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二>续1

(2007-11-12 12:29:20)
标签:

育儿/亲子

读一本好书

如何说孩子

莫尼卡

宝宝教育

育儿话题

分类: 育儿交流

图文实例示范:

 
1.描述你所看到的,或者描述问题:
<反>你真不负责任,总是把水龙头打开,又忘记关.你想发大水啊! 告诉你多少遍了,上完厕所要关灯!马上把电话挂了!
<正>唉呀!浴缸里的水快溢出来了,该怎么办呢?嗯!厕所的灯为什么还开着呢?我想打个电话.
 
当他人用发泄的语气不断指出你做错事的时候,你往往会有抵触情绪.而不太愿意去做你该做的事情,反之,他人用和蔼的语气向你描述问题,你就能把精力集中在问题上面.从而很自觉得去改正问题.
 
这些问题在我们生活中,稍不留意就发生了.所以我们要不断的提醒自已,当问题发生的时候我该如何面对如何来处理.不要说与孩子沟通这方面.假如引用到我们工作中,你的下属在工作中出现失误.如果我们不是以解决问题的心态去询问这个问题的起因,那么你很难得到圆满的结局.
 
2.提示
<反>谁喝的牛奶,不放回冰箱?再让我看到你在墙上画,我就凑你!你从来不帮我干点家务活.
<正>孩子,牛奶不放回冰箱,会变酸的.孩子.墙不是用来画的,纸是用来画的.我现在需要有人能帮我收拾一下餐桌.
 
正反例子,不同的语气不同的处理方式很明显:接受提示比接受谴责容易得多.当我们给孩子提示问题的时候,其实孩子已经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了.
 
当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我们不用马上去谴责或马上去帮他做好.我们只要在一旁提示引导让孩子自已去完成就可以了.这样才能让孩子明白怎么做是错的,怎么做是对的,做错了该如何纠正.
 
3.用简单的词语表达
<反>我一再和你们说穿上睡衣,你们就知道在这儿玩,你们答应好看完电视就穿睡衣,我怎么没看出来你们有什么动静!你答应得好好的,我们有了小狗,你每天喂它.但这星期已经提醒你三次了,我受不了啦.我和妈妈轮流来帮你弄,都成我们的事了!
<正>孩子们,睡衣!孩子,狗!
 
多说不如少说,每个孩子都不喜欢你的说教和长篇大论,对他们来说,越短越容易记住,越有效.这件事我们换位来感受就很明显了,如果哪天我们忘了做某事,对方一个劲的在我们面前唠叨.我们就会感觉烦躁根本听不进去.原本想去解决的事情都变得厌倦甚至出现逆反的心里.
 
4.说出你的感受<但不要评价孩子的个性和人品>
<反>住手!你真是个讨厌的家伙!扯我袖子干嘛!你真没礼貌总是打断我说话!你个么意思?"我就得带你去?"你就像那些惯坏子的坏孩子!
<正>我不喜欢别人扯我袖子!如果我的话还没说完,就被人打断,我会觉得不高兴!我不愿意听到."你就得带我去".我想听到的是:"我准备好了,你现在可以带我去吗?"
 
孩子愿意听到父母的真实想法,通过表达自已的感受,我们会变得更诚恳,同时也不会伤害别人,父母只描述自已的感受才会有效我们可以用"我"或"我觉得"````这些词语.只要不受到攻击,孩子还是可以和一个表达愤怒的人合作.
 
这件事情我们换位来感受:<反>让我感觉,这个态度差小气.<反>让我感觉,自私为何只能你说不能我说.<反>让我感觉.委屈无理.不带我出去算了.
 
不管在任何场合,面对的是孩子还是成人,我们都应该降低我们的语气并巧妙的说出问题的所在,或提示问题的解决方式.
 
5.写便条
孩子老是喜欢看电视,我们就写一张便条贴在电视机旁:在开电视之前,想一想,我做完作业了吗?我做完练习了吗?
爸爸妈妈想午休孩子们老是喜欢在客厅嘻闹,我们就可以贴一张便条在客厅:嘘!爸爸妈妈在午休!
 
有的时候文字比口头说更有效.当然这对能看懂文字的孩子才有效.其实写便条的方式在我们生活中都很有效,假如哪天你跟男友<老公>吵架了,双方不想道歉.这时你就可以写"便条"或写一封邮件给对方.向对方诚认错误.呵呵!反正不是嘴说的,用写也很容易有些爱昧的话说不出来,写是没问题的.相信对方很快会被你的"甜言蜜语"折服.
 
完成书上的练习:
 
你走进卧室,看到孩子刚洗澡出来,把湿毛巾扔在你床上.
A:通常情况下,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孩子说:***毛巾湿湿的你怎么把它扔在床上?
 
B:同样的情形,运用下面所列的技巧得到孩子合作.
1.描述:嗯!你为什么把湿毛巾放在我床上呢?你知道吗?湿毛巾放在床上会把被子弄湿.
2.提示:嗯!宝贝!湿毛巾可以扔在床上的吗?
3.用简单的词语表达:宝贝!那是湿毛巾!
4.说出你的感受:宝宝!我不喜欢你老是把湿毛巾扔在床上.
5.写便条:亲爱的宝贝,你洗完澡啦!请把毛巾拧干后挂回原来的位置.爱你的妈妈.
 
也许有人会问:"如果我用了其中一项方法孩子还是没有反应,接下来该怎么办?请关注本博文,接下来的文章将会深入探讨让孩子合作的更多技巧,将会讨论到如何解决问题以及代替惩罚的方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