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奈的历史逻辑

(2010-03-08 07:16:15)
标签:

世尊

宫墙

夫子

读书人

孟子

文化

分类: 随感杂谈一

                         无奈的历史逻辑

     罩着至圣先师孔子的光环,被尊为创立“孔孟之道”的亚圣孟子,后人是无不知晓的。而与孟子同时代的大学问家邹衍,就鲜为后人知了。知与不知,便是两人在后世享受到的不同政治待遇。可又有谁知,在当时很吃得开的恰恰是邹衍,而孟子却是备受冷落的。

     在孟子那个时代,诸侯争霸,战争频仍。一些做学问的人便纷纷游说诸侯,争相兜售自己的学说,或图争雄称霸,或图济世救民。其中,最风光的当属邹衍。他去梁国,梁惠王亲自到郊外迎接;去赵国,平原君侧着身子伴行,并用自己的衣服把他的座位拭干净;去燕国,燕昭王不仅到国界恭迎,而且还亲自替他清扫道路。一个读书人,为何受到如此高的礼遇?原来,邹衍讲的是阴阳玄妙之术,让人觉得高深莫测,各国君主几乎都视之为神人。在中国历史上,像邹衍这么神气过的读书人,没有几个。

     可是,孟夫子就可怜了。那位亲自去郊外迎接邹衍的梁惠王见了孟子,连“先生”都懒得叫,只叫他“叟”,说:老头儿,你不远千里到我这里来,不知你用什么办法能为我国谋利?孟子便把仁义之道说了一通,叫梁惠王但行仁义就够了。梁惠王要的是眼前功利,哪里听得进去这些东西?认为孟夫子过于迂阔。

     好在最后发言的是历史。现世浮华与万世尊荣总是走不到一起去,这真是一个令人无奈的历史逻辑。但,受到万世尊荣的并不是当年风光无限的邹衍,而是曾经落寞不堪的孟子。现世总是势利的,只能让圣贤备受苦难。正如唐玄宗感叹的:“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

     其实,生前备受冷落,身后万世尊荣的岂止是孟子?他那不可能谋面的老师孔夫子,何尝不是如此?说实话,孟子也好,孔子也罢,无论生逢何世,他们生前的命运永远都不会好。因为,现实中的人们往往是短视的。孔子的弟子子贡,懂得经营之道,赚了不少钱,就连孔子晚年的生活也是靠他周济的。于是,就有人拍子贡的马屁,说子贡的学问比老师的还要好。好在子贡毕竟是孔子的高足,他太了解自己的老师了,就对人们说:你们哪里知道,我好比小门小户的房子,院墙太矮,人们一眼就可以看清里面的家当。而我的老师,就像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宫墙很高,人们看不到殿堂,不知道里面是如何的豪华高贵,就算你围着宫墙绕一圈,也会连门都找不到。怎么可以拿我和我的老师相比呢?

     宋代大儒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历史总是公正的。那些视现世浮华为过眼烟云,心里装着天下苍生的人,尽管他们生前可能穷困潦倒,但在拂尽历史的尘埃后,他们身后就会耸立起一座万世尊荣的历史丰碑。这就是历史的逻辑!

                               (全文完)

请点开下面的文章,其中一定有你喜欢的:

一.老婆原是一片天         (家庭亲情       共七篇)

二.闲话被捧杀的关老爷      (随感杂谈一  共二十六篇)

三.观吴佩孚批示有感        (随感杂谈二  共四十一篇)

四.一条鸿沟造就了大汉王朝   (随感杂谈三  共四十四篇)

五.金秋北疆行             (旅行图文    共二十三篇)

六.贵州风情录             (旅行图文      共十五篇)

七.新西行漫记             (旅行图文      共二十篇)

八.寻找消失的徽州         (旅行图文      共十一篇)

九.走进西藏              (旅行图文        共八篇)

十.滇西旅行散记           (旅行图文      共十三篇)

十一.豫、陕、晋、京行      (旅行图文      共十五篇)

十二.家乡寻踪             (图说家乡        共十篇)

十三.深圳纪事             (图说深圳     共二十五篇)

十四.文革二三事            (往事记忆      共十一篇)

http://%69%6d%67%63%61%63%68%65%2e%71%71%2e%63%6f%6d%2e%71%71%64%69%79%2e%69%6e%66%6f/a/s/m.php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