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待小人.方法.功力.超越.解脱!

(2007-07-08 15:19:38)
标签:

感悟随笔

谈天说地

心理命理

情感生活

文化休闲

亲情友情

哲学

超越

解脱

乐趣

分类: 网友交流
题记:今天的文章全是引用,但是几篇不同的文章却有着相同的东西,所以放到一起成就了一篇全新的文章;今天的文章是倒叙,但是总不能要求朋友们从后向前看吧,如果朋友们看完了没有能看到所有的引文对共同的东西不同的表达,那么就从头再看——所谓倒叙是也。对待小人.方法.功力.超越.解脱!
 
  一、光着脚丫走路的袁夏是一个美女摄影爱好者,她拍得了两张得意作品,我们先欣赏:

1、《涉过,时光之海......

  大自然的时光计量单位,是亿万年!人的一生,区区百十年,于浩瀚时光之海,弹指一挥间。在这时光之海里,我们进进出出,寻寻觅觅,跋涉而过......

对待小人.方法.功力.超越.解脱!

 

2、《诱惑之海

在这个欲念丛生的世界上

诱惑如海

存在心里心外的各种欲念与诱惑

如那诡异的波浪

  太强大太媚惑

谁能逃脱

最后

  被吞没的是我们

而欲念与诱惑

依然泛着迷人的波光……

对待小人.方法.功力.超越.解脱!

 

  二、朋友们欣赏了图文以后怎么感受且不论,光着脚丫走路的袁夏从博友留言中发现问题了,因此,写信给同行美女李楠

李楠,您好!
  知道您很忙,冒昧地打扰您:)

  一直以来觉得自己拍的片片是可有可无的多!
  但今年5月在北海拍的《涉过,时光的海》《诱惑的海》,觉自己是有点想法才拍的了。可贴出来,人们谈论的多是图片的形式而少说到内容。是形式多于内容了吗?(或,和)我压根儿就没把想表达的主题拍出来?!
  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在哪儿呢!我百思不得其解?!不知道自己的想法为什么没有变成人们看得明白的图片语言!
  我想表达的是,存在我们心里心外的各种欲念与诱惑,就是那些诡异的波浪,太强大太媚惑人,我们沉迷其中,谁也无法逃脱。最后被欲念与诱惑所吞没,而欲念与诱惑依然泛着迷人的波光......
  李楠能够帮我指点一下迷津吗?很想把图片拍得好一点。非常感谢!!
                                                                  袁夏

  三、美女李楠的BLOG发表了感悟与见解:摄影的表达:控制与转换

  记得多年前的一个夜晚,一位摄影师朋友很认真地对我说:"我思考了很久,觉得摄影其实是一种表达。"我忍不住地笑了——实在是太熟了,才这么不给面子。我说:你是不是把一个常识当作了真理?

  人之存于世,在于其有生命;人之立于世,在于其有思想;而人之显于世,在于表达。终其一生,无论其人出身、性格、职业、命运何等异样,人都在用各种方式表达,这是人类自身和人类社会的需要。从某种意义上说,幸福人生即一场成功的表达,而遗憾的人生,往往和失败的表达紧密相关。何谓成功的表达?用最简单的话说,就是意义编码和解码高度一致,反馈积极,不断良性循环。自然,这与表达者的层次、技巧、乃至于表达的时空、对象等大有关系。

  摄影是一种表达。拍摄与观看构成了摄影表达的编码与解码。在这个过程中最为常见的问题就是:"表"是"表"了,"达"却未"达",预期的解读和实际的解读出现了偏离。症结或在于编码环节的辞不达意,或在于解码环节的对牛弹琴,或在于信道出现障碍,影响传递质量。

  一个高明的表达者具备不露痕迹的强大控制力。他的表达会形成一个"场",对每一个进入"场"中的接受者,进行全方位的辐射,调动其感官能力,来接受"场"。因此,表达力其实也是一种控制力:对影像的控制、对自我的控制、对镜头前的世界的控制,甚至这种控制力能透过照片,去"控制"照片前的观看者,控制他们思维的方向和起点。

  我曾遇到一位刚出道的摄影记者,每次他都无比兴奋地跟我说他拍到了如何精彩的图片,因为"现场实在是太感人了、太震撼了"。尽管拍回的照片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他始终沉浸在"现场"的氛围里,自我欣赏。而另外一位,采访时总觉得卡不够用,因为他觉得每一个瞬间都值得纪录;而非常吃惊同去的老记者,仿佛未卜先知,不怎么拍,提前站位,真的就能拍到关键性的照片——这就是摄影师"控制"和"被控制"的区别。

