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修道须广采儒道佛各家之学并证之以实际生活和现代思想及科学

(2007-07-10 06:01:58)
标签:

谈天说地

感悟随笔

心理命理

文化休闲

哲学

教育

情感生活

超越

解脱

武当山

分类: 杂谈妄论

  一、站在人类意识的高度看文化,则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思想作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生命和思维本身的文明成果。

  文化本质上是对人生的反思,人生是文化的中心和主题。自从有了人类,便开始了人类文化的创造;自从有了文化,每个人的人生便在文化氛围之中。文化为每个人的人生提供了标准参照系,而创造新文化,特别是滋润自己心灵的文化,便是每个人的人生的精神寄托和人生价值。文化,是人类精神的家园。

  参考“文化”和“文化传承”及《武当山说什么》之“遇真宫

 

  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是人生最现实的问题;人生还存在一个似乎虚无的问题即主观和客观的问题,就是人与宇宙的矛盾;从生命本身看,还存在着欲望和理智、生理和心理,即身与心之间的矛盾。

  参考《武当山说什么》之“榔梅祠

 

  三、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一是从积极方面发展生产力,满足每一个人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二是从消极方面遏止人类的欲望,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与人关系的和谐。西方文化注重前者,而东方文化注重后者。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是世俗文化的主题。

  解决人与宇宙的矛盾,也有两种方法:一是从积极方面实现人与宇宙的同一,即天人合一,二是从消极方面取消自我,即无我入空。解决人与宇宙的矛盾是宗教文化的主题。

  参考《武当山说什么》之“金殿

 

  四、人类文化中,东方文化,也就是中国文化有三大体系,即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孔子、老子、佛陀是三大宗师,对我们人生最有影响。儒家文化解决人与人的矛盾为主题,孔子教人处世的艺术,就是怎样正心诚意修身治国平天下,怎样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人只要生存在社会中,就离不开处世的艺术,所以孔子学说有其永恒的价值。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以解决人与宇宙的矛盾为主题。老子教人以生存的智慧,就是怎样把握宇宙生命的规律,怎样实现人对自身生命活动的自控而心随大道。佛陀教人以永恒的追求,就是怎样超脱人生的短暂与虚无,解脱生死而证悟真如。

 

  五、人在其现实上是处于人与人之社会联系中,社会是人悲欢离合的舞台,从社会看人生,人生是一个现实的客观的过程。

  人类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不懈追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动力。人类也在劳动创造中得到充实和快乐。

  人之所求,每大于社会之所有;生产力的发展,无法满足人类对物欲的无止境地追求,这样社会便成为人与人勾心斗角的场所。欲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另一方面是提高人的思想道德水平。物质文明的进步并不必然导致提升人类的精神品质,相反还可能使文明溺于物欲。

  从社会看人生,则人生修养的目标是实现人与社会的同一,实现人与人关系的和谐。视人人和我同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儒家注重行仁义之道,提高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因生产力水平的限制,缺乏物质基础,其理想不易实现,故儒家学说有时往往成为空谈,但其重道德文明的价值取向有其深远意义。

  参考《武当山说什么》之“净乐宫”和“玄岳门

 

  六、面对无限的宇宙,个体的生命是渺小而又悲壮的,我们一生追求的东西都只是一种生存的需要,而无根本的意义。从宇宙看人生,人生是虚无的,有何价值?有何意义?

  这种有限和无限的矛盾,是一切智者精英的最大痛苦和最大孤独,也是一切智者精英去追求和创造的根本动力。人类由此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构建了超越虚无的精神家园,在文化的氛围中我们得到安慰,在文化的创造中我们超越了自我。

  识得虚无,并不意味着度虚无的人生,可说是对宇宙人生的深层次觉解。一般人处虚无之中不识虚无,理智、自然、现实地生活,但天人的矛盾依旧存在,人固在虚无之中。

  拾梦人曾在老人多篇博文后留言流露:识得此虚无只会加剧人生之痛苦而无助于人生之幸福,还不如不知不觉,做一场美梦。这也是一种生存的智慧,倘能于人生美梦中永远不醒,也不失为一种美丽的人生。但是,此为不可控、非稳态,现实中人并未能有此境界,常常是陷入不可自拔之痛苦烦恼中。所以,识得此虚无,通过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最高层次的悲然后有最高层次的乐。

