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孩子认字:一些朋友的看法

(2009-05-13 04:04:59)
标签:

认字

早教

孩子

发展

育儿

分类: 懒猫的早教园地

非常感谢朋友们对《为什么不能让孩子过早认字》以及后续篇《早认字早阅读的意义何在》的关注和评论。

 

让我特别感动的是,老朋友上上妈妈,给我发纸条说:“非常同意你不能过早识字的文章,不如把我之前写的<过早识字>做个连接, 做个反面例证吧!”。下面就是她以前写的文章:《过早识字

 

关于孩子认字:一些朋友的看法  分享艺术

 

   做妈妈马上就要满五年了,一直是兢兢业业,认认真真的,自认为已经做到了极致,但最近反思了一下,还是发现有让自己感到遗憾的地方。
    有句俗话是这样形容作父母的心态的:第一个孩子看书养,第二个孩子当猪养。我恐怕没有机会养第二个孩子了,但这第一个孩子的确是看书养的。
    一般,妈妈们都是等到有了孩子才开始恶补育儿理论,为了孩子,我从没怀孕的时候就开始读育儿方面的书,一直读到现在。书读了一箩筐,方方面面的早教理论也接触了不少,这也正是感到最遗憾的地方。不是因为读的少,而是因为读的太晚。等到对各种早教理论有了一定鉴别能力,形成了自己的早教观的时候,孩子已经五岁了。有的东西已经错过了,有的事情已经做错了。
    其中一件很遗憾的事就是:过早的教上上识字。
    教上上识字,源自于读了一本很有名的关于如何培养天才儿童的书。那时上上大概一岁半,摆脱了刚做妈妈时对宝宝吃喝拉撒问题的困扰,开始关心孩子的教育问题,于是读书的范围涉及到了早教。错误的机缘巧合,让我遇到了这本书,而这本书极大的激起了我为人父母的功利思想,于是开始教上上认字。不久以后,我就认识到了这种错误,在上上认识了二百个字左右时,停止了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
    即便是这样,这件事造成的严重后果仍然影响着上上现在的行为。
    每当我和上上分享美妙的绘本时,上上总是急切的想知道黑色的文字的字面意思,而没有耐心细细欣赏美丽的画面带给他超越语言文字的享受。
    就在今天,我带上上去美术馆参观《中国工艺美术大展》。每当我们站在一件艺术品前时,上上注意的不是艺术品本身想向我们传达的信息,而是艺术品下方标签上的抽象的文字信息。当旁边的参观者赞扬我的孩子这么小就认字的时候,我这个当妈的心情是后悔又遗憾呐!
    早期识字,的确能够提高孩子的智商。但应该提醒妈妈们注意的是智力并不等同于智慧。能够让孩子获得幸福的不是智力而是智慧。过早的识字,让孩子的注意力放到了抽象的文字信息上,而忽略了艺术品想向人们传达的更丰富更美好更深刻的内容。孩子那颗敏锐的富有艺术气息的心灵不应该让我们大人的功利心所淹没。

---------------------------------------------------------------

 

此外,为了和大家分享更多看法,再转贴一些朋友们的评论,做为补充—— 

 

 
      孩子还是在自然环境中成长,现在的早教都是极功近利,为了赚年轻父母的钱,打出各种育儿教育体系和理论,个人认为适合自己孩子成长的方式和法法就是最好.现代教育风气和教育体系把年轻的父母都快逼疯了,不管什么学校都要面试\考试,托人等.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父母\爷爷奶奶都在不自觉地希望自己的孩子多学知识,多懂得天文地理,多读古经八文,哎!孩子太累了,我比较赞同博主的育儿思想体系,我不想自己的孩子为了去跟其他小朋友竞争什么\怕上不了什么名牌小学\中学\大学就让他幼小的心灵背负本不应该的在这个年轻做的事.懂得孩子的成长规律,在孩子的每一个成长敏感抓住他的变化,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比他多学知识重要得多,珍惜夫妻关系比给孩子财富宝贵千倍.我本人7岁前什么都不懂,更谈不上学什么知识\读什么课本,生成在中国最贫穷的大别山区,但我们的童年是快乐的,我们整天与大山为伴,与土地为舞.我们的童年给自己的未来成长留下了许多财富,我懂得珍惜今天的生活,懂得珍惜每一次获得的工作机会,了解穷日子的时候如何过好.我想这些经历现在的孩子可能很难体会或者经历,作为父母.最大的心愿还是要让孩子快乐,知识的增长不要刻意为达到某种要求而去要求他,其实孩子有时并不开心和愿意,但有多少父母去研究和体会过孩子的烦恼呢!孩子不是自己的财富,要与孩子为伴.
 
