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习作推荐:殷商故地生“三风”——试说“邶鄘卫”地区及其对诗歌的影响 黄子科

(2016-08-13 18:13:02)
标签:

《诗经》专题

学生评价性习作

对诗歌的影响

黄子科

分类: 习作:学生成果展示评价

习作推荐:殷商故地生“三风”——试说“邶鄘卫”地区及其对诗歌的影响 <wbr>黄子科

殷商故地生“三风”

——试说“邶鄘卫”地区及其对诗歌的影响

高一(13)班  黄子科  星级:★★★★★

 

    纵观《诗经》的十五国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可谓千姿百态,内容极为丰富,它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真实的描绘出两千五百多年前那漫长历史时期各阶层人们的生活状况以及社会面貌。其中,《邶》《鄘》《卫》这三风一直存在着争议,显示出神秘的色彩。我抱着好奇心,在这里,试说“邶鄘卫”地区及其对诗歌的影响。

    一、“邶鄘卫”地区是“殷商王畿故地

    历来“邶鄘卫”地区被称作“殷商王畿故地”。首先,从地理位置来看就与“殷商王畿故地”遗址相符合。“邶鄘卫”地区位于中原北部一带,这三风的位置刚好围绕着朝歌分布,而朝歌呢,是“殷商王畿故地”的故都。其次,我从“邶鄘卫”三风的部分诗歌中发现了一些文化习俗,如卜筮、祭神、桑树崇拜等等,这些习俗来源与我国最古老的种族之一的东夷族有关。通过资料的查阅我了解到,原来殷商族就是属于东夷族中的一支。从地理位置的分布以及部族文化的传承与沉积这两个方面的对比,我们可以确定“邶鄘卫”地区就是“殷商王畿故地”。

    可能有人听说过另外一种说法:“邶鄘卫”叫做“三监之地”。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来看一段《史记》中的记载:

    武王已克殷纣,平天下,封功臣昆弟。於是封叔鲜於管,封叔度於蔡:二人相纣子武庚禄父,治殷遗民。封叔旦於鲁而相周,为周公。封叔振铎於曹,封叔武於成,封叔处於霍。康叔封、厓季载皆少,未得封。武王既崩,成王少,周公旦专王室。管叔、蔡叔疑周公之为不利於成王,乃挟武庚以作乱。周公旦承成王命伐诛武庚,杀管叔,而放蔡叔,迁之,与车十乘,徒七十人从。而分殷馀民为二:其一封微子启於宋,以续殷祀;其一封康叔为卫君,是为卫康叔。

    这段文字的意思是,武王去世以后,成王年幼继位,但周公旦摄政,管叔和蔡叔怀疑周公的作为不利于成王,于是扶持武庚一起叛乱。周王朝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周公旦按成王的旨意征伐叛军,诛斩武庚,杀死管叔,流放蔡叔,贬霍叔为平民,以此平定了三监之乱。康叔参与平定叛乱,功劳甚大,封其为卫,成为卫国第一任国君。

    也就是说在当时,新王上任,政局动荡,三监之乱,国家情况危急,对百姓的影响很大,而且管叔、蔡叔以及武庚他们叛乱的地方是在“邶鄘卫”地区也就是“殷商王畿故地”,所以当人们谈起“邶鄘卫”地区就想起了“三监之乱”。在“三监之乱”的影响下,民间也有人把“邶鄘卫”地区叫做“三监之地”。但是到后来的朝代,我并没有再从史书上听说过“三监之地”,只有那个时期的部分史书有简短的记载,并且现在也很少有人听说“三监之乱”,所以,我认为,“邶鄘卫”叫做“三监之地”的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二、“邶鄘卫”的地域文化习俗

    1.祭祀降神与图腾崇拜

    上文说到,“邶鄘卫”地区是“殷商王畿故地”,所以生活在这三地的人们基本上都是殷商族的遗民;殷商族又是属于我国最古老的族派之一的东夷族其中的一个族派,所以,商族文化具有很明显的东夷文化的特点。根据文化的传承性与积淀性,就使得“邶鄘卫”地区受殷商文化影响很大。其中著名的就有祭祀降神与图腾崇拜,我认为这两个习俗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所以放在一起来谈。如《邶风·简兮》写道:

    简兮简兮,方将万舞。日之方中,在前上处。

     硕人俣俣,公庭万舞。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左手执龠,右手秉翟。赫如渥赭,公言锡爵。

    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这首诗写的是一名舞师在祭祀的时候表演万舞,一个女子对舞师产生了爱慕之情。朱熹在《诗集传》中说道:“‘万舞’是舞蹈的总名,有武舞和文舞之分。武舞用干戚,手持盾牌板斧,表示战争;文舞用龠翟,‘龠’类似排箫的乐器,‘翟’山鸡的尾羽。”