  大智者洞悉此虚无并超越此虚无,道家以道法自然清净无为为根本修养方法,由此进入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境界,从而逍遥天地之间,自由于古往今来。今人多以为是一种自我陶醉虚幻不实之神秘体验而无助于社会人生,实不知,天人合一不仅仅是一种心理的境界更是一种生理的境界,不仅是一种哲学的理论更是一种修炼的事实,大地平沉虚空粉碎等道家修炼境界现代人都可以实证。

  参考《武当山说什么》之“玉虚宫”和“上下十八盘

 

  七、从生命看人生,人首先是一种动物,有其基本的生理欲望。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大部分人碌碌一生为满足生存的需要。生存意志是人的一切行为的动力,也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我们有种种情感需要,渴望着理解和美丽的人生,但现实中我们更多的是孤独和无奈。从生命看人生,三苦、八苦乃至无量苦,佛家的宗旨是通过对自身生命活动和精神活动的自控达到性与命和、身心合一的境界,超越一切生命的烦恼,进入寂静涅般的境界,实现生命的解脱和永恒。佛学穷究生命痛苦之原因,而求排除一切生命意志,红尘看破,四大皆空,从而明心见性,得大智慧大解脱,其根本途径在戒定慧三学。世人有质疑佛学的某些思想有逃避社会、远离责任义务的倾向是不近人性之说,但从生命看佛学,则实有其大智慧在,有其不朽的价值,为人类的最高解放指明了光明大道。

  参考《武当山说什么》之“复真观”和“紫霄宫

 

  八、道家教人无为去知,儒家教人存理去欲,佛家教人四大皆空,其目的均在于祛除后天的物欲之心,恢复先天本具的光明之性。三家有着方法的独特性和最高境界的一致性。

  一个人的物欲虚荣之心越强,则其人生境界越低,你得到越多物欲的满足,你便越失去心灵的安详和谐。

  离开生理境界而论精神境界,只是空谈的境界,因为理智每败于物欲。提升境界,必须进行悟道修炼,身心双修,克服低层次的感官欲望和庸俗心理,进入更高层次的身心自由境界。性命双修:一方面提高对宇宙人生的觉解,领悟宇宙人生的真谛;另一方面提高对自己生命活动的自控能力,激发人体潜能,提高人体能量量级。既要加强性命的修炼,又要加强道德修养,人生修养的过程就是提升人生境界的过程。修炼到高层次的人,道德修养成为发自内心的追求和需要,自然而然地进入万物一体、人我合一的境界。天人合一,对悟道者来说,是一种真实的感受,是活生生的事实,因为天人本来合一,全息相应。

  参考《武当山说什么》之“纯阳宫

 

  九、性命修炼之核心是意识的集中和运用。常人的意识,往往迷外逐妄,杂念纷飞,患得患失,烦恼不断。人生修养的关键,即在此一念之间念念觉,返观内心,为善去恶。时时处处体味人天合一的境界,将一己之生命融入宇宙和为人类进步的事业当中去。视人人与我同体,万物与我同源,从而让生命对宇宙开放,与宇宙交换信息。

  儒家的人格思想是成为圣人,而正心诚意养浩然之气;道家的目标是修身入道,而法天之自然虚静无为;佛家之目标是修行成佛,而明心见性觉悟真如。学儒不当,则可能失在支离;学道不当,则可能失在枯寂;学佛不当,则可能失在虚无。人生修养必须吸收儒道佛各家之精华,并结合自身之实践,不断悟炼。

  具有最高的人生境界,又以此境界做普度众生的事业,这样的人格就是内圣外王的人格,是中国哲人心目中最理想的人格。

  参考《武当山说什么》之“南岩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