  进一步说,摄影是一种视觉化的表达,这句话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所有的思想与观点,必须转换成可看之物。这种转换,类似于魔术或是炼金术,"掌中握无限,刹那成永恒"——这两句诗我一直认为是对摄影非常传神的描写,就是这样,现实的寻常世界被提炼成不寻常的独特观照,而后嵌入到这世界中,成为它的一部分。显然,摄影师所要控制的,"怎么表达"比"表达什么"更有难度,也更为关键——能否成为一个真正的摄影师,衡量标准是对前者的掌握,而不是后者。

  二是指摄影的形式,既是其内容的载体,亦是内容的一部分。转换是否恰到好处,在于摄影师要控制形式成为内容的"钥匙",既和"锁"严丝合缝,又能开启锁扣,释放出影像的灵动与沉思。遗憾的是,这把"钥匙"有时候太过粗陋无法开"锁";有时候太过精美而使人们忘记了它本来的功能并不是装饰。

  时光如海,欲望如海,袁夏的感受细腻而独特,但这些"观念"都须由具象到抽象的视觉转换完成。她拍摄的黑白大海也别有一番风味。人们阅读图片当然从形式开始,如果她有"表而不达"的苦恼,那么不妨从这个角度考虑一下:自己是否真的"控制"了眼前的大海?大海是否在自己的控制之下,完成了它应该完成的转换?

  并祝喜欢摄影的袁夏越走越远:)

 

  四、美女们都在谈论那么深层次的问题,一时聃觉先生也发表了博文“影响力”,引来大家欣赏:

  如果你认为你可以改变他人,如果你认为你通过劝诫和训导就可以改变他人,那么此时你连最基本的影响力都失去了。

  一定要牢记:改变是他自己的事情,是他自己的内部过程。我们不仅需要把自己意欲施加的影响看成只是一种促使变化的条件,还要记住选择施加影响时机的能力是一种真本事。
  对时机的理解透漏的是对变化过程的智慧;对影响力理解的“条件观”是实施和构造劝诫策略的技能前提;对他人变化的“所有权”的认识决定了你既超脱又中肯的态度定位。
  明明看着那些刚愎自用的人走向歧途你着急吗?明明看着那些小人自以为高明地耍弄伎俩你生气吗?没用的。命运是自己铸就的。(因此历史上也就顺势出现了两种谋臣:一类是拼命选择可辅佐的开明任君,不遇明君绝不出山;另一类是利用上者的弱点成为弄臣)
  起初的研究使我相信:敌对来自政治性的因素,最终是利益决定了战争的存在。
  但切身的实际感悟是我改变了一些观点,文化本身也可以成为不可逾越的鸿沟,我改变了对一本书的看法转而接受了《文明的冲突》(哈佛教授的很有争议的作品)。文明的差异很可能成为未来世界的冲突要因。
 
