐败,投降派的猖狂破坏,使抗战派失意受压,白白丧失了抗金的大好时机 

    下片借陈阿娇的故事,写爱国深情无处倾吐的苦闷。从“长门事”至“脉脉此情谁诉”,这是词中的重点。作者以陈皇后长门失宠自比,揭示自己虽忠而见疑,屡遭谗毁,得不到重用,壮志难酬的不幸遭遇。“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三句,作者是以杨玉环、赵飞燕的悲剧结局比喻当权误国、暂时得志的奸佞小人,向投降派提出警告;“闲愁最苦”至篇终,作者以烟柳斜阳的凄迷景象,象征南宋王朝昏庸腐朽、日落西山、岌岌可危的现实。
    这首词通过比兴手法,创造象征性的形象来表现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时局的关切;拟人化的手法与典故的运用也恰到好处;同时,作者继承屈原《离骚》的优良传统,用男女之情来反映现实的政治斗争;其次是缠绵曲折,沉郁顿挫,词风别具一格。   脉脉此情为谁诉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辛弃疾《摸鱼儿》中国老枪lq书) 

 

 美女歌手千千云在庐山 追求完美  朋友想让自己年轻吗——不难(1) 朋友想让自己年轻吗——不难(2)

 朋友想让自己年轻吗——不难(3)

深夜漫步台北街头  “卖身”契    裸女情案   中国老枪lq的房产“谬论”

系列文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