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博客网友跟帖精华(十六)

(2007-12-29 10:27:20)
标签:

股票

分类: 精彩跟贴精华
危柳

是不是可以这样比喻:
1.格雷厄姆做的是静态价值投资,买进的那一刻,价格明显低于价值,他考虑的是到未来卖出的那一刻,企业的价值不变,一般格老的持股时间不太长;
2.巴菲特融合了费雪的理念,加进了合理价格买进超级明星股的方法,认为企业的价值是动态变化的,超级明星股的未来价值会提升,买进的那一刻虽然价格跟价值差不多,但随着时间推移,该买入价格对于未来一段时间之后的价值是低估的.这样可以理解为动态价值投资.当然,超级明星股的选择条件是比较苛刻的,这样企业未来的发展才好把握.

关于巴菲特选股的几个要点:
1.产业吸引力:产业的平均投资收益率要有吸引力
2.产业稳定性:在一片总是动荡不安的经济土壤上,不太可能建造一座固若金汤的城堡似的经济特权
3.经济特权:企业是否具有真正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是否能长期持续保持
4.ROE:投入是要有足够的产出的
5.自由现金流:产出是真正能分到手的或者能用来再投资到高产出地方的真金白银,别赚了1个亿,结果其中有9000万必须得用来更新设备和技术,不然经营不下去.
6.成长:企业最好有成长空间,可稳定持续增长,如果成长不大,能产生高自由现金流也不错,就象你开个饮食店,每天生意红火,不开分店,虽然没有成长,但源源不断每天都稳收一堆真金白银也不错.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一杆秤,每个人的思考哲学体系不一样,甚至同一个人不同时刻的思考哲学体系都可能有很大差别。
事前,你怎么知道某个企业一定会是沃尔玛、星巴克、微软、GOOGLE,而不会是四川长虹、深科技?你可知道,当时一直持有四川长虹的不少投资者也认为它就是沃尔玛、星巴克、微软、GOOGLE,我们事后回头来评论别人对错总是容易的。
还是那句话,“把握”
不管荡秋千还是继续持有,关键在于你的把握,因为同样的事物,不同的人同一时刻很难有完全相同的认知。
你对某个股继续持有有把握,就继续持有,持着持着也许就持成了星巴克。还有你也可以通过资产配置来支持你的持有,使得即使持成了四川长虹也不怕。
而如果你对该个股荡秋千更有把握,那就荡秋千。
目标个股不一样,每个投资者的对相同目标个股的认知也不一样,是继续持有还是荡秋千,答案也不一样。

有时候看不清,迷惑,可以通过资产配置来抵御可能的风险。
比如,记得大概今年年中的时候,林园说,他已经把他30%的资金撤出A股,布局到其他市场,预计这30%的配置在未来2、3年将带给他几倍的收益,那么即使剩余70%在A股里全亏完了,他也不怕。
有时候,我们也可以考虑通过资产配置来坚定支持我们对某些自认为是超级明星个股的持有。

 

Tzmwg

那些价值投资的信奉者也许会说,关键点在选择好的企业。但同样的好企业,今天可能估值市盈率(PE)30倍,下一个阶段可能PE估值15倍,再一个阶段PE又可能估值到50倍。你怎么能判断出PE50倍的企业就一定不能投资?如果超过50倍PE不能投资,那么之前低PE时,买入的股票是否又要卖出?如果超过50倍PE不能投资,而早期的头寸又因为“高估”不再坚持,我们如何在像沃尔玛、星巴克、微软、GOOGLE等等伟大企业身上赚取足够多的财富?价值投资是否也要进行“荡秋千式”的高市盈率抛出低市盈率买入的游戏?

  如果认同这种“荡秋千式”游戏的话,我相信绝大多数人内心实际上是这样想的,哪怕他(她)口头上自称坚持什么,当然,这样想也没错。但如果我们真的按这种——我相信也是绝大多数人采取的游戏规则做,我们最终可能与那些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企业失之交臂,骑上“黑马”容易,但走完全程就非常困难了

在今年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一位来自慕尼黑的投资者在第二提问区问巴菲特先生:你能不能点醒一下我们投资时是怎么决定内在价值的?你是用什么样的数量方法?巴菲特幽默地回答:我明白你的问题,但要装不明白,由查理来回答。芒格回答:在尝试决定内在价值、安全边际等,没有一个简单的办法。你需要一个多重的方法。我觉得你成为一个出色的投资者不会比你成为一个鸟类学家来得快。在我理解,此类问题根本没有答案,从1年到1代人甚至更久远的岁月,思考的哲学体系完完全全不一样……每个人的答案完全取决于自身的天赋与思想的极限…

 

佐罗股飞扬

我们无法估量伟大企业未来征途中的真正发展威力有多大,但是我们可以耐心地一路持有它们,作为一个很小的股东在一旁静静地注视着它们,就像注视着我们的孩子,用百般疼爱还有几许期待的神情。

 

Laoba1

对巴式投资者来说投资策略已经没有任何的疑问,唯一需要思考的也许就剩下过度高估时是否卖出的问题。如危柳兄所言,没有最标准的答案,也无所谓是否正确,关键是做任何决定都保持理性和稳定的心态就行了。