    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人们在歌舞中祭祀神灵,希望得到祖先和神灵的庇护,平平安安的生活,这体现了殷商族文化的祭祀降神。其实,祭祀降神中的降神,就是迎接神灵的意思;降神是巫师的重要职能,巫师在祭祀降神时多是以歌舞娱神;不同的歌舞祭祀不同的神灵,或祭天,或祀地,或祭祀祖先以求庇护。另一方面,这首诗歌中的“有力如虎”,指舞者像老虎一样威猛有力,暗喻了周族的虎图腾崇拜;“左手执龠,右手秉翟”,“翟”山鸡的尾羽,这里又暗示了东夷商族的“玄鸟”图腾崇拜,体现了殷商族图腾崇拜的文化习俗。对于图腾崇拜:东夷族所崇拜的是鸟图腾,所以鸟图腾是殷商族最高的信仰。诗中同时也提到了周族的虎图腾崇拜,可以说两个民族在一个国家中生活,文化的交融是必然的过程,但是我们在除了“邶鄘卫”三风之外很难看到有关周族的虎图腾文化,也更加说明了殷商族对于图腾崇拜这种文化习俗的热爱。

    2.卜筮习俗

    在“邶鄘卫”地区的文化习俗中,不仅仅有祭祀降神与图腾崇拜,就是卜筮之风,也很是著名。早在殷商时期开始,那时人们就迷信天命,普遍对“帝”产生敬仰,认为“帝”决定一切,是整个宇宙和人生的最高主宰,主宰日月山川,决定人世间的一切事情。有些学者也认为,那时的人们敬仰“帝”,既认为自己乃上天所赐,又认为自己是“帝”的子孙,把“帝”视为祖先之神也是至上之神。他们想要通过“卜筮”的方法来向祖先神灵寻求庇护与帮助。

    那么“卜筮”是什么呢?“卜”是用龟甲和兽骨来占卜,“筮”是用蓍草来占卜;卜筮之风在殷商时期很兴盛,而且“卜”“筮”两种占卜方法都被广泛运用。在殷墟中出土的大量甲骨卜辞就是明证。从很多史书中也可以看出,殷人几乎每日必占卜,每事必占卜。比如《左传·襄公九年》:“穆姜薨于东宫。始往而筮之……”,这说的就是鲁国穆姜搬家,先要用《周易》卜筮;《左传·昭公五年》:“初,穆子之生也,庄叔以周易筮之……”,这说的是庄叔的孙子穆子刚出生,也要用《周易》卜筮。

    我认为,其实人们要进行卜筮的实质就是为了趋吉避凶或者逢凶化吉,尽量让生活中减少一些灾难。人们让“帝”庇护着自己,其实是一种迷信心理的体现,认为卜筮之后,“帝”就会眷顾自己,保护自己,这也使得殷商族的神秘之气从卜筮的文化习俗体现了出来。

    3.自由婚恋

    “邶鄘卫”地区的文化习俗的另外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婚恋比较自由。在当时,周初统治者出于巩固统治、繁衍人口的需要,提倡男女间的自由恋爱。在诗歌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这个习俗,如邶风·静女》写道: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这是一首写青年男女约会的诗。女子在城墙下苦苦等待,男子却“爱而不见”女孩焦急的等待以至于“搔首踟蹰”,后来女子故意隐藏起来的天真活泼的可爱,以及向男子赠送彤管,爱情的圣洁美好,无不一一体现了出来。当然,我认为这首诗还算比较含蓄的恋爱,没有真正的体现出当时人们恋爱的热情大方。让我们来看看《卫风·木瓜》中的爱情: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这是一首青年男女互相赠答表示爱情的诗。这首诗就更加直白和坦然,“投我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玖)”,表现了对情意的珍视,是“匪报也”的具体表现。淳朴、率真的感情倾泻于字里行间,无不让人感叹他们的爱情的纯真;而这也正是自由婚恋习俗的一种体现。

    所以,我认为,“邶鄘卫”地区淳朴的民风,政治上的自由,是让心心相印的男女们能够大胆的相爱的前提保障;田野、林间、河畔、城郊等等都是他们通常相约的地点,从地点的选择上也可以看出他们的随性、率真、热情;也引申出了“邶鄘卫”三地的人们崇尚自由的艺术精神。在这个地区,自由婚恋的习俗使得男女的爱情大胆、率真、热烈;他们对待感情的态度也是自由、勇敢、热情的。

