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预期下调对楼市是利好
文/朱大鸣
进入六月了初,经济圈里已经对5月的CPI预测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对于股市多头来说,这则消息无疑是如同出台一个重大利好政策那样令人振奋。同样对于房地产行业无疑也是一个利好。
这个热门话题就是5月CPI预期最低或达7%,加息对于房地产来说,就意味着开发商与购房者都在不同程度再次增加了财务成本与购房成本。特别是汶川大地震突然爆发后,CPI将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不过,正如笔者在3月份就预测的那样,加息近期不会再次光临中国,还有可能减息。为什么呢?笔者早就说过,这是因为世界各国和美元贬值的博弈的这有利于自己的选择,否则,就成了替美国次贷危机买单。地产市场不要再拿CPI说话。
笔者的预测得到了不少业内人士的印证:五月起,CPI有望真正回落。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预测5月CPI将降至8%以下,四川地震对通胀和经济都不会有太大的影响。高盛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梁红更乐观一些,给出了7.8%的5月CPI涨幅估值,而6月CPI会降至7%左右。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亚洲首席经济师龚方雄稍显保守,“
5月份CPI应该比4月份环比走低,如果没有这场地震灾害应该在8%以下”。他指出,下半年国内通胀率将逐步回调6%以下。说句实话,如果达到这种地步,真的很不容易了。高盛过去三四年里一直看多中国市场,去年11月第一次看空,现在反手看多。
出于对于CPI疯长的担忧和楼市暴涨的忧虑,去年末管理层开始选择货币从紧的政策,楼市从此进入了成交低迷期,缩量整理。从紧货币政策的出台管理层是为了考虑抑制一路高歌猛进的楼市,以缓解不断高企的房价。
也就在去年第四季度起,拐点论、雪崩论、百日剧变论、以死相逼论等焦点话题纷纷出炉。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大讨论,但通过半年来的时间与市场反馈,一些区域市场确实出现了房价下调的格局。这里的情况各自不一,珠三角的下调得源于限外令的出台,投资、投机客大量退出,再加上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弱势美元政策对于外贸的出口带来近几个月来的环比不断下降,造成了大量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连续倒闭。
随着话题讨论的深入,俯瞰中国整个房地产市场,可以这样认为,经过半年时间的检验,我们发现:房价的走势仅仅是一个缩量上涨的形态。
此次CPI下降的预期主要得益于农产品价格的回调,我们可以看出,此次涨价的路线图,就是农产品开始涨价,接着大宗商品接着涨价。国际农产品上涨和雪灾的影响,造成了今年一季度人民生活成本上升,物价上涨。不过,国际石油价格再创新高,虽然对我国仍有影响,但没有农产品涨价对于人民生活更有决定性的意义,而且,随着我国农业获得丰收,农产品价格下降让CPI下降成了必然。日常基本生活物价的保障,是我国政府最为关注也是必须要保证的,这是牵动着神州大地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
不过,随着从紧的货币政策逐步显示威力,致使不少产业出现资金面紧张的局面,不少产业的业内人士纷纷质疑政策的矫枉过正。房地产作为中国目前主要带动GDP增长的支柱产业一旦滑坡,与此造成相关产业链的业绩同比滑坡,对于劳动力就业,国家财政税收的收益也带来受损。因为从近期看到的股市下挫、楼市低迷、出口困难和一些产业的企业面临的资金面断裂的风险的现状来看,是造成了一些背离政策初衷的后果。
精彩推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