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早期发展早期教育智力儿童育儿 |
分类: 懒猫的早教园地 |
(补充:关于什么是我眼中“真正的早期教育”,欢迎继续看本篇的后续文章:懒妈眼中:成功早期教育的三大基本原则)
在杂志上看到一则报导,前不久北京召开了由全国政协、国务院、教育部、卫生部、全国妇联、中国科协共同主办的“儿童早期发展高层论坛”,论坛上发布了题为《让每一个儿童拥有良好的人生开端》的倡议书,指出:“很多家长对儿童早期发展的认识还存在很多误区,社会上还存在着一些违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仅以盈利为目的的宣传和“拔苗助长”的做法。。。”
不夸张地说,在我们身边,象“智力启蒙”、“潜能开发”、“天才宝贝”这样的字眼随处可见。某《0岁方案》的广告语是“让您的孩子三岁前认识三千个汉字,达到小学毕业的水平。”
前些天我写了《放养孩子就一定要付出代价吗?》,有热心网友留言说,“她的孩子在两岁不到,就非常喜欢数字、数数,也非常喜欢各种抽象符号,现在数学理解力非常强。”所以她认为,“孩子学习及智能是有一定的敏感期的,但时间却是不确定的,没有适合所有孩子的所谓的敏感期。”
我觉得,科学家们研究和发现孩子的敏感期,是在自然客观的条件下,基于大量的观察和实践得出来的。而我们现在的孩子,从一出生,就被包围在数字、文字这样的抽象符号中间,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家长抱着小宝宝,手指某个文字或是数字教孩子,这样的环境下,不是孩子的敏感期提前,而是因为让孩子提前接触了大量的抽象符号,同时,孩子的身边没有符合他实际年龄需要的环境配置,从而出现提前对抽象符号“感兴趣”的现象。
我不否认有神童的存在,我们是培养神童还是正常孩子的话题也暂且不在这里讨论。可以肯定的是,作为家长,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过人,但是,过早的智力开发,真的就能让孩子具备领先的优势吗?会不会给孩子带来负面作用?
一、人为的早期智力开发,并不能提高孩子的智商:
现在很多早期智力开发所依据的理论基础,大都是上个世纪的研究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期追踪观察和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有最新研究结果表明,人为的早期智力开发,并不能取得提高智商的预期效果。
2007年,美国社会学家发表最新的研究结果,认为“人为的干预可以在短期内把智商提高七八分,但是当人为干预消失后,这些被提高的智商基本上会降回来。”
2007年8月华盛顿大学公布研究结果,“小小爱因斯坦”系列对孩子的智力成长有负面作用;8-16个月的孩子, 每天看1个小时此类DVD,其掌握词汇的能力就会降低17%。
美国心理学家通过对“以学习知识为主导的”和“以社会交往为主导的”学前班的比较,研究得出结论:在5岁时,前者比后者培养出来的孩子认识更多的数字和单词,但是到了6岁,这一优势就消失了,与此同时,在学习热情和创造力上,后一组孩子具有明显优势。
二、过早的抽象学习,阻碍孩子认识真实的世界。
孩子天生就会对身边的世界充满好奇,他会尽自己的可能去探索和发现周围的事物。当孩子还没有对真实世界具备足够的观察和体验时,如果过早地进行抽象知识学习,会把孩子的注意力认为地转向对抽象符号的关注,从而丧失很多在真实世界中的体验和思考。
我认识一个孩子,2岁就学习了数学和文字。这个孩子不管在哪里,他的注意力总是停留在数学符号和文字上。走在路上,他只看路牌和公共汽车上的数字和站名,在小区玩耍,只看健身器械使用说明上的文字和数字,几乎不关注其他的事情。在这个孩子画的画中,只有数字,没有其他的内容,他的思维已经被抽象的内容束缚住了。后来,那位妈妈认识到孩子的问题后,每个周末都带他去没有抽象符号和文字的郊外,只为了能让孩子不被文字和数字吸引,更多地去体会真实的事物。
如果反过来,让孩子经过对实物的充分体验后,他会自然而然地上升到对符号和抽象思维的理解和认知,而且孩子整体的思维体系,在前几年中已经得到很好的发展,这样孩子能够结合身边的实际去展开学习,是孩子发自内心的需要,兴趣高、效果好。
三、提前开发智力和抽象学习带来的更多负面作用
有一位热心的妈妈在我的博客里留言说“快乐学知识与快乐玩沙等不矛盾啊,两方面都重视不更好吗?为什么要把它们放到对立面呢?”。虽然学习知识的过程可以设计得很有趣,但是,这种违背自然规律的提前学习,除了上面说的,还会给孩子带来三个负面作用:
1、过早的读写算活动,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尽管这些知识性学习的过程,可以设计得很有趣,但是,抽象的智力学习本身,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活动,会导致孩子心理上的紧张,需要消耗孩子很多内在的能量,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体和心理上的正常发育。
正常的孩子也会常常得病,比如感冒,这是孩子建立自身免疫力的一个过程,但是,孩子会很快痊愈,而且病愈之后会更加强壮。然而,相比之下,智力开发过早的孩子,由于内在能量被大量消耗,会更加容易感染疾病,身体素质更差,心理上也更加脆弱。
2、过早的智力学习,会影响孩子其他能力的正常发展。孩子的各种能力需要并行发展。由于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过于强调某方面的能力,其他方面的能力就得不到很好的发展。过早进行智力学习,孩子的其他能力,比如音乐才能、运动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发展,都会受到影响和损害。
3、实际感觉经验不足,会带来情感方面的问题。在抽象学习之前,孩子需要充分接触真实的世界,通过大量的游戏和运动,来发展他们的感觉器官、大脑以及运动系统的协调。 提前的抽象学习可能造成孩子感觉经验缺失,这将破坏人类天性中的爱、兴趣、好奇心和同情,从而可能会导致:冷淡、孤僻、漠不关心、迟钝、缺少同情心和麻木不仁。
最后,我还是想引用一句玛利亚·蒙台梭利的话:“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使其按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不应该把儿童作为一种物体来对待,而应作为人来对待。儿童不是成人和教师进行灌注的容器;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蜡或泥。。。”
懒猫妈妈:友童
2008年3月
----------------------------------------------------------------
参考资料:
1、《解放孩子的潜能》 (英)马丁·洛森
2、《儿童的秘密》 (意)玛利亚·蒙台梭利
3、《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美)谢弗
4、《父母》杂志2008年第一期
一起做快乐懒妈,体验快乐的育儿生活!
前一篇:4岁以前的孩子,是否需要阅读?
后一篇:懒妈观点:早期教育的三大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