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专题:文史-哲学-宗教… |
走进鲁迅世界
——读《呐喊》《彷徨》专题学习课程指南
吴泓工作室
写在前面的话:
怀鲁迅
这不是寻常的丧事,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象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时将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
中国文化的骨骼 王富仁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泛读概述
鲁迅年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xu.html
《呐喊》自序
http://baike.baidu.com/view/2059281.htm
读什么,怎么读:引导中学生“读点鲁迅”的一个设想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30m.html
最是鲁迅应该读——关于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的几点思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6py.html
有机会和孩子谈谈爱情?(读鲁迅《伤逝》)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586.html
鲁迅专题(读《呐喊》《彷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xy.html
精读原作
壹:《伤逝》
孔庆东“文本细读”鲁迅《伤逝》(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313.html
孔庆东“文本细读”鲁迅《伤逝》(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314.html
姚有信先生根据鲁迅小说《伤逝》创作的中国画连环画(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30r.html
姚有信先生根据鲁迅小说《伤逝》创作的中国画连环画(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30t.html
“私奔”套中的鲁迅:《伤逝》之辨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39m.html
《伤逝》:鲁迅对思想启蒙的困惑与反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3dp.html
男性自白下的女性悲剧——《伤逝》新解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3dr.html
从娜拉到子君:精神分析视野中的女性命运 杜霞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3e6.html
(说明:红色字体的文章难度系数高,可不读。下同)
《伤逝》的独白和自由间接引语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39l.html
罗伯特·斯坦伯格:爱情三角理论-爱情需走过的四个阶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0pn.html
你的爱情是什么故事?
《如果我爱你》—— 村上春树
爱情与孤独——李银河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0as.html
贰:《祝福》
从叙事心理看《祝福》的批判指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3dt.html
礼教的三重矛盾和悲剧的四层深度——《祝福》解读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6ob.html
祥林嫂死亡的原因是穷困吗——情节的理性因果和情感因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6od.html
《祝福》:“我”的故事与祥林嫂的故事 钱理群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6oh.html
《祝福》中“我”的形象与文本意义 钱华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6oi.html
对鲁四老爷的文化审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6q3.html
《祝福》的存在主义美学阐释 杨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6oj.html
专题电影:鲁迅作品《祝福》和《伤逝》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6oq.html
叄:《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文言序文的意味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6v1.html
走出狂人的铁屋:鲁迅创作《狂人日记》的本意究竟是什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6v2.html
《狂人日记》蕴旨再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6ww.html
哲人的癫狂与常人世界——重读《狂人日记》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6xa.html
读狂人鲁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72w.html
肆:《阿Q正传》
解读鲁迅《阿Q正传》(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6xd.html
解读鲁迅《阿Q正传》(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6zn.html
解读鲁迅《阿Q正传》(3)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6zo.html
阿Q的三重悲剧——读《阿Q正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70o.html
辛亥百年,重识阿Q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70q.html
鲁迅《阿Q正传》的叙事视角研究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71i.html
鲁迅小说人物之自我心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72v.html
阿Q时代的“死去”与“活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79o.html
《阿Q正传》·“鲁迅人学”·阶级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79q.html
鲁迅与“假洋鬼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79v.html
阿Q似的革命党-阿Q的革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7ar.html
伍:《药》
《药》的确不是“双线结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75c.html
鲁迅思想与《药》主题解读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73j.html
《药》与“听将令”之后的鲁迅(上)smtdd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767.html
《药》与“听将令”之后的鲁迅(中)smtdd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768.html
《药》与“听将令”之后的鲁迅(下)smtdd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769.html
陆:《在酒楼上》
梦中的女孩——鲁迅《在酒楼上》细读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76p.html
《在酒楼上》新解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771.html
吕纬甫不是落伍者——《在酒楼上》细读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770.html
“最富鲁迅气氛”的小说
——读《在酒楼上》、《孤独者》和《伤逝》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76s.html
(添加中。。。。。。)
综合性研读
壹
鲁迅小说叙述者特色
鲁迅小说中叙事符号的量化分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70p.html
鲁迅论妇女问题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6zq.html
