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说孩子才肯学》读后感<一>

(2008-05-05 16:50:32)
标签:

孩子才肯学

沟通

孩子教育

莫尼卡

如何说

育儿话题

养育快乐

育儿

分类: 育儿交流
《如何说孩子才肯学》读后感
 
去年我很荣幸成为青豆书坊《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的赠送者.记得那时我收到书后就迫不及待的翻开认真的品读.每读完一章就结合自身存在的问题把读后感写出来.一起来回味吧:
 
 《如何说孩子才肯学》读后感<一>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在真正有了自己的三个孩子以前,我一直自认为是一位好妈妈,一位在子女教育问题方面的专家。然而,当和自己的孩子朝夕相处的时候,才又让我重新开始虚心地学习如何做父母。每天清晨,我都会鼓励自己说:“今天将会有所不同。”但每一天都只不过是前一天的翻版。“你给他的比给我的多!” “这是粉杯子,我要的是蓝色的。”“这麦片真恶心,像呕吐出来的”“他推我。”“我根本没碰他!”“我不回房间,你别管我!”

    我被他们折腾得精疲力尽,想到了去加入了一个父母小组(这是我以前没想到的)。我参加了这个小组在“地方儿童辅导中心”的一次讲座。主讲人是年轻的心理学家汉姆·吉诺特(Ham Ginott)博士。他讲的主题是“孩子的感受”,内容非常有趣。两个小时的课程很快结束了。当我回到家的时候,脑子里充满了新的想法,笔记本上也密密麻麻地记满了还没完全理解的新理念:

    孩子的感受和他们的行为有直接的联系;

    孩子有好的感受,就会有好的行为;

    怎样让孩子感受好?那就是接受他们的感受!

    常见问题:父母常常不认同孩子的感受。例如:

   “你并不是真的那样觉得。”

   “你是因为累了,才这么说。”

   “你没必要这么难过。”

    当孩子的感受被不断地否定时,会感到困惑和愤怒。这也是在暗示孩子不要去了解自己的感受,不要相信自己的感受。

    听完讲座以后,我在想:“也许别的父母那样做,我不会是这样的。”后来,我开始留意自己的言行,发现事实上我也和他们一样的。下面是仅一天之内发生在我家里的对话。

      

    孩子:妈妈,我累了。

    妈妈:你刚睡过午觉,不可能累。

    孩子:(大声)我就是累了!

    妈妈:你不累,就是有点爱犯困,赶快换衣服吧!

    孩子:(哭闹)不,我累了!

 

    孩子:妈妈,这儿好热。

    妈妈:这儿冷,穿上毛衣。

    孩子:不,我热。

    妈妈:我说过了“穿上毛衣!”

    孩子:不,我热。

 

    孩子:这个电视节目真无聊。

    妈妈:不会吧,多有意思啊。

    孩子:这个节目真傻。

    妈妈:不对,这多有教育意义。

    孩子:这个节目真烂!

    妈妈:不许你这么说话!

 

    大家看出问题来了吗?我们所有的对话最终都演变成了争吵,并且,我在一遍又一遍地告诉我的孩子不要相信他们自己的感受,而要依靠我的判断。

    意识到自己的做法后,我决心改变自己。但并不知道该怎样开始。后来对我最有帮助的做法就是:站在孩子的立场,理解他们。我问自己:“假设我就是那个感觉累或者热或者无聊的孩子,希望让那个对我的生活至关重要的成人理解我的感受,会是什么样?……”

    随后的几个星期里,当我试着了解孩子可能会有的感受时,我说话的方式也随之改变了。我并没有刻意使用一种说话技巧,而是发自内心地体会孩子的感受:“虽说你刚睡过午觉,但你仍感觉累。”或者“我觉得冷,但你觉得这里很热。”又或者“你好像对这个节目不感兴趣。”不管怎么说,我们和孩子是两个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感知系统,都有各自真实的感受,没有对错之分。

    我的新方法在开始的那段时间内非常见效。我和孩子们的争吵也明显少了。直到有一天,女儿说:“我讨厌外婆!”我脱口而出:“这样说外婆,太不象话了!其实你也不是故意的。我不想再听到你这样说。”

    这件事情让我重新反省自己。孩子的大部分感受我已经可以接受,但如果孩子们说的话让我生气或者焦虑时,我立刻恢复到了从前的自己。

 

    如果我们能倾听孩子,与他产生共情,那么就能有助于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但是,我们不是天生就会说产生共情的语言的,因为它不属于我们“母语”的一部分。我们大部分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都有感受被否定的经历。为了能流利地说出这种接纳他人的“新语言”,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操练。孩子需要他们的感受被接纳和尊重。

下面几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1.安静专心地倾听

2.用简单的词语回应他们的感受。

“哦……嗯……原来是这样……”

3.说出他们的感受。

“这件事让你很灰心!”

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真希望我能立刻把香蕉变熟了给你吃!”

