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知恶而不能去”之戒

(2011-11-15 06:50:03)
标签:

窦宪

沁水

《资治通鉴》

田园

文化

分类: 随感杂谈二

                 “知恶而不能去”之戒

     “知恶而不能去”的故事,发生在东汉章帝刘煜时期。而“知恶而不能去”,则是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评论汉章帝在处理大舅子窦宪无法无天行为时的一句话。司马光的这一节评论确实很精彩,就是放在当今,对执政者也有警醒的价值。

     东汉建初八年(公元83年),深受汉章帝宠幸的窦皇后,在害死了几个同样受宠的贵人后,更加宠贵益盛。几个兄弟都在朝中担任要职,哥哥窦宪为侍中、虎贲中郎将,弟弟窦笃为黄门侍郎。这兄弟二人不仅把持着宫禁,而且还能获得丰厚的赏赐。二人喜欢交接宾客,朝中那些喜欢巴结权贵的士大夫,纷纷交集其门。特别是窦宪,仗恃着窦皇后的声势,使得从王侯、公主到皇太后的阴家、马家没有不畏惧他的。这时的窦宪,己经骄狂到连公主也不放到眼里的地步了。沁水公主有一片田园被窦宪看中,他便以很低贱的价格把这片田园买了下来,实际上是强占了过来。公主迫于窦家的权势和窦宪的威势,只得忍气吞声,什么也不说地隐忍了下来。后来,汉章帝出巡经过这片田园时,感觉有点不对劲,就指着田园问窦宪是怎么一回事,窦宪不但隐情不报,还公然在皇帝面前弄权,暗中喝止左右都不许回答。

     汉章帝发觉了这件事后,非常恼怒,即召窦宪进宫,狠狠地训斥道:“我在深思,上次经过被你夺占的沁水公主田园时,你为何要做出比赵高的指鹿为马更为过分的事情呢?再深想一点,就会令人感到惊怵和恐怖。以前在永平年间(汉明帝时期),皇帝常令阴党、阴博、邓叠(都是国戚)三人互相纠察,所以皇亲国戚都不敢犯法。而如今显贵的公主尚且被你无理掠夺,更何况小民百姓呢!国家如果要抛弃你窦宪,就像扔掉一只小鸡,一只烂老鼠一样容易!”皇帝的这一番话,让窦宪感到非常恐惧,就连窦皇后也穿着降格的衣服来向皇帝谢罪。过了很久,皇帝的怒气消解了,就让窦宪把田园还给了沁水公主。虽然皇帝没有治窦宪的罪,但也没有再给窦宪委以重任了。这个结果,符合汉章帝宽大为怀的个性特征和治国理念。

     而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记述此事时,却提出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不同看法,现录如下:“臣光曰:人臣之罪,莫大于欺罔,是以明君疾之。孝章谓窦宪何异指鹿为马,善哉;然卒不能罪宪,则奸臣安所惩哉!夫人主之于臣下,患在不知其奸,苟或知之而复赦之,则不若不知之愈也。何以言之?彼或为奸而上不之知,犹有所畏;既知而不能讨,彼知其不足畏也,则放纵而无所顾矣!是故,知善而不能用,知恶而不能去,人主之深戒也。”这段评论的大意是说:做人臣的罪过,没有比欺君罔上更大的了,因此,凡明君都痛恨这种事。孝章帝指责窦宪的行为何异于赵高的指鹿为马,说得非常对。然而,最终没有治窦宪的罪,则奸臣又怎能有所惩治呢!而君主对于臣子来说,怕的是不知道臣子的奸佞,如果知道了他的奸佞而又赦免了他,则不如不知道更好。为什么这样说呢?那些臣子有的做了作奸犯法的事,因为君上并不知道,所以那些犯法之人对君上还会有所畏惧;既然知道了而又不治罪,那些人就知道国君没有什么好畏惧的,于是就会放纵得无所顾忌了。所以,知道臣子有善行而不能任用他,知道臣子有恶行而不能罢黜他,这是人君应该深为警戒的。

     司马光的这一段论述说明了一个问题:治国理政在于用人,而用人的关键又在于是非清楚,奖罚分明;有功者奖,有罪者罚,只有这样,才能人人尽职,个个尽责。汉章帝一味地宽厚仁慈,对有恶行的官员不惩治,自己倒是落了个宽仁的美名。但吏治风气却日渐松弛,这就给东汉的中后期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汉章帝去世后,十岁的太子刘肇即位,是为汉和帝。窦太后临朝摄政,窦宪以侍中的职位,在宫内则干预机密大事,出宫则宣布太后的诏令。兄弟几个都在朝廷的重要位置上,骄横放纵、胡作非为。就连家奴、门客、缇骑都敢强夺人财,强抢妇女。弄得商人们都紧闭门户,好像躲避寇贼仇敌一样。窦氏兄弟所做的坏事,官员们也不敢检举揭发,因为窦氏充满了朝廷的各要害部门。窦宪的女婿郭举,不但位高权重,还深得太后的宠信,后来居然准备谋杀汉和帝。皇帝知道了他们的图谋后,依靠太监和警卫部队把他们收捕,并把窦氏兄弟赶到他们的封地,随后令他们自杀。但自此始,皇戚、宦官、朝臣的争斗也开始了,并一直伴随到东汉灭亡。

     当然,我们不能把东汉后来的政治变化,都归咎为是由于汉章帝不惩处窦宪而造成的,因为这其中有许多是历史演变的必然规律。但作为执政者,用人不当,又不能惩恶扬善,不论是给政权,还是给社会,带来的危害都是极其巨大的。

                                      (全文完)

请点开下面文章,其中一家有您喜欢的:

一. 老婆原是一片天                 (家庭亲情        共七篇)

二. 敢于犯颜直谏的张释之            (随感杂谈一   共五十四篇)

三. 纸上谈兵 误国误民               (随感杂谈二     共六十篇)

四. 闲话“封建主义”                (随感杂谈三     共六十篇)

五. 趣说好丈夫秘笈                  (随感杂谈四     共六十篇)

六. 京冀津之行                     (旅行图文      共十三篇)

七. 初夏鄂赣游                     (旅行图文      共十八篇)

八. 金秋北疆行                     (旅行图文     共二十三篇)

九. 贵州风情录                     (旅行图文      共十五篇)

十. 新西行漫记                     (旅行图文      共二十篇)

十一.寻找消失的徽州                 (旅行图文      共十一篇)

十二.走进西藏                      (旅行图文        共八篇)

十三.滇西旅行散记                   (旅行图文      共十三篇)

十四.家乡寻踪                      (图说家乡        共十篇)

十五.影像深圳                      (图说深圳     共二十九篇)

十六.文革二三事                     (往事记忆      共十一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