浅析鲁迅的女性观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6zr.html
鲁迅与孔子的根本分歧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77u.html
鲁迅“人学”传统与现代人的精神救赎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79p.html
贰
我看鲁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72x.html
我观王朔看鲁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77j.html
笑谈大先生(节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0m2xg.html
鲁镇的黑夜与白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74t.html
假如阿Q还活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77k.html
叄
中国青年是否还需要鲁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duj8.html
谈到鲁迅,只能用天才来解释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75n.html
要鲁迅也要胡适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76t.html
鲁迅对中国人及中国历史的九大感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0rc.html
鲁迅作品中看客形象的美学价值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7as.html
想起了鲁迅、胡适与钱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7aw.html
鲁迅才是真正的深刻与伟大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7ax.html
肆
让学生直接触摸鲁迅的心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0fj9h.html
生活中另外一个鲁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0h5rx.html
被遮蔽和高悬的鲁迅(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0lcu0.html
被遮蔽和高悬的鲁迅(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0lcu2.html
经典话剧:《咸亨酒店》(四幕话剧)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77p.html
仰之弥高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7ad.html
(添加中。。。。。。)
往届学生鲁迅专题习作借鉴
我读《伤逝》高一(12)班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0e3kq.html
那锁栓住了那花——读《伤逝》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0e48x.html
浅谈鲁迅的批判精神与立人思想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0e79f.html
我读《狂人日记》高一(12)班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0e7aj.html
被遗弃的人——读《在酒楼上》高一学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0efwh.html
看《伤逝》,说爱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0efwn.html
解剖看客——从看客中透视社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0ek54.html
如果坚持,如果不忘记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0emji.html
由狗看社会——我看鲁迅笔下的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0emjk.html
高一(13)班鲁迅专题研究性学习定向、拟题(写作阶段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7pn.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80e.html
高一(13)班鲁迅专题学习学生习作汇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887.html
梁晓声:中国人,你缺了什么?
http://news.ifeng.com/exclusive/lecture/special/liangxiaosheng/
2012年、2013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测试题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0o2qg.html
推荐短文学习:高一(13)班同学阅读、思考(注:自选抄六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0qrpf.html
专题•技能学习:18个文言虚词用法及举例(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0brix.html
专题•技能学习:18个文言虚词用法及举例(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0briz.html
专题•技能学习:18个文言虚词用法及举例(3)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0brj0.html
现代科学文阅读备考方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0phm2.html
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论述类、实用类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0p31g.html
议论文阅读训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17w15.html
说明文阅读训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17vgn.html
小说阅读训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0otrp.html
《过秦论》与《阿房宫赋》立论之比较
四川省绵竹中学
《过秦论》(上)与《阿房宫赋》都属于史论散文,但在立论上明显不同。表现有三:
一、立论角度不同
先看《过秦论》。与立论有关的最重要的语段当数最后一段中的如下比较文字: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宋、卫、中山之君;鉏櫌棘矜,非铣于句戟长铩也;適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千乘之权,招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殽、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由此可见,陈涉从地位、兵器、军队数量、军事智慧都不及六国,更不及秦,秦可谓既占据实力(“致万乘势,百又余年”“国力,天下非小弱也”),又占据地利(“六合为家,崤函为宫”),然而成与败是可以改变的,功业变得与前王相反,秦最终落得“七庙堕,身死人手”的可悲结局,这是为什么,“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在这里,贾谊用了先后对比(陈涉与六国之师对比、秦国的过去和现在比),从这一角度论证了“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道理。
再看《阿房宫赋》,与立论有关的最重要的语段当数如下一段: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这里从“秦爱纷奢”(“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角度指出了秦朝灭亡的原因。
二、立论方式有别
《过秦论》以秦朝的兴盛反衬它的灭亡。从文中如下内容可以见出: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而《阿房宫赋》由选取了“阿房宫”这一具体、形象的事物作为立论的基础,把阿房宫作为秦始皇骄奢淫逸的象征,作为秦始皇压榨人民的见证,作为秦王朝覆灭的标志。所以文章对阿房宫作了如下形象而具体地铺叙: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三、立论侧重点不同
《过秦论》作为一篇政论,重在正面说理;《阿房宫赋》作为一篇文赋,重在讽喻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