 

夜思

潮起潮落不可避免,关键我们要在一艘保险的船上。

 

投资僧

闪电下来你在场固然重要;退潮时你也的穿点什么才能走出来。

 

大象

laobal,你觉得现在的牛市,大概.如果到顶10分,现在已经是几分了.

laobal,
现在处于泡沫阶段,但没有人可以判断泡沫破裂的时间。持续的高估也许能延续几年,也许只能维持一年,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应对熊市的思想准备和对自己手中持有的属于什么类型的股票以及对其估值的判断。

 

化张

阿里选择现在上市的时机非常好,但对二级市场买入的投资者未必是好(我没有看他在香港市场的表现).
原因如下:
1. 阿里选择中国资产在全世界得到充分认可的条件下挂牌,遭到热烈的追捧,内在的价值/未来的预期等都被充分挖掘,很难有低估的可能.
2. 阿里的发展是随着制造业向中国转移而发展起来的,建立在数目众多的中小企业出口基础上. 但从个人从事外贸的经历来看,中国的外贸出口增长可能在未来3年内达到高峰并开始下降. 而众多的中小企业由于缺乏核心竞争力,从事的多是低成本的游戏,很有可能面临着倒闭的命运,那时阿里可能将会面临挑战.
另外: 研究阿里的股东结构就发现阿里真正的控制人是孙正义(通过软银和雅虎),而马云一直对外宣传是由创业团队控制的,似乎害怕出现新浪网出现的故事,而互联网向来是民族自尊心/自我文化认可充分体现的场所,在未来也可能会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Laoba1

现在互联网企业正借市场的整体泡沫吹起第二次的互联网泡沫。不过与第一次不同的是这次有实在的盈利为基础,也有了较为清晰的盈利模式,是泡沫终归要破灭。

 

山大王

谢谢老巴对阿里巴巴的研究.我个人觉得阿里巴巴和百度,腾讯的横向竞争暂时还不用担心,横向竞争不可能一家独大,虽然有部分领域可能相互重叠,但是每家各有主营方向.正如美国Google非常强大,Ebay,Amazon,Yahoo ICQ,MSN等垂直竞争会分高低;但是横向细分业务都能生存得很好.
我现在比较担忧的是阿里巴巴本身的主营B2B业务的拓展,从数据上看,阿里巴巴的收费会员增长率出现下降的趋势,同时B2B目前的盈利模式其实还是一个广告平台,在B2B的纵身拓展上还没很好的亮点.
我个人非常欣赏马云和他的团队;不是因为马云的口才,是因为他们所做的阿里巴巴,淘宝,支付宝,口碑网,阿里妈妈,Saas软件等,都达到细分领域领先,虽然好几个产品现在都没有盈利,但是让我感觉马云和他的团队是真正懂怎么做互联网的.阿里巴巴收购Yahoo中国也体现了非常大胆和超前的布局,充分理解了搜索的重要性;如果这步棋能成功,真有如段誉打通六脉神剑.马云在互联网领域的野心非常大.
这一点我个人感觉和马化腾的团队的差异很大,马化腾虽然有非常好的QQ平台,但是除了QQ,目前还没有领先竞争对手非常多的细分产品;也许马化腾团队是默默耕耘的一群人.

 

Dai

美国曾经有一个跟踪25家著名品牌的调查,60年后其中20家仍居首位!
有多少行业的公司能够存活这么久呢?我要做嘴巴上的生意,我支持老巴在快速消费品行业追求高概率。
在行业从自由竟争到寡头垄断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打赢行销战争突出重围的领导品牌公司,可以享受很长时间的胜利果实,公司价值会不断被市场发掘持续提升。

 

Mayun

追求最高级别的大概率,放弃确定性属于中等级别、次高级别的投资机会,这可能是价值投资深一层次的要义之一。追求大概率是更稳妥的办法,哪怕是部分资金在确定性次点的"黑马"上有稍许闪失,结果都大不一样。龟兔赛跑的"慢即快"结局揭示,对长期持股的价值投资者而言,差之毫厘是可以失之千里的。

 

新浪网友

.大家都抱怨全聚德服务差,可北京几个店就撑起了全聚德一片江山,还不是排队吃?我要是服务员也会不耐烦,是不是说明了它是傻子都可以经营的好企业呢?
2.饮食业没有或者说周期性不明显
3.毛利率很高,估计会一直很高
4.品牌再过一百年也不会倒,而且会越来越值钱。
5.不管是禽流感来了还是供货商反了,反倒是买入的好机会。
6.再好的企业,股票也要有好的买点,现在它的股价是垃圾中,但仅仅是股价而已,全聚德不是垃圾。
7.请laoba1大师指正。

 

Laoba1

基本同意你的观点。但关于第一点,我觉得“是不是说明了它是傻子都可以经营的好企业呢?”应该加上“在北京”三字,因为还没有证明它在其它区域也能那么牛,相反事实证明异地开店暂时基本不成功,这就降低了它的成长性,并带来异地扩张所带来的亏损风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