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老人濒临死亡对亲近人说

标签:
濒临死亡遗言金钱观念以药寓言人生不迷不弃武当老人警示世人文章深圳春节行何丛芬照片一世为人应该干些什么 |
分类: 网友交流 |
武当老人特别羡慕那些濒临死亡的人!知道的例子太多,亲耳听到的身边人濒临死亡案例也有两则……
实在话,世出世间的学问基本也有些了解——也就是说没有经历也可能有阅历,但是,濒临死亡的经历阅历还不完备,特别想有所体会。
武当老人前年夏初骑摩托车曾经有一次似是而非的濒临死亡;春节前,武当老人进一步又经历一次似是而非的濒临死亡,对比多年年前的一次如是情形突然意识到:似乎安详是人修学使然……死之前,向亲近人说什么呢?
行文到此,武当老人想到老子如是说:〝如果道是一种有形的东西可以拿来献人,那人们会争着拿它献给君王。如果道可以送人,人们就会拿它送给亲人。如果道可以说得清楚,人们都会把它告诉自己的兄弟。如果道可以传给别人,那人们都会争着传给自己的子女了。然而上面说的那些都是不可能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一个人心里没有正确的对道的认识,那道就绝不会来到他心中的。〞(比类的事情是武当老人的文章之“你准备好看到张三丰真技了吗”有一段一模一样的论述)
真的没有想说什么——那体验太美妙——似乎“想”不存在……可是,毕竟是濒临死亡,想说的话太多……
责任是男人的脊梁——责任是男人的脊梁,是男人顶天立地的支柱。说到的话就要做到,揽下来的事就要扛住,做错了就要承担后果。
看一个男人是否成熟,不是看他的年龄有多大,而是要看他能担起多大的责任。

越是优秀的男人,承担的责任越大,负责任的范围也越广。即使做不了伟大的男人,也要做一个负责任的男人。
如果说担当是人的“经”线,那么,驾驭人事物的能力堪称“纬”线了……

实在说,在事情中还不能被任何事情所左右——驾驭能力——与所有事物的关系都如是,奉献一篇千古奇文《钱本草》——188个字说透钱!启发道理,也算诠释驾驭能力吧。

《钱本草》这是唐朝著名文人张说的奇文,自古可以称得上奇文的,要么是思路之奇,逻辑有异于一般常人;要么是立论独到,观点新颖。本文兼而有之。

原文:“钱,味甘,大热,有毒。偏能驻颜采泽流润,善疗饥寒,解困厄之患立验。能利邦国、污贤达、畏清廉。贪者服之,以均平为良;如不均平,则冷热相激,令人霍乱。其药,采无时,采之非理则伤神。此既流行,能召神灵,通鬼气。如积而不散,则有水火盗贼之灾生;如散而不积,则有饥寒困厄之患至。一积一散谓之道,不以为珍谓之德,取与合宜谓之义,无求非分谓之礼,博施济众谓之仁,出不失期谓之信,入不妨己谓之智。以此七术精炼,方可久而服之,令人长寿。若服之非理,则弱志伤神,切须忌之”。

译文:“钱,味甜,性热有毒,却能预防衰老,驻容养颜。可以治疗饥饿寒冷,解决困难,效果明显。可以有利于国家和百姓,可以污损贤达,只是害怕清廉。贪婪之人服用以不过分为好,如果过度,则冷热不均,引发霍乱。这味药,没有固定的采摘时节,无理采摘的使人精神损伤。如果只积攒不发散,会有水火盗贼等灾难。如果只发散不积攒,会有饥寒困顿等祸患。一积攒一发散称为道,不把他当作珍宝称为德,取得给予适宜称为义,使用正当称为礼,接济大众称为仁,支出有度称为信,得不伤己称为智,用这七种方法精炼此药,才可以长久地服用他。可以使人长寿,如果不这么服用,则会智力减弱精神损伤,这点需要特别注意”。

