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书”从“水”来

(2021-01-28 16:23:27)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书”从“水”来作者:徐江伟

河南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一座专汉字发展史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广场前面有叫字坊”标志性建筑,整体以甲骨文“字”造型,显得非常醒目。

但作为古汉字研究者,就应该知道,这个“字”最初并不是指“文字”,而是指部族首领的名号,也就是部族名,后来又泛化成了代表血缘关系的姓氏。

这可以从甲骨文“字”的造字方式中清楚地看出来由宝盖“宀”下面一“子”组成先秦时代的“子”原本与“王”同义,不是一般人可以自称的。

这个“字”最初就指族徽之类图腾符号,有读音的,因为是族名、姓氏,都是可称呼的。

其实许多汉字原本都是族徽,或是部族的图腾符号,因此都带有神圣的光环,如此,就具有了替代方言词汇的强大能力,中国范围内,没有哪一种方言不被文字语言(词汇)替代过,从而显示出许多共同性,历史上,随着华夏化的深入,方言的趋同性是在不断增强的。


[转载]“书”从“水”来


河南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前广场上“字”雕塑

 

汉字的起源,是先有这种表示出身或血缘关系的“字”,而后才有一般性的词汇,最初叫作“书”。

汉代许慎《说文》中提出“六书”观念,即指“六种不同的字”,而不是指六本书,或者六种写法。这也说明直到许慎时代,仍把文字叫作“书”,而不是“字”。

这个“书”后来慢慢变成了专指“写字”这个行为,而“字”则转而成为文字符号的统称,从而形成了一个抽象的关于“文字”的概念。

金文“書”,由上部的“”(象形手握笔),中部几个小“丶”(表示墨水),下部的“口”(表示话语)组成。一开始它既是名词,也用作动词因为在藏语和阿尔泰语中,词根词(基本词)是没有词性的,随便用。

例如《韩非子·五蠹》:“古者仓颉之作书也……”这个“书”指他创造的文字,用作名词。《墨子·尚贤“书之竹帛,琢之盘盂这个“书”指写字这个行为,用作动词



[转载]“书”从“水”来

殷墟出土白陶残片上用毛笔写字与金文

 

的读音从何而来?并非来自汉语,而是来自多音节的阿尔泰语,这是由华夏文明起源的特殊性决定了的。

蒙古语、满洲语把河流叫作“苏”(su)或“乌苏”(usu)。写字要用“水”,金文中部画有几个小点,就代表墨水。

其实蒙古语至今把“文字”叫作“书”,例如

蒙古语 Monggol  usug  surya  来学蒙古字吧!

蒙古     

蒙古语是黏着语,词根usu”本义是“水”,后缀-g,就成了名词,特指文字或字母。

从读音来源中可以看出,汉字起源过程中,确是先有语言,然后有文字象形会意的古汉字从根源上说,不过是古人已有名称读音的一种延伸使用。

但传统汉字起源观否认汉字的读音来自某种口语,认为读音也是古人随便赋予的,他们只在汉字的范围内解读汉字,从所谓形声字的“声旁”中拟构上古音,观念和路径都错了,焉能找到汉字读音的演变规律?

例如《说文》:箸也从聿者声”你从这个“者”中,是怎么也找不到其读音来源的!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