 

    所有的感受都是被接纳的,但某些行为必须受到限制。“我看出你很生弟弟的气。用嘴巴告诉他你将怎么做,而不是用拳头。”

 

    其实,比语言的技巧更关键的是我们的态度。如果我们没有真正和孩子产生共情,无论我们说什么,在孩子眼里都是虚伪的,都是想对他们进行操控。只有我们真正与孩子有共情,才会打动孩子的内心。

    在所描述的四个技巧当中,最难的恐怕是倾听孩子情绪的宣泄,并说出他们的感受。这需要我们不断地演练,才能看到孩子的内心,从孩子的叙述中确定他/她的真实感受。

    说出孩子的内心感受非常重要。一旦孩子知道他们正在经历什么样的感受,便能开始着手帮助自己。```````

 

《如何说孩子才肯学》

《如何说孩子才肯学》读后感<一>

青豆书坊第二次赠书活动<<如何说孩子才肯学>>我再次荣幸成为受赠人.五一假期回来第一天上班我就收到这本书.心情特别激动.在如何鼓励孩子和如何真正地倾听孩子说话方面,这本书有很多很棒的建议,这些例子和真实的生活非常贴近,它提供了一种以孩子为中心的语言.接下来的时间我会把读后感写出来与大伙分享,喜欢这本书的朋友请关注本博哦!

第一章;如何处理干扰学习的情绪<1-3>

<一>关注学生们的情绪,并作出恰当的反应.

<二>面对学生情绪的错误和正确反应分别有哪些表现方式.

<三>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孩子们的感情都需要被接纳.<随时提醒自已>

1)认同孩子的感受.

2)用语气或语言接纳孩子的感情.

3)给予孩子现实中不能实现的幼想.

4)即便你想制止孩子的不当行为,也要接纳他们的情绪.

这一章主要是谈到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处理方法,当学生出现情绪波动的时候,老师要学会接纳他们的情绪并说出学生的感受.面对学生犯的错误不要随意批评和忠告.

当情绪被否定时,学生容易失去勇气.当负面情绪得到认同和接受时,学生觉得受到鼓舞,会继续努力.我很认同这句话,我虽然不是一位老师,但在育儿过程中我也肩负着教育孩子的角色.我既要把小豆豆当儿子看待也要把他当学生看待.所以这本书的每一句话每一个例子对我都很有用.

堆积木是小豆豆最近最常玩的一种玩具,因为积木可以堆积成各种各样的形状.有一次小豆豆想用积木架起一座桥,想成功架起这座桥可没那么容易.小豆豆一次次的尝试着,但总是失败.这时候小豆豆生气的把未完成的桥全推倒,并消气的说:"我不会,我不架桥了"完了还用脚去踢一下那堆架不起桥的积木.

因为之前我有看《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里面也有提到要学会接纳对方的感受.所以在一旁的我并没有指责小豆豆.我起身在小豆豆身旁蹲下来."这桥怎么搞的老是架不起来,真让人生气."我看着这堆积木也学着小豆豆生气的样子说道.<刚才看小豆豆堆积木的时候,我已经看出不能架起桥的问题>.小豆豆抬起头看了看我:"妈妈!我不想架桥了".<看来想打退堂鼓了,我得想办法让小豆豆重拾信心>."嗯!老是架不起来真的不想再弄了,不过妈妈刚才发现你刚才架的桥总是差最后一步链接起来的时候才倒下.我们想想看是不是在哪出了什么问题?你架桥是就是一名工程师,那妈妈就当一名维修师吧!"小豆豆一听工程师及维修师好新鲜的名词呀,开始来劲了马上重新振作起来;"好呀!我再建桥你帮我维修呀!".

小豆豆很快又重复刚才的步骤,到最后一步链接二边桥梁的时候,小豆豆停下来了看着我,因为多次的失败小豆豆知道这次再链接肯定又会失败.我看出了小豆豆的心思.:"小豆豆我们来检查一下,每块积木是否一至,堆积的是否均匀?"最后检查结果是没有问题."接下来我们再来检查二个桥墩,是否能撑得起这些积木?"还没等我开口小豆豆就惊叫起来"哦!我知道了,可能桥的脚太小了,它站不起来.桥的脚小小的身子大大的那桥就翻跟斗了.嘻嘻!"小豆豆好开心.分别给二边的桥墩各加了一块积木<加大了脚>.最后这座桥成功链接起来了.

其实,我没有说出答案,我只是接纳了小豆豆情绪,对于他出现在情绪给予理解并给出了一些小建议.小豆豆在我的引导下重拾信心,寻找问题的根源并给予解决,最终成功了.

所以在育儿的时候,有时老师出于好意,但学生遭遇到一番批评和建议的轰炸,很难去考虑他的问题并承担责任.所以当孩子碰到问题的时候,我们以一种关心的态度回应孩子的沮丧,偶尔点点头或理解地哪怕只是"嗯"一声,也能使孩子将注意力集中在问题上,他有可能自已解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