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股票财经 |
分类: 投资理念 |
港股中的“千股”属于一种奇葩生物,一般公司力图做好业绩,用业绩提升股价从而让大股东盈利,“千股”则完全相反,他通过打压股价盈利,净资产貌似是1块的股票他打压到0.2元然后配股。小散参加否,你若是不参加配股,配股后权益被摊薄,因为净资产变为0.6,如果参加配股,他永远不分红,拿了你的钱买游艇买办公楼,然后股票年年亏损,直到亏光净资产。当然上面只是千股的一种手法,千股手法繁多。那如何定义为“千股”。只要看两端,一方面分红不稳定或者永远不分红,另一方面配股、增发等融资手段不断,这些“老千”即使有几年利润是正数,股民也无法获得最终的正回报。而香港监管层还以此标榜自己是自由港,得意于自己监管少。
中国股市要学习美股的制度,而不是港股,其核心内容在于退市,港股标榜自己瞄准美股,学习美股,但是港股没有做到,其中最关键的是退市制度模糊不清,而且没有转板制度,导致多年累积下来上市公司远远大于退市公司,虽然港股也引入了美国市值退市的制度参考,但是其在强制退市的实施上非常拖沓冗长,而且港股的监管部门更多考虑一退到底之后股东的损失不可挽回,却不去建设退市之后股东的索赔制度。从而导致“千股”横行。
美股退市按照市值和股价原则,而且退市后大多数是转板到OTCBB,相当于我们的三板,这样股份流动性永远赋予那些有前景的公司,并且监管层顾虑不多,达到某一条件直接退市,接下来的责任,小股东和控制人之间会通过诉讼解决,比如安然案件股东就获得了足够的赔偿,因为安然倒闭责任都在公司高层,于是直接让干坏事的人倾家荡产,但是如果是经营不善,由于股价和市值是硬性标准,上市公司不敢无节制增发,因为增发失败导致股价暴跌然后退市的例子比比皆是,而且美国还有管理层增持后暴涨,减持后暴跌的惩罚措施,防止管理层用内部信息操纵股价。
有人说让自己的股票退市不是一件很悲催的事情,其实这个市场资源毕竟是有限的,美股和港股的区别在于,美股是把资源配置效率放在第一位,而港股和A股有把融资放在第一位的倾向,如果学习美股,如今在建设的三板,未来将是中国股市改革的主要方向,资源分层配置的思路也逐渐开始实施,对于A股投资人,从技术分析到公司分析,不是你乐意不乐意,而是不得不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