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宋徽宗与高太尉
宋徽宗赵佶,一个痴迷于琴棋书画,踢球打弹,吹弹歌舞的昏庸皇帝,最终把大好的北宋江山玩完了。高太尉高俅,一个靠蹴鞠(踢球)起家的市井无赖,由于投靠巴结上了当时还在做端王的赵佶,终于爬上掌管北宋军队的太尉要枢。
在施耐庵的《水浒传》第二回中,是这样描述做端王时的宋徽宗赵佶的:“乃神宗天子第十一子,哲宗皇帝御弟,见掌东驾,排号九大王,是个聪明俊俏人物。这浮浪子弟门风,帮闲之事,无一般不晓,无一般不会,无一般不爱。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踢球打弹,品竹调丝,吹弹歌舞,自不必说。”在施耐庵的话语中,虽有贬意,却并没有把他描绘成一个反面人物,只是一个风流的花花公子而己。
然而,赵佶十八岁那年,他的兄长宋哲宗驾崩,因无子嗣,一顶御轿将他从端王府抬进皇宫,登基即位。从此,是好是坏,是走正路还是入邪道,是正经八百当皇帝还是吊儿郎当混日子,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就和大宋江山息息相关了。
这个赵佶,艺术智商极高,政治智商极低。唯其如此,才会与一个只会踢球的无赖小人高俅,一拍即合。
高俅早年曾为苏东坡门下的小吏,似乎未见被重用,才跳出苏门,投奔哲宗皇帝的妹夫小王都尉家,做了个亲随。当赵佶在小王都尉府,一眼看到“气球一似鳔胶粘在身上”的高俅时,顿时眼睛一亮,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且引为知己。小人与小人苟合,是不需要台词的。小人与小人相交,若是混迹于市井之中,也就罢了;若是蟠踞在朝堂之上,天下还有不完蛋的道理?自古以来,什么人跟什么人在一起,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有赵佶,才有高俅;而有高俅,就必然是因为有赵佶的原故。这些年来,凡被双规,被法办的要员,从来没有一个是独行侠,只要提溜出一个来,就必然会像挖土豆似的,提溜出一串或一窝来。
赵佶本来就没有做皇帝的准备,也没有受过做皇帝的训练,加之他的文人气质,艺术家风度,花花公子脾性,浮浪子弟作派,什么人玩什么鸟。所以,他一登帝位,就和与他习性相同,趣味相似,爱好相类,性格相像的一班小人结伴。高俅也就因此从一个市井无赖混到了朝廷重臣,朝堂上聚集着这帮鼠类,大宋江山不完蛋才怪哩!
初时,赵佶在他的潜邸作端王时,再混帐,再败家,再不成器,也只是牵涉到他个人,和以他为首的小集团,影响也只是区区局部而己。可他一坐上金銮宝殿,情势就不同了,是好是坏,就是关系到社稷安危的大事了。
事实证明,赵佶充其量只能做端王,不能当皇帝。你看,他一坐上龙椅,凡中国昏庸之君的所有毛病,他都具备;凡中国英明之主的应有优点,他全没有。而且,昏君中最可怕、最致命的弊病:近小人,远君子,宠奸佞,用坏人,都被他集于一身。所以,他当上皇帝以后,朝廷就成了觅食趋饵的鼠类天下。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高俅的发迹,有点偶然,但也必然,这与昏庸的赵佶重用奸邪小人是息息相关的。不然,怎么会发生后来的“林冲雪夜上梁山”,以及再后来的众好汉啸聚水泊梁山,替天行道呢?!
(全文完)
请点开下面文章,其中一定有你喜欢的:
一.老婆原是一片天 (家庭亲情
共七篇)
二.乾隆晚年为何热衷摆宴 (随感杂谈一
共二十篇)
三.观吴佩孚批示有感
(随感杂谈二 共四十一篇)
四.一条鸿沟造就了大汉王朝
(随感杂谈三
共四十四篇)
五.金秋北疆行
(旅行图文
共二十三篇)
六.贵州风情录 (旅行图文
共十五篇)
七.新西行漫记
(旅行图文
共二十篇)
八.寻找消失的徽州 (旅行图文
共十一篇)
九.走进西藏
(旅行图文
共八篇)
十.滇西旅行散记
(旅行图文
共十三篇)
十一.家乡寻踪 (图说家乡
共十篇)
十二.深圳纪事 (图说深圳
共二十五篇)
十三.文革二三事
(往事记忆
共十一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