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二 岭南与中原的碰撞和对接
(接上篇《岭南文化与粤语的成因》)根据《广州旧志》记载,在东周之春秋时期,周惠王命诸侯中最靠南方的楚国兼管岭南,自此,百越人开始臣服于楚,所以,广州曾有“楚庭”的别称。但这一别称后来为何又会湮灭呢?这是因为岭南文化后来的发展己非“楚文化”所能概括了,岭南文化发展到后来己经成了中华文化长河中一股生机盎然的活水。
其实,南越民族被“王化”,并非在春秋战国时期,因为楚国经常自顾不暇,所以一般是由楚国任命岭南人自己来管理自己。周显王时期,就是广东南海人高因作为楚国委任的总督,管理两广地区。而岭南地区也是时而认同楚国,时而又和楚国离心离德。总之,岭南地区始终未真正成为“楚文化”的一部分。
秦王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赢政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并把自己称之为始皇帝。秦始皇此时也有了把岭南并入大秦帝国版图的打算。秦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赢政派大将屠睢领兵五十万进军岭南。初时岭南各部落,互不相属,各自为战,很快就被秦军瓦解了。但是,岭南的南越民族非常刚烈骁悍,他们不愿臣伏。于是,南越人又重新组织起来,他们不仅实行“坚壁清野”,以切断秦军的粮草来源,还组织部落战士成立突击队,或从山林偷袭,或从小路出击,直打得缺少供给的秦军狼狈不堪。一次,南越人在山谷设伏,利用夜战大败秦军,混战中,连主帅屠睢都被杀死了。《淮南子》记载了这场著名战役,谓“伏尸流血数十万”,这是秦军在荡平六国时都未曾遭受过的重创。于是,秦军陷入“三年不解甲弛弩”尴尬局面。而大败秦军的主力,就是广东西江流域,广西桂江流域的“西瓯”这支骁勇骠悍的南越部队。
秦军之败,除了不擅山地战和水战外,还有因五岭山脉的阻隔,造成补给线太长,致使部队给养不济等因素。鉴于此,秦始皇决心开辟水路。由是,秦政府征集民工,在广西开凿“灵渠”。通过灵渠,将湘江水引入漓江,然后又汇入珠江,这样,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就由一条灵渠沟通了。灵渠的建成,虽然出于军事目的,但它对南方的开发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是中国继都江堰和万里长城之后,所创建的又一宏伟工程。
解决了补给的运输问题后,秦始皇便换帅再战。秦军新任主帅为任嚣,水军统领为赵陀。常言道:“换帅如换刀”,新刀就是好使。秦军换帅后,战略战术果然不同从前,不再蛮打蛮干了,而是在岭南采取了多项应对措施,譬如:“屯垦戍边”、“筑道设关”、“谪戍移民”、“与越共处”、“攻心为上”等。由于任嚣措施得当,又能结交各部落酋长,善待当地土著,因此,在赢政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中国大一统的霸业遂告完成。
据《史记.淮南王列传》记载:秦未,赵陀(时任嚣己死,赵陀继任)曾请求秦中央政府发配女子南来与秦军士兵婚配,他“使人上书,求女无夫家者三万人,以为士卒衣补。秦皇帝可其万五人”(上级对下级提出的数量请求,一般都是减半批准的)。但这区区一万五千女子对数十万留守岭南的秦军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如果说得俗一点,就是“还不够塞牙缝的”。由是,绝大多数秦军士卒就与当地的越族女子通婚了,后来,他们的后代血脉都融入了岭南这片热土。写至此,不禁让我想起了上世纪五十年代,新疆建设兵团在内地大量招募年轻的女农垦队员赴疆支边的故事。
在秦始皇完成了对岭南地区的统一后,岭南也并入了秦朝的郡县制管理。当时,全国分为三十六郡,其中,岭南为三郡:一为南海郡,包括了今天广东大部分地区;一为桂林郡,包括了今天广西大部分地区;一为象郡,包括了今天越南北部和广西部分地区。这三个郡都是由南海尉任嚣统管。
秦始皇在统一岭南之后四年就死了。而就在始皇帝死后的第二年(公元前209年),大泽乡爆发了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天下苦秦久矣”,各路义军在大泽乡的爆发中,也纷纷揭竿而起,风云际会,狼烟四起,不出两年,不可一世的秦王朝就灭亡了。
(未完待续
篇三 南越王国和粤语的形成)
请点开下面文章,其中一定有您喜欢的:
一. 老婆原是一片天
(家庭亲情
共七篇)
二. 新编《邹忌讽齐王纳谏》
(随感杂谈一
共一篇)
三. 岭南文化与粤语的成因
(随感杂谈二
共五十篇)
四. 明太祖朱元璋与文化人
(随感杂谈三
共五十篇)
五. 西游记中谁死得最冤
(随感杂谈四
共五十篇)
六. 初夏鄂赣游
(旅行图文
共十八篇)
七. 金秋北疆行
(旅行图文
共二十三篇)
八. 贵州风情录
(旅行图文
共十五篇)
九. 新西行漫记
(旅行图文
共二十篇)
十. 寻找消失的徽州
(旅行图文
共十一篇)
十一.走进西藏
(旅行图文
共八篇)
十二.滇西旅行散记
(旅行图文
共十三篇)
十三.豫、陕、晋、京行 (旅行图文
共十五篇)
十四.家乡寻踪
(图说家乡
共十篇)
十五.深圳纪事
(图说深圳
共二十五篇)
十六.文革二三事
(往事记忆
共十一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