《钱本草》系唐朝张说仿《神农本草经》体式撰写的一篇文章。

张说(公元667~730年)字道济,历仕四朝,三次拜相,三次被贬。张说文采昭彰,统领文坛三十年,被誉为文宗,时有“大手笔“之称谓,但为官时好物贪财,排斥异己,和同僚关系不和睦。

晚年被贬到岳阳为官,这时张说才有所醒悟,自己宦海沉浮四十余年,事业可谓一帆风顺,青云直上,却为了财物和金钱栽了个大跟头,为人所鄙视。他终于认识到人离不开金钱,但金钱也能害人,于是就写下了奇文《钱本草》。

本文把钱当成一味药来分析,先论述钱的作用,再论述需要这款药的人不可过度服用,讲述对这款药积攒和发散的关系,最后结论总结出精炼此药的“七术”,分别从“道、德、义、礼、仁、信、智”七个方面论述,虽大体不出儒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思想范畴,却更形象,更细致,比一般儒学大家的论述,少了些道德说教,多了些亲切和精准。

这是因为张说对钱有切肤之痛,金钱满足了他,也败坏了他。资深患者说药效,比医生的论述更让人信服。

而本文更想关注,身为大文士大宰相的张说对金钱的认知到底是什么,进一步讲,也就是他这篇文章里的金钱观如果换成当代人的词汇来说,又该用什么关键词来提炼。

我们来分析下张说写这篇文章的背景,已经是六十多岁(晚年被贬时期),一辈子名利潮里进进出出,饱经世事,也看透世事。身为一代文宗,文坛领袖,却为士人所不齿,一切都是因为自己贪婪扭曲的金钱观。

于是,他以戏言之表言切肤之感,以自己的一生为戒,要么缺钱被钱阻,要么贪财被钱陷,总结出世人应该有的金钱观,那就是“诚敬”和“勿过”。

何以所谓“诚敬”?就是诚心敬意。
钱是财富的象征,是货币的同义词。但钱也是一种生产工具和获得路径,钱是流动的生产力,可以购买减少自己时间支出的服务,换取自己不具备的技能,得到自己没有的物质。
对钱的认知有多深刻,就越容易摆脱钱的奴役,得到生命的满足和自由。
我们必须要对钱有敬意,把他当做一个朋友,他既不是天使,也不是恶魔,而是一个和你一起生活的朋友,每天都在一起形影不离。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钱和生活与理想息息相关。
当代大学者钱钟书说过一句话玩笑话: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还会迷信这东西吗?他是以文人的清高来调侃人不该迷信钱。钱确实不该迷信,但钱应该被重视和恭敬。正是所谓的,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何以所谓“勿过”?就是不过分,就是文中提到的“均平”,既不能贪婪,也不能轻视,更不能扭曲的看待钱。
对钱贪婪,早晚会损害人自身,不该你挣的钱,你早晚要吐出来,还会对你心态和名誉造成影响。
对钱无所谓,“驻颜采泽流润,疗饥寒,解困厄之患“这些生存必须的内容,你都无法实现,更别提做大事“利邦国”了。

这里提到的“诚敬”和“勿过”,其实都是一种理性的认知,用今天的话说金钱只服从于能驾驭他的智慧大脑。没有智慧的人,可以短期爆发,但难以长期富有,而生财有道,不为钱困的人,都有非常理性的金钱观。
但做到不易,因为贪婪是人的本性,而分寸是人都难以把握准。这就需要我们进行不断的深度思考,破解心中的错误认知。也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和钱打交道时,不断总结和不断试验,才能将金钱观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要不然,我们很可能会像张说这样,虽然才能过人,但一生被钱所误,到老年才真正明白钱到底是咋回事,该有怎样的认知。无论是他本人还是后人,对他都只能报一声惋惜。

作为当代人的我们,中青年想明白,岂不是更好?(网摘文字成就文章,谢谢相关作者。)
武当老人(无忧校长)微信二维码
武当药局、抱朴堂产品介绍:
武当老人(无忧校长)微信二维码
武当山养生文化旅游相关文章:
前一篇:爱心照耀着困难孩子们的前程
后一篇:武当山春天咋暖今天又大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