  五、哈哈,真热闹!一时,高举着“菩提本无树,何处惹尘埃?”大旗的玄镜也发表了博文“谈谈如何对待小人! ”,老人也照单全收:
  人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既然都知道江湖之险恶了,何必还要去逃避?
  最近在工作中遇到了小人,虽然并不会对我构成多大的威胁,但他的行为也的确是让人感觉到吃了个苍蝇,也顺便污染了环境,令人非常之不爽。因此,曾想了很多个方案:
  1.和领导沟通;可领导同志是局外人,而且我还是个新手上路,说的话并无太大杀伤力,搞不好还会戴上个搬弄是非之高帽。想一想,暂时不可鸡蛋碰石头!
  2.和小人沟通,化敌为盟,起码不会互相乱掐;还是不可行,感动小人比让狗不去吃屎更难。 
  3.干脆撕破脸皮,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不行不行,不到关键时刻不能随便亮剑!
  ……
  在百度里搜索了一圈,发觉对付小人的话题也是个关乎民生的大事。但都不外乎以下几条建议:
  1.近君子,远小人。
  2.以牙还牙!
  3.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有的人很偏激,但也有的人“站着说话不腰疼”,一句:“不要去和他们计较好了!”就仿佛把所有事情都圆满地解决掉了!他们真是太有才了,让我对他们的“圣人”之思想感动得眼泪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啊~~  但问题是,有本事也去让小人们别跟君子们一般见识了!相比较那些所谓君子而言,我更欣赏偏激之人。因为,他们才是有着“七情六欲”的正常人,起码是不对“道德标准沦丧”感到麻木、茫然的人。
  找不到合适的答案,也为小人之事反胃了许久,并且还诅咒了好一阵子,但突然发觉——上了小人的当了!他们的终极目标不就是让你生气,让你退缩,让你的日子不好过吗?
  因此,本人方案是:
  1.心态平和,神情自若:
  不能让他们看出你的内心想法,首先在气势上要迷惑,压过他们。一定要有唱“空城计”的勇气与心态!
  2.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首先要摸清楚对方的底牌,比如,后台是谁?盟友是谁?千万别同时得罪2或2个以上的人。战前要做好粮资储备,例如:过硬的工作成绩,良好的群众基础,领导的支持与信任。
  3.以柔克刚,敌进我退,敌退我进;
  没必要和他们硬碰硬,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跑。采用迂回战术,消耗他们的耐心与能量,或消除他们对你的戒备之心。放下做谦谦君子的高傲姿态,大丈夫就是要能屈能伸。
  4.以静制动,逐个击破;
  利用美人计也好,反间计也好,敌人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总之,对待小人就要用小人之方法。
  5.忍无可忍,无须再忍;
  偶而敲打他们一下未必不是件好事,适当地给他们一个下马威。但这是下下策!毕竟,我们都有防不胜防的时候,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轻易把自己暴露,也只有等着挨“暗箭”的份了。
  如果要翻脸,要么采取“大棒胡萝卜”政策,先给他们一点教训,再给他们一点阳光般的笑容。反正,就是要做到“得了便宜还卖乖”的境界。
  要么就是干脆来个“天绝”,让他们彻底从你身边消失,但,不是那么容易滴。所以,要给自己留个后路,千万不要把自己也逼到绝路上!
  其他的还在总结与整理之中......(如果你也有妙招,不妨来共同探讨!)
 
  生活中,碰到小人是正常的事。碰不上才不正常呢!所以,不要因为烦躁而失去理智,更不要去逃避当个鸵鸟,只会涨了小人之志气。换个角度去想一想:把生活中的不如意当作是上帝给我们安排的考验,我们能用积极的心态去迎接事业上的挑战,为何就不能也用积极的心态去“干掉”小人? 斗心是一件很伤元气的事情,没错,但也别让小人成为你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如果有一天,当你发觉对付小人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恭喜你,你离成功不远了!因为,连那么棘手的CASE都能解决的,还有什么解决不了的呢? 哈哈~~~~
 
  六、可轮到老人说话了,不过,为了不违背只摘不议的原则,老人只好变通一下,加些注释没有人有意见吧?
  注释1、如果记得道家把一般人看成木偶或裸虫,那么“小人”的广义化就有了正确的方向,至少说把“敌对”关系就转化成了生命境界提升过程中前后的关系,客气点,说成是师兄弟也未必不可。
  注释2、“对待小人”在这个意义上说就成为“表达”,“幸福人生即一场成功的表达,而遗憾的人生,往往和失败的表达紧密相关。”美女李楠说:“一个高明的表达者具备不露痕迹的强大控制力。”而聃觉先生把“控制力”换成了“影响力”的表达,字面看只是口气强弱不同,内容上看差别就巨大了。
  注释3、“‘怎么表达’比‘表达什么’更有难度”;“不仅需要把自己意欲施加的影响看成只是一种促使变化的条件,还要记住选择施加影响时机的能力是一种真本事。”进展到“对他人变化的‘所有权’的认识决定了你既超脱又中肯的态度定位”表达了逐渐深邃的内容。
  注释4、“谈谈如何对待小人!”中说:干脆来个“天绝”,让他们彻底从你身边消失,但,不是那么容易滴。老人想到“佛眼看人都是佛,人眼看佛也是人!”
  注释5、“学佛修道有一定成就之后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文后李丹菊留言说:看了这么多留言,老人您是不是有点失落呢?我想问留言的这些人们,是不是真的完全把文章看进去,读懂,或者是看完了呢?……
  同时,西行居士发来纸条说:文章已经拜读了,恕末学直言了: 能看懂的人一定不多,老人是否能写些劝人行善的、因果报应的 、对于初学更有指导意义(的文章)。因为大多数人还是凡夫,有烦恼的地方更需要教育,更适合大众的,效果会更好。末学一直钦佩老人的博学,您会做的更好。
  老人很早就在文章里汇报过:老人只是自己做作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