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朱元璋的“反腐防变”之策

(2010-10-19 06:48:12)
标签:

凤阳

明太祖朱元璋

靖难之役

自我鉴定

文化

分类: 随感杂谈二

                朱元璋的“反腐防变”之策

     明太祖朱元璋,起自布衣,虽然后来当了皇帝,却仍能体察民间疾苦。尤其是亲身经历了元朝末期,由于皇帝的荒淫无道,朝廷的官吏腐败,而导致天下大乱的整个过程后,遂得出结论:若要使朱明王朝江山永固,必须从皇子们“反腐防变”的基本教育工作抓起。所以,在明朝初始日理万机的情况下,朱元璋仍然亲自狠抓对皇子们的读书教育管理。因此,在有关明太祖“严教子、严治家”这方面留下的记载就比比皆是了。

     朱元璋除了以最正宗的儒家思想为教育内容外,对诸皇子的择师,亦慎之又慎。《明史.太祖本纪》载:“明初,特重师傅。既命宋濂教太子,而诸王傅亦慎其选。”这些被慎重选择的老师,均能笃诚职守,坚持教学原则。诸皇子若有不听教训者,不仅会严加斥责,甚至还会进行体罚。其中,有个叫李希颜的老师,就以“规范严峻”著称,诸皇子中有顽劣不学的,就“或击其额”。这不是一般的打打手板,而是用板子敲他的脑壳,少年时的朱棣,就有过这方面的教训,这可有点儿冒犯皇家尊严了。起初,朱元璋也有点儿难以接受对皇子的如此惩戒,不过,最终他还是理解了李希颜管教的目的在于严教。于是,老师非但没被撤换,反而升了职。

     朱元璋除了让诸皇子从书本和老师那里接受正统的儒家教育外,还以多种形式培养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他经常命诸皇子出城下乡,接触农村生活,了解民间疾苦。这情景,比如今学校用搞军训“拉练”之类的把戏,来锻练学生所谓“不怕苦”的精神,不知要强多少倍。而皇子们搞“拉练”,最远的时候,是要从南京一直行至老家临濠(今安徽凤阳)的。洪武八年(公元1376),朱元璋在送诸皇子出城“拉练”时说:“今使汝等于旁近郡县,游览山川,经历田野;因道途之险易,以知鞍马之勤劳;观小民之生业,以知衣食之艰难;察民情之好恶,以知风俗之美恶;即祖宗陵墓之所,以访父老,问吾起兵渡江时事,识之于心,以知吾创业之不易也。”

     可见,朱元璋对皇子们的“反腐防变”教育,不惟抓得紧,也确实有自己的一套。这些办法既使放到今天,也不算落伍,也值得人们,尤其是那些掌权的人们学习。他曾亲率儿子们走访农家,察看农民的居住条件、饮食状况和日常生活;他还在大内辟地种菜,并召来诸皇子进行现场教育,告诫他们:“此非不可起亭馆台榭,为游观之所,今但令内使种蔬,诚不忍伤民之财,劳民之力耳。”告诫的目的就是要让皇子们从小养成爱惜民财民力的好习惯;他有一次外出,路遇一小僮,见其小小年纪便供人役使,奔来跑去,汗流不止,于心不忍,遂将小僮带回宫中。回宫后,召来诸皇子,指着小僮说:“此子与尔等年相若,己奔走服役,尔曹不可持年幼,怠惰不学。”看,朱元璋多么有心,就用穷人家与皇子们年龄相仿的孩子,己辛苦劳作的现身说法,来教育在皇宫中养尊处优的皇子们,必须好好学习。

     朱元璋为使诸皇子习于勤劳,不滋骄惰之性,曾命内侍特制草鞋若干,分发给皇子们。并规定,只要出城走稍远一点的路,皇子们就只能乘马行其中三分之二的路程,另外三分之一必须穿草鞋步行走完。在中国大大小小的几十个王朝中,这样来搞皇家教育的,恐怕只有明太祖朱元璋一人。

     晚年的朱元璋,面对诸皇子,对自己是如何当皇帝的?是一个怎样的皇帝?亲口做出如下自我鉴定:“吾持身谨行,汝辈所见。吾平日无优伶瞽近之狎,无酣歌夜饮之娱,正宫无自纵之权,妃嫔无宠幸之昵。或有浮词之妇,察其言非,即加诘责,故各自修饬,无有妒忌。至若朝廷政事,稽于众议,参决可否,惟善是从。若燕闲之际,一人之言,尤加审察,故言无偏听,政无阿私。每旦,星存而出,日入而休,虑患防危,如履渊冰,苟非有疾,不敢怠惰,以此自持,犹恐不及。故与尔等言之,使知持守之道。”

     朱元璋上述的自我鉴定,除了关于朝廷政事之词或有争议之外,其余部分,则可说并无夸饰之词。太祖在位三十一年,不玩,不溺,夙兴视朝,日高始退,至午复出,迨暮而回;白日所决事务,退朝后仍默坐审思,如觉不当者,虽中夜而不寐,必筹虑停当,方肯就寝。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辞辛劳地当皇帝,除了为巩固朱氏大明江山,而努力做个好皇帝外,与想做一个好父亲、好榜样大约也不无关系。朱元璋希望通过亲身垂范,教导子孙,守成不易,需时时“反腐防变”,方能皇图永固。

     可令明太祖朱元璋万万没想到的是,就在他去世四年后,他那个儿时不爱读书的第四子燕王朱棣,就以“清君侧”的名义,发起了“靖难之役”,并从他孙子建文帝朱允炆手中篡夺了皇位。可见,面对皇权的诱惑,仅靠儒家的道德伦理教育是不够的。但令朱元璋仍可欣慰的是,从朱棣在位二十二年,勤于国事,未敢片刻懈怠的表现来看,明太祖对儿子的“反腐防变”的教育又是成功的。

                                 (全文完)

请点开下面文章,其中一定有您喜欢的:

一. 老婆原是一片天             (家庭亲情        共七篇)

二. 北宋公务员的幸福指数        (随感杂谈一   共四十八篇)

三. 《西游记》中谁死得最冤      (随感杂谈二     共五十篇)

四. 明太祖晚年的幻灭感          (随感杂谈三     共五十篇)

五. 初夏鄂赣游                (旅行图文      共十八篇)

六. 金秋北疆行                (旅行图文     共二十三篇)

七. 贵州风情录                (旅行图文      共十五篇)

八. 新西行漫记                (旅行图文      共二十篇)

九. 寻找消失的徽州             (旅行图文      共十一篇)

十. 走进西藏                  (旅行图文        共八篇)

十一.滇西旅行散记              (旅行图文      共十三篇)

十二.豫、陕、晋、京行          (旅行图文      共十五篇)

十三.家乡寻踪                 (图说家乡        共十篇)

十四.深圳纪事                 (图说深圳     共二十五篇)

十五.文革二三事                (往事记忆      共十一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