鲁稚鲁稚

 

上次来你这里,看到关于不要过早认字的文章,很赞同你的观点。今天又来,怎么还在讨论这个问题?感觉不是很复杂的问题啊!以我本人的经历看,我的文字能力应该算是不差的,但我六岁前几乎没有认过字,我父亲是一所著名学校的历史教师,教我认字是没有问题的,但他只是给我讲故事,而且带我去了很多地方,我本生在城市,但跟随他去过不少农村,还结识了许多农村的小朋友,总之,我幼年时的生活很丰富,这是我终身的营养。至于认字,只要在上学,自然而然就会了。现在,我是个写字为生的人,但是我要感谢父母的,真的不是他们教我认字,而是他们给了我丰富的经历。人生真正的感悟都是来自于经历,过于重视技艺的培养,很可能阻碍智慧的发展。

 

赵明  赵明

 

    看了所有的发言,觉得再也不能沉默了。其实懒妈的观点非常明确,她以自己女儿好好为例,向网友交流了如何根据孩子的成长规律进行教育。而她自己坚决不做“拔苗助长”者。我们可以想一个问题,教育部规定的孩子入小学的年龄是几岁?是6周岁。这个年龄并不是某一个人拍拍脑袋就想出来的。这是根据儿童生长规律而制定的。也就是说,从6岁开始,孩子才进入读书识字的行列。
    6岁前的孩子应该是尽情地玩耍,尽情地接触大自然,以及完成身体各器官最重要的成长。
    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87%是形声字,11%是会意字,还有3%是假借字和多音字等。小学生入学后首先要学汉语拼音。这是和学习汉字有着很重要的关系的。就好比是学数学和几何等,一定要先学习认数字和算术一样。小学教师与幼儿园教师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大相径廷。
    很多家长为孩子很小就认很多字感到窃喜,其实这种认字并无多大意义,只是孩子在符号敏感期出现的敏感而已。这和上了小学后,系统地学习汉字完全是两码事。
    我在当老师的时候,最害怕和最头痛的就是在上小学前已认识很多汉字的小朋友。这些小朋友出现最多的问题就是:笔画笔顺不规范,错别字现象严重,写字姿势不正确,握笔姿势不规范,自以为是,干扰别的同学学习。而那些从来没有认字的孩子却成了突飞猛进的好学生。这就应了一句话“一张白纸能画最美的图画。”
    而我最痛苦的事,就是要把这些孩子以前存在的“图画”努力擦掉。
    还想说的是,那时候,在我们班里,那些提前学字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远远落后于同班同学,而近视眼的名单里出现的大部分就是这些早学的孩子。
    “赢在起跑线”成了“输在起跑线”。

 

嫣然yoyo  嫣然yoyo

 

我用自己孩子的成长经历来支持你的观点。
我一直相信孩子在每个阶段都应该做适合他年龄的事情。而且过早过多的认字对孩子是弊大于利的。所以孩子从小都没有刻意认过字。但是坚持和孩子一起阅读优秀的童书。我想独立阅读并不代表一定是文字的书籍。我家孩子在学龄前就经常自己看书很长时间,当然那个时候他看的都是绘本,文字很少。
孩子在5岁半的时候,突然开始对汉字有了浓厚的兴趣。在学前就完全靠自发学习过了识字关。现在一年级了,从今年开始自己阅读纯文字的书籍。而且因为是靠自己的能力学习了很多汉字,让孩子对其他科目的学习有了很大的信心。
我一直迷惑,3,4岁的孩子看7,8岁大孩子的书籍,对他们能有什么好处吗?与其囫囵吞枣的读下来,消化不良,不如做这个年龄应该做的事情。
作为一个小学生的妈妈,我认为学前认字还是有必要的,因为基本的识字量是保证学校正常学习的条件。孩子每天都在汉字的环境里面,让他不是识字都是不可能的。小孩子的妈妈,不必担忧太多了。

