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读书成为师生正常的生活方式

(2007-12-30 11:14:09)
标签:

教育观察

教育随笔

感悟随笔

教育杂谈

教育评论

杂谈

分类: 王营评教育
 

让读书成为师生正常的生活方式

 

    全国政协委员、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在政协会议上曾多次呼吁建立一个新的节日----国家读书节。他在提案中提炼了四句话: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国民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一定是美丽的城市。他还援引了2006年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进行的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的结果,说明我国的阅读率已首次低于50%。

    我们的老师从参加工作那一天算起一直到退休,一共能读多少书?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一直到高中毕业,又能读多少书?

    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讲,恐怕除了读教材、教学参考书和有限的几本教育理论书籍之外,其他书籍几乎读的了了无几。部分老师读得可能稍微多一些,有时候凭着兴趣或者为了休闲的需要,找几本“快餐式”的生活杂志或是文学作品拿来一读,不是为了研究和收集与教学相关的信息,而是为了打发闲暇生活。由此可见,真正为教学和研究而读书的教师在学校里可谓凤毛麟角。学校有规模宏大的图书室,藏书不可谓不多;也有规格较高的阅览室,订阅杂志的品种也不可谓不全,但经常光顾这些地方的只有少数几位老师,况且他们兴奋点也不在教学上。教师不读书或者读书少,直接导致他们知识面狭窄、思维迟钝、智慧枯竭,大多数老师只能凭借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提供的有限信息,年复一日地重复着自己的工作,教师成了书本知识的“传声筒”,根本无创新可言。

    学生的读书量更是少得可怜。进入小学后,有心的家长可能根据孩子的兴趣,买一些童话或故事书之类的读物让孩子读(农村的孩子享受不到这种待遇),但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所学科目越来越多,作业量也越来越大,大约从小学四、五年级开始,学生的大多数时间几乎都用在了读教材、教辅资料和做不完的作业上了,他们整日在题海中遨游,读课外书成了奢侈的梦想。我曾经作过一个调查,有60%以上的高中毕业生没有读过四大名著,70%以上的学生没有完整地读过两本外国文学名著,难怪学生在参加高考时阅读水平低,不能准确地理解题意,回答问题语无伦次,作文没有新意。除此之外,学生读书少导致的更为严重的后果是人格心理不健全、文化底蕴不深厚,缺乏人文素养和思维的深广度,更谈上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中小学阶段是为人的一生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思维习惯对于人一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如朱永新所说的那样“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读书不仅可以促进人精神发育,而且还可以促进人的智慧发育、人格发育,培根曾说过一句名言:“读书使人充实。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精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严,修辞使人善辩,逻辑使人谨严;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学校是读书的场所,教师是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热爱读书、善于读书的人,而且要以自己实际行动影响和指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让读书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成为一种正常的生活方式,从而使读书融入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语文老师,要下大力气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指点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 的思维习惯,仅仅希望通过语文课本中有限的几百篇文章的学习,就想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只能是天方夜谈。各科教师也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把课余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精力在书籍的海洋里遨游。

    这样看来,制定一个“校园阅读计划”就显得尤为重要。初步设想是小学1----3年级进行识字性质的阅读,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读3----5本中外著名童话故事;3----6年级指导学生进行扩展阅读,背诵100篇古今优秀散文和100首古代诗词,读3----5本现当代文学名著;7----9年级指导学生延伸阅读,在原有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加背100篇古今优秀散文和100首古代诗词,读完四大古代文学名著;高中三年指导学生进行评价性阅读,仍旧要求学生积累一定数量的古今优秀散文和诗词,并读完6----9本外国文学名著,对自然科学、哲学等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加读3----5本这类书籍。

    在实施整个“读书计划”的过程中,要注意解决好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解决让学生愿意读、喜欢读的问题,二是解决读书的时间问题。前者除了要求教师精选读书内容外,还要通过举办一些生动有趣的读书活动来检验读书效果,让学生把读书当成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至于读书的时间可以通过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充分利用节假日等途径加以解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