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唐文宗唐武宗仇士良历史 |
分类: 随感杂谈二 |
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不平凡的女人,这句话用在唐武宗李炎身上再合适不过了。因为在宦官当家的晚唐时期,发生了很多稀奇古怪的事,甚至连当皇帝都有阴差阳错,将错就错的。这件稀奇古怪的事就发生在当时的颖王李瀍,也就是后来的唐武宗李炎身上。颖王李瀍作为唐文宗的五弟,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王爷,与皇位的距离还相差十万八千里。然而,当一个偶然的阴差阳错,出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奇遇的时候,李瀍他最心爱的歌妓出身的妃嫔,却能凭籍自己的胆识,硬是利用这个奇遇,成为把王爷推上皇位的推手,从而阴差阳错地创造了颖王李瀍将错就错当上皇帝的千古奇闻。
唐武宗李炎,生于元和九年(公元814年),原名李瀍。二十七岁之前,他一直兢兢业业当他的颖王,任凭皇位在父亲穆宗、哥哥敬宗和文宗几个人手里转来转去。而他除了四处尽情地游玩外,另外关注的就是炼丹,优逸的生活让他过着神仙一般的日子。正因为这个原因,无论是没了权的皇帝,还是掌了权的宦官,谁都没有过分地关注他。没人关注,在纷争不断的朝廷,也许是件好事,因为没人盯着你,你的安全系数就大一些。在一次去邯郸自助游的过程中,颖王李瀍偶然结识了一位王姓歌妓,此女虽十三岁,却艳惊四座,不仅能歌善舞,而且聪颖过人,让李瀍喜欢得不得了。唐朝是个婚姻观念相对开放的朝代,王爷娶个歌妓舞女回王府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李瀍当即决定为她赎身,然后带回自己的王府金屋藏娇。
就在他们安享王府生活的时候,大唐王朝却因为立嗣之事一波三折。唐文宗是一位勤劳的皇帝,想借助大臣的力量铲除尾大不掉的宦官,但在“甘露之变”中遭遇了彻底失败,大臣被杀一千多人。从此,大宦官仇士良、鱼弘志等人完全掌握了朝中大权。唐文宗要权力没权力,要自由没自由,皇帝当得还不如宦官。就拿册立太子这种关乎王朝未来的事来说,唐文宗都难有所作为。最初,唐文宗因为不喜欢自己儿子的母亲,便想立哥哥唐敬宗之子晋王李普为嗣,可惜这孩子命薄,太和二年(公元828年)六月,刚满五岁就夭折了。又拖了几年,无奈之下,唐文宗只好立自己不争气的儿子鲁王李永做了太子。这时,正受宠的杨贤妃却不满意李永,总是找各种机会想废掉他。开成三年(公元838年)九月,唐文宗召见群臣想废掉太子,群臣坚决反对。可是,没过多久,李永突然暴毙,疑似中毒,由于没有证据,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杨贤妃这下高兴了,极力向唐文宗推荐安王李溶(唐穆宗第八子)为皇太弟(杨氏无子,与安王有远亲关系)。文宗也在犹豫,这时宰相李珏提出来:立弟不如立侄,力劝立唐敬宗幼子陈王李成美为皇太子。一番较量后,陈王李成美终于成了皇太子。