    三、文化习俗对诗歌的影响

    我们知道,“邶鄘卫”地区的文化氛围很浓厚,几乎在这里的每个人都崇尚这里的文化习俗,那么,这三地产生的风诗一定会受到这里文化习俗的影响就成为必然。

    一方面,从祭祀降神与图腾崇拜以及卜筮习俗的文化习俗中,我们可以看出邶、、卫三地的风诗存在着神秘的色彩。如《邶风·简兮》中描写的是一位“万舞”舞师:“硕人俣俣,公庭万舞。有力如虎,执辔如组。左手执龠,右手秉翟。赫如渥赭,公言锡爵。”诗中的男子身材高大健壮,力如猛虎,肤色红润,是力与美的象征。《邶风·简兮》中对舞师的发自内心的赞美显然是受了殷商审美观念的影响。所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文化习俗使得诗歌富有着“美”的色彩,这是属于殷商族的“美”,是属于邶、鄘、卫三地的风诗的“美”。

    另一方面,邶、鄘、卫三地的风诗中的婚恋诗体现出人们崇尚自由的艺术精神。生活在古代“殷商王畿故地”的人们,男女间的交流比较自由,所受到的束缚比较少。男女之间往往都比较的率性而为,没有礼法的约束。而且周统治者对邶、鄘、卫三地采取入乡随俗的政策,使得殷商淳朴开放的婚恋习俗能够得以保存。邶、鄘、卫三地的风诗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反映了男女恋爱中复杂细腻的感情,而且反映出表达感情的方式是自然、率真、豁达的。正是由于人们性格率直、热情、奔放,感情的自然外露,所受的束缚比较少,思想比较自由,也就形成了他们追求自由的艺术精神。对于这种精神,三地风诗中写少男少女们相知相恋的作品有着淋漓尽致的体现。如《邶风·静女》中写的是男女自由恋爱、幽会的事情,气氛欢快,情趣盎然。《鄘风·柏舟》中写道:“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泛彼柏舟,在彼河侧。髧彼两髦,实维我特。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这是多么大胆的爱情宣言,诗歌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女子对自由恋爱的追求和对爱情的果敢与决心。再如《卫风·木瓜》中写青年男女互相爱慕于是互赠爱情的信物,他们的交往是大胆率性的,对待感情的态度也是自由、勇敢、热烈的。还有《卫风·氓》中的女主人公的决绝、果断,等等。

    殷商故地生“三风”。在殷商故地这块土地上,有着如此神秘与奇妙的诗风。是殷商故地造就了邶、鄘、卫三地的诗歌;是殷商故地塑造了邶、鄘、卫三地的诗歌;是殷商故地赋予了邶、鄘、卫三地的诗歌以灵魂。

 

参考资料:

1.“地域文化与《诗经》邶、鄘、卫三风研究” 作者:陈艳霞

2.百度百科:殷商历史

3.百度百科:三监之乱

4.《诗经》王秀梅译注 中华书局

5.百度百科:殷商疆域范围地图、十五国风地图

6.吴泓工作室专题阅读:《诗经•静女》赏析之比较阅读 梁志军 李颜垒

7.吴泓工作室专题阅读:《诗经•木瓜》赏析之比较阅读 庞坚 若风

 

 

说明专题学习中提供的学生习作及写后反思,是学生学习其间即时上传到网上的,除了订正错别字外,编者未作其他修改,保留习作原貌。学生文章,语言稚嫩,甚至可能有些文章,借鉴太多,少年错误,在所难免,各位大家,如涉及您的文章,务请不要生气。给学生(孩子)一点成长进步的时间,相信他们在不久的将来,有更多的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个性表达。

 

 

 

附1:专题学习教师设计课程

★★“世界最美的书”:《诗经》专题学习指南 吴泓工作室设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dzou.html

★★读《边城》专题学习课程指南 吴泓工作室设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duv2.html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专题学习课程指南 吴泓工作室设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2z.html

 

★★侯孝贤电影专题学习课程指南 吴泓工作室设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dy1n.html

★★张艺谋电影专题学习课程指南 吴泓工作室设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dxeo.html

 

★★走进鲁迅世界:读《呐喊》《彷徨》专题学习课程指南 吴泓工作室设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31b.html

★★寂寞圣哲系列:非常师生(孔子及弟子)专题学习课程指南吴泓工作室设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4up.html

★★“阅读萧红”专题学习课程指南(学段分配)吴泓工作室设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v1nr.html

★★“走进《雷雨》”专题学习课程指南 吴泓工作室设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v77t.html

 

附2:专题学习学生论文习作

高一(16)班《诗经》专题学习学生习作展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dudn.html

高一(16)班《边城》专题学习学生习作展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dvmv.html

 

传媒艺术班“读”张艺谋专题学习学生习作展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dy8i.html

传媒艺术班“读”侯孝贤专题学习学生习作展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dywi.html

 

高一(13)班李白专题学习学生习作汇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32s.html

高一(13)班《论语》专题学生习作汇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65i.html

 

高一(13)班鲁迅专题学习学生习作汇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887.html

高二(13)班萧红专题学习学生习作汇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v9d8.html#comment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中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课题实验阶段性问卷调查总结与思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0cu4l.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