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到哪里是哪里

标签:
企业大学生就业应试教育志向目标文化 |
分类: 管理 |
在企业界不断的呼唤“人才匮乏”的时代背景下,一批批的大学生却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有多少学者在探究这件事情的背后原因,统一的看法就是: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出了问题。
这几天,除了咨询之外,我都在与其他的咨询师一起培训大学生,培训的内容并不复杂,但是,还是使我感到了惊诧!有一个问题,我是这样问的:“谁能说说,你心中对志向的定义?”有一位同学说:志向,就是人生的各阶段目标。
我说,你只说对了一半。其实,我很想说:你说错了。为了鼓励他们,我还是保留的给了评价。我说:在我们的定义中,志向就是理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目标就是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要做的事情。(比如一个人的志向是成为最伟大的登山家,目标就是去攀登一座又一座伟大的山峰)
志向是不变的,而目标是可以变换的。有句古话说:矢志不移。志,是准星,瞄准后开枪,命中。假如,准星在变,不管瞄的多准,也无法命中。而实现志向(理想)的过程中,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方法,我说有一个故事是这样讲的:一位女孩子要做城里人,用了太多的方法,包括到城里读书,把自己嫁到城里等等,在那个年代,阴差阳错的都没成功,结果又阴差阳错的嫁了一个“潜力股”,女孩子助他当上了村长,并在背后帮助他的丈夫把乡村建设成了城市,终于实现了她的梦想。但是,这个女孩子被人们看做“有病”。
要做一个城里人,是这个女孩子的志向,不管这个志向是不是很高尚。如何成为城里人,然后,把实现它的行动步骤和结果分为各阶段的计划和目标,实现它,这是规划。
现在的情况下,大多的毕业生只有短期目标:我要找一份工作,比如工资高的工作,或者是稳定的工作,或者是能学到东西的工作……但是没有志向,大多数的人都觉得志向是空的,是很难或不可能实现的理想或梦想。而不是去想,我的人生到底要什么?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去实现?
志向(理想或梦想)能不能实现?关键在于实现理想或梦想的过程,是不是“矢志不移”,是不是沿着同一个方向积累。在这种社会环境中,极少部分有志向、有目标的人反而成了异类,很可能被订上了标签“神经病”,这更让大部分的人对志向望而生畏了。
学生们听完了课,很有感触,有一个同学说:我们真的不知道志向和目标有什么区别。我本能的想:这个人开着宝马,我觉得他很厉害,很成功,我也要成功,要开宝马,我知道他能开宝马一定有很多不被人所知的艰辛、拼搏,我就做好了准备,要拼出一番成就来,买宝马,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以为这就是志向。
其实,要做什么样的人,可以说是志向,要有什么东西,什么物质,那不是志向。如果,那位学生说:我要做一个有钱的人,可能这是一个志向。而有了钱做什么,那是另外一个问题。比如,比尔盖茨青年时期,他就执意要做一个软件开发的商人,实现了理想之后,他又把财富投入了慈善事业,这本就是两码事。
在我们公司的选人标准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志向”。有志向的人,就有恒心,就有方向,就有了定力。我的志向也很具体:我要做一个能为企业做点事的人。沿着这个方向,我带着我志同道合的团队一点点实现了自己的志向。现在很多大学生没有志向,不知道志向是什么,也不想有志向,这很让人郁闷。我说:没有志向的人,就像一条没有航帆的船,飘到哪里是哪里。
推荐阅读我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