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财经股票 |
分类: 投资理念 |

投资人都是自我感觉良好的。有人做个调查,给被调查者两个选项,认为自己的长相是平均以上?还是平均以下?既然是平均,那理性结果应该是一半一半,可是结果是认为自己平均以上的人大大超过认为自己长相不足的人。所以人都是喜欢高估自己,但是这并不是什么不好的事情,因为自信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们进步,但是作为投资人,有时候需要审视自我是否过于自信,很多人的失败源于对未来斩钉截铁的预测。即使是巴菲特,他也在不停调整他的投资,只是他表现的更有耐心。
人都是厌恶风险的,有个名词叫损失厌恶,就是你在路上丢100块的痛苦永远比捡到100块的快乐更长久,更显著。经济学中有个成本叫沉没成本,经济学家说这个成本一旦产生,没了就没了,聪明人不应该纠结在沉没成本,可是现实情况事与愿违,很多人会纠结过去的痛苦,反复思量,导致无法前行。
人容易因为争论而钻牛角尖。有没有这样的经验,本来和朋友一个很轻松的话题,经过几轮争论之后,突然你和你的聊天对手都有了不同的立场,于是你们争的面红耳赤,而且你会更加觉得自己是对的,而对方是错的,但是可能本来你们只是在讨论一个无足轻重的问题,在争论之前你的立场并没如此坚定,投资人经常要经受一些看空和看多的争论,聪明人会用概率表示,但是大多数人非正即邪,非好及坏。在争论的范畴还有一个现象,讲故事往往会避免争论,但是讲故事往往会误导人相信现象而忘却事物的真实。比如一个人说我哥天天喝醉了酒开车,都10来年了,也没出什么事情,所以酒驾导致车祸也是多虑。这是个明显错误的绝对化的故事,但是人容易接受故事,比如圣经里面的那些几条几条的条款没人记住,但是伊甸园的故事,大卫王的故事则记忆深刻。投资人要反复询问自己,我是否因为争论让我的观念根深蒂固,从而影响了自己的判断。
投资人需要不停的拷问自己,是不是主观上被外界误导,走了一条死胡同。经济学家希望我们都是理性人,这样他们就可以非常好的预期经济走向了,可惜,我们人总在理性和感性之间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