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财经股票 |
分类: 凯恩斯看盘 |

行为性壁垒是行业内现有企业的反击行为,投资人只能预见的方式估计现有企业的行为,具体行为可能随着企业文化的不同而不同,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种对抗新进入企业的方式。
1、价格战。价格因素永远是消费者考虑的最重要因素,沙特对于美国页岩油就是这个战略,压低到亏本价,对新进入者形成重大压力,这种方法一般属于传统单一产品行业的惯有现象,因为生产都是同一种商品,现有企业打价格战比新进入企业有优势。
2、防守反击。你到我的地盘上抢饭,那我就去你的地盘上夺食。勉强点的例子,乐视进入地产,万达进入影视。成熟点的例子,还是BAT。比如百度和360,百度开发百度杀毒,360开发360搜索。总体思路就是用你市场中的所得弥补原有市场份额的流失。一般这种方式在互联网企业非常普遍。因为互联网企业都是在用户数量基础上建立的竞争优势,你做杀毒也好,搜索也好,电商也好,说到底还是依赖你原有市场的用户数,也就是互联网企业做多个相关行业跨度不大。
3、技术诉讼。美国人非常熟练,最近华为也开始反击三星了。但是其实这只是一个招式,巩固自己的行业优势。在技术密集型的行业里面,诉讼不是为了胜利,而是为了拖延对方进入的进度,赢得反击时间。
4、诋毁。消费者对于新品牌是十分纠结的,所以这个不上台面的招式被普遍应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宣传对方的负面事件。比如滴滴专车,比如UBER,专车服务对于出租车行业是新进入者,出租车司机就用了各种抹黑他们的方法。当然有些问题是事实,但是事实有时候也放得过大。一般消费品行业经常出现这类事件。
5、制定行业标准。以前曾经成立过电视机生产商定价联盟,后来被喊停了,各行各业那些先进入者都想努力获得行业的主导权,制定标准将非常有利于自己,因为这样新进入者可能刚进入这个行业就面临必须改造设备的命运。
投资人需要深刻的思考这些壁垒,中国的商战真在逐渐加剧,比如苏宁和京东淘宝,比如小米和乐视,比如加多宝和王老吉。各种狗血的剧情还仅仅是在行业内,因为之前跨界打劫并不怎么热衷,如今跨界成了很多企业的共同认识,我们只是给你支个放大镜,帮助你预估你关心上市公司未来的行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