 

多多和妈妈  多多和妈妈:
 
我想博主的意思,还是要理解孩子,尊重孩子,遵循孩子成长的内在规律,而不必揠苗助长,就像我们现在很多的家长,过早的让孩子站立学习走路,但是很多孩子没有经历爬行的阶段,长到不少导致感统失调一样。
多多一岁多,男,很爱看《轱辘轱辘转》,里面的车很多,但是他最感兴趣的,反复指给我们的,都是那些在实际中看到实物的,也因此学会了很多车的名。 
和抽象的认字比起来,我觉得这个是更重要的。“更要让孩子多接触真实的环境,通过大量的实际经验来丰富他的感知、从而提高思维和理解的能力”
非常赞同。在时间有些的情况下,真实的环境和实际的经验,是我会优先考虑的,这样他形成的,才是个人知识和经验,而不是那种来自书本的他人的,抽象的共同知识


考拉宝贝  考拉宝贝:

 
      我自己是个非常喜欢阅读和写作的人,因此,我也希望我的孩子能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但,我并不想刻意地让我的孩子认字背儿歌。在这方面,我希望的是引导,引导,积累,积累。结果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在陪伴孩子看故事书,给孩子朗读的过程中,我们的孩子在一点一点地进步,我们的孩子很快乐,而我们自己很幸福安宁,这比识了多少字更有意义。
      育儿,绝不能有功利心。很急于让孩子学认字的朋友们,不妨先问问自己的内心:真的,真的,只是为了孩子的成长才这样做吗?还是,其实只是为了做父母的虚荣心才这样做?认字很早,也许除了能让家长受到更多的赞美,似乎,我还没找到什么特别的好处。甚至,我想,孩子早慧,未必是一件太好的事。毕竟,早慧的孩子是少数,那么,这样的孩子也注定,相对的孤独。
 

刘冰绪  刘冰绪:

 
     现在太多的家长,育儿时就是带着功利心,别人都在做的事,有几个能做到不让自己的孩子参与而又心平气和的?又有多少家长是随大流随着让孩子学这学那,而不看孩子是不是需要和喜欢的。
    想想我们小时候,家长才没有功夫管我们认字呢,自己和伙伴玩儿去吧,可是,我们并没有因此而不喜欢读书。
    我相信,只要家里有人在看书,只要家里有很多的书,孩子不会不喜欢阅读,进而不会不喜欢认字,因为那会成为一种需要,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认字多少与理解能力没有多大关系,关键还是在家长,家长的方法一定要适合自己的孩子。
 
 
有个小小的发现——很多母亲其实内心里很是觉得自己的孩子比其它同龄孩子更“聪明”或者“早慧”的,然后再根据这个认为,认定自己的孩子“必将”或者“定能”通过所谓早教把其它孩子更远地甩开,从而成就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成功者”——人上人。
也许我的说法尖锐了些,但我察觉到身边太多的家长都有这样的想法。
      不过,由于我自己是普通人,生的也是个很普通的闺女,所以,我决定不和其它家长与孩子争相攀爬那所谓“成功”的阶梯,而只在每天平淡平凡的生活中,让孩子顺应自己的自然发展规律,自由自在地成长。

 

----------------------------------------------------------- 

另外,有媒体将就此话题做专题,请我来主持,如果大家还有更多的想法,欢迎告诉我,可以在本文后发评论或者发邮件: youtong@vip.sina.com

 

更多相关链接:

为什么不能让孩子过早认字

早认字早自主阅读的意义何在?

懒妈观点:早期教育的三大基本原则

让小宝宝快乐学知识就是成功早教吗?

过早的智力开发让孩子损失什么?

提问大王:3岁半的交通协管员 

4岁以前的孩子,是否需要阅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