唐文宗由于“甘露之变”后被架空,早已抑郁成疾,再加上儿子的暴亡,更让他一病不起。原计划为李成美举行隆重的册封大典,可因病他已经等不到那一天了。开成五年(公元840年)正月,弥留之际的唐文宗,密旨宦官枢密使刘弘逸与宰相李珏等奉太子监国。但是大宦官仇士良与鱼弘志却另有打算:如果陈王登基,那么拥立之功就是刘弘逸与李珏的,他们二人日后就要坐冷板凳。不如立安王李溶为皇太弟,既拉拢了和杨贤妃的关系,又达到了拥立之功的目的。由是二人置文宗的圣旨于不顾,以太子年幼多病为由,提出更换皇太子。唐文宗想争,却只剩一口气了;宰相李珏反对了半天,因为手里没有兵权,也只能是动动嘴皮子。手握禁军的仇士良兵贵神速,立即伪造了唐文宗的诏令,册立安王李溶为皇太弟,权勾当军国事。并派神策军赴十六王宅迎请安王。
阴差阳错就发生在这个过程中。据《唐阙史》记载,当时安王李溶和颖王李瀍都住在王爷区十六王宅,二王府高大巍峨,府门相邻。当神策军这一帮没文化的粗人,匆匆忙忙来到十六王宅时,却连进哪家门,接哪位王爷都没弄清楚,站在门口争来争去傻了眼。正在宫中的仇士良马上派一个信得过的手下赶去,然而这人也是个糊涂蛋,到了王府门口张嘴半天,才傻乎乎地喊出一句“接大的!接大的!”原来,安王有个小名叫捷达,是快捷到达之意。仇士良这帮人平时无视皇上,更别说王爷了,叫王爷的小名也成了家常便饭。这一次,匆忙中说漏了嘴,说成了“接捷达!”手下人就阴差阳错地听成了“接大的!”。神策军们听到后,还是一头雾水,搞不清该接谁。也难怪,如此匆忙的阴谋行动,对王爷的排行,一时间又如何理得清楚。王府里面的安王和颖王都听到了外边的喧哗。安王虽曾被杨贤妃推荐过当皇太弟,但毕竟没有成功;而颖王从未被人关注过,更别说当皇太弟了。宫墙之内,兄弟争位,风险实在太大了。因此,在没有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前,兄弟俩谁都不敢贸然出门接旨。
就在兄弟俩犹豫的千钧一发之际,颖王从邯郸带回的王美人极其镇定地走出王府,来到稀里糊涂的神策军面前,用自己美妙的女高音喊话了:“尔等听着,所谓‘接大的’就是接颖王殿下李瀍。颖王是老五,安王是老八,当然是老五大了。连当今皇帝都称他为‘五大王’。”看到这帮粗人们有点上钩,王美人忽悠得更起劲了:“颖王与你们的上司仇公公是生死之交,一起喝过酒。拥立新君可是头等大事,你们可要小心了,出了岔子可是要满门抄斩的!”众人一听,觉得有理,只是不知道眼前这个女人说的是真是假。王美人立即转身回府,把躲在屏风后的李瀍推到众人面前。李瀍果然英俊潇洒颇有帝王之相,神策军被彻底镇住了,立即拥颖王李瀍上马,护送至少阳院。看到接来的是颖王而不是安王,仇士良傻眼了,恨不得一头撞在墙上,但生米已经煮成了熟饭,只好哑巴吃黄连。骂了一通后,也只得将错就错,册立颖王为皇太弟。两天后,弥留的唐文宗终于驾崩,李瀍即位(后改名为李炎),是为唐武宗。
因为有拥立之功,仇士良被唐武宗封为楚国公,鱼弘志被封为韩国公。但将错就错换皇帝这事,始终是一块天大的心病,搅得仇士良寝食难安。为了消除心病,也借此向唐武宗表忠,他奏请武宗处死杨贤妃以及安王与陈王,以绝他人重新拥立之念。其实,这三个人也是唐武宗的心头之患,二人一拍即合,唐武宗立即下诏赐死三人。皇帝和宦官的心病同时都解决了。
请点开下面文章,其中一定有您喜欢的:
一. 龙凤呈祥喜洋洋
二. 千古奇闻:唐朝宦官居然娶妻生子(随感杂谈一
三. 血债累累的假宦官缘何能窃国弄权(随感杂谈二 共一百零一篇)
四. 倾国倾城的杨贤妃被武宗赐死之谜(随感杂谈三
五. 唐文宗为什么会抑郁而死
六. 广西漫游记
七. 京冀津之行
八. 初夏鄂赣游
九. 金秋北疆行
十. 贵州风情录
十一.新西行漫记
十二.寻找消失的徽州
十三.走进西藏
十四.滇西旅行散记
十五.家乡寻踪
十六.影像深圳
十七.文革二三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