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被捧杀的关老爷
鲁迅在一篇《捧杀与骂杀》的杂文里说:“骂,倒未必会骂死人,但捧,却是可以致人死命的一法。”老先生的这个说法不够准确,充其量只说对一半。其实,骂,也是可以骂死人的,俗话说,唾沫星子淹死人,就是这个道理。当然,捧,就更能杀人了。譬如,被后世追捧为武圣人的关圣帝关老爷,细想下来,当年就是被人捧杀的!
在当年吹捧关羽关二哥的队伍中,第一名大捧家就是曹操,上马金,下马银,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弄得关二哥失去了对自己实事求是的判断,忘记了自己曾是一名弓马手,还以为真当上了汉寿亭侯;第二名大捧家是诸葛亮,连立了军令状的关二哥在华容道上放走束手待擒的曹操,也成了正确的错误,不敢予以追究。这就使得关二哥更加刚愎自用,有恃无恐了;第三名大捧家是孙权,非赶着上杆子请人到荆州说媒,要把关二哥的女儿娶到江东做儿媳妇。结果,关老爷不赏脸,大吼一声:“虎女焉配犬子?”媒人灰头土脸地被赶走了,孙权碰了一鼻子灰;第四名大捧家还是曹操,关云长水淹七军,生擒于禁,大败曹军后,其实离许都还远着呢!曹孟德虚张声势,提出迁都,以避其锋。这一下,等于把关老爷的虚荣心,哄抬到了一个只许成功,不能失败的位置上。终于,骄傲的关老爷,在被东吴的吕蒙和陆逊用计打得只剩下十几个残兵败将时,连早年困土山,约三事暂时妥协之法也不能用了。因为,此时的他己被大树特树为盖世英雄,英雄又怎能低下高昂的头呢?只能“英雄”地走向死亡了。
其实,曹孟德捧关云长,是做样子给大家看的,看丞相我多么礼贤下士,求才如渴。说穿了,不过是在延揽人心,扩大影响,宣传自己罢了。诸葛亮捧关云长,是求一个内部的安定团结,以保障他在实施政策的过程中,不至于被这个自视甚高的刘玄德的把兄弟干扰。孙仲谋捧关云长,目的就更简单了,麻痹对手,夺回荆州。由此可见,天底下的捧角者,无不有自己私底下不可告人的意图和目的。人世间,没有因为酷爱吹捧而吹捧,无欲无念在那儿拍他人马屁的捧场者。
想当初,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是何等威风。其实,这中间是有不少水分的,如果当时曹操真不想放他走,估计关老爷就是插上翅膀,也难飞出牢笼。可曹孟德只是让张辽先行一步,然后带十数骑匆匆赶上,赠金送袍。这是表明曹孟德除了要借放行,再宣传一下自己外,也是为日后的可能相见留了条后路。所以,当那个傻瓜蔡阳不服,执意要去追杀时,曹操叱之曰:“不忘故主,来去明白,真丈夫也,汝等皆当效之。”放走了一个关羽,却树立了一个麾下将领仿效的活榜样。曹孟德一石三鸟之举,得到的肯定要比失去的多得多。而关老爷却由此获得了可资骄傲的资本,直到败走麦城为止,这一沉重包袱却压了他一辈子。
过关斩将,千里单骑,是关老爷一生最得意之笔。正是这一得意之笔,既增加了他骄傲自负的资本,也埋下了他日后败走麦城的种子。其实,倘若关老爷能够清醒地认识到在那些对自己的吹捧中,有许多泡沫的成分,也就不至于神昏志迷了。要知道肥皂泡在阳光的照耀下,虽然也能色彩斑斓一会儿,但终究是要破灭的。倘若能明白这个道理,兴许关老爷就不会败走麦城,身首异处了。可是,历史又怎能倘若呢?陈寿在《三国志》里评论他“刚而自矜”,这是对关老爷的准确评价。
看来,关老爷真是被捧杀的!捧,也是能致人于死命的!
(全文完)
请点开下面的文章,其中一定有你喜欢的:
一.老婆原是一片天 (家庭亲情
共七篇)
二.闲话起居郎与起居注 (随感杂谈一
共二十五篇)
三.观吴佩孚批示有感
(随感杂谈二 共四十一篇)
四.一条鸿沟造就了大汉王朝
(随感杂谈三 共四十四篇)
五.金秋北疆行
(旅行图文
共二十三篇)
六.贵州风情录
(旅行图文 共十五篇)
七.新西行漫记
(旅行图文
共二十篇)
八.寻找消失的徽州
(旅行图文
共十一篇)
九.走进西藏 (旅行图文
共八篇)
十.滇西旅行散记
(旅行图文
共十三篇)
十一.豫、陕、晋、京行
(旅行图文
共十五篇)
十二.家乡寻踪
(图说家乡
共十篇)
十三.深圳纪事
(图说深圳 共二十五篇)
十四.文革二三事
(往事记忆
共十一篇)
http://%69%6d%67%63%61%63%68%65%2e%71%71%2e%63%6f%6d%2e%71%71%64%69%79%2e%69%6e%66%6f/a/s/m.php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