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乌鸦是天祖神灵之“武”象

(2021-01-28 16:08:14)
标签:

转载

原始苯教中,乌鸦既是沟通天地的媒介,也是天祖神灵之形象,认识到这一点非常重要,关系到能否确解读大量先秦文物。

古代羌藏类游牧民族都有乌鸦崇拜习俗。古代蒙古人把天神叫作“乌麻”,说唱史诗中,祭天必先呼唤“乌麻”,本义就是“乌鸦神”。苯教有“众女神之主”,名叫“乌玛德卫”(也叫“宗姆乌玛”),都是同名异写。

西藏南部地区,古称“乌域”(འུ་ཡུག་  wu-yul),也叫“乌斯”(དབུས་),称呼亦与苯教固有的鸟祖观念有关。藏语后代、后裔叫作“乌孓”(wu jue),字面含义是“乌鸦之子”。

乌鸦是阳神,藏语阳神就叫“拉乌”(ལྷའུ་)。《格萨尔王传·霍岭大战》中,霍尔王派出一只乌鸦寻觅合适的美女,乌鸦落在了格萨尔王妃“珠牡”的毡房上,于是被抢走,成了霍尔王的妻子,由此引发霍、岭两国大战。可知乌鸦是霍尔王的形象。

《东嘎藏学大辞典》说,“以天神而为人主”的聂赤赞普,相貌特点是“鸟目,舌头很长,能盖住鼻子”,他是九个王子中最幼子,原名叫“乌贝拉”,意为“乌鸦王子”。

敦煌藏文写卷PT104《以乌鸦叫声判断吉凶》开篇曰:“乌鸦是人之怙()主,传递仙人的旨意……乌鸦是神鸟,无一不能通达,速将多玛供上,乌鸦若全吃完,即是神仙将供品享用。

在苯教的描述中,许多天神都长着乌鸦的头,例如大战神“乌果監”(འུག་མགོ་ཅན་ ug mgo jan),藏语意为“具乌鸦首者”。

“乌”也可作动词用。青藏高原上,从远古时代起,就有了燔祭战神的仪式,译作煨桑”,藏语其实读作“上乌”(བསང་འབུལ་),“上”指天祖神灵,“乌”是动词。就是燃烧香柏树,投以祭品,许以心愿,袅袅青烟就会像乌鸦一样飞到天上去。同时还要制作一个草人,代表魔鬼和敌人,绑在特制木架上,巫师诵毙命咒,众人便一齐向草人射箭,并高呼“神胜利了!”焚烧之。

 

 [转载]乌鸦是天祖神灵之“武”象


《殷周金文集成》中的铭文拓片:左,商代鸟豕卣04789.1铭文中,鸟豕卣04789.2铭文右,宝鸡石鼓山西周M1青铜罍铭鸟父在”。

 

上图这些“鸟”其实都是“乌”字,高度象形,显示出墓主人是以乌鸦为源出的。

特别要注意,乌鸦头上还有代表杀伐的“戈”,说明此鸟绝不是柔弱之物,而是征服的代名词。笔者以为,“武”字的读音就从此“乌”而来。

吴越方言中,乌鸦被叫作“老瓦”称呼很可能来自古羌藏语,是华夏文明起源过程中烙下的一个印记,因为这个读音放在古藏语里就是“天王、天人”(ལྷ་བ་ 拼音转写rla wa)的意思。只是汉族民间一致认为,乌鸦叫是凶兆,与游牧民族认为是吉兆完全相反!

周人也以见乌鸦为吉兆,《尚书传》“周将兴时,有大赤乌衔谷之种而集王屋之上,武王喜,诸大夫皆喜。”《史记·周本纪》:“武王渡河既渡……有火自上复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其声魄云……诸侯皆曰纣可伐矣!”

如此,周人从那里来,到底是何种民族背景,不就清楚了吗?

 

 

附图:文物显示乌鸦是古羌藏类游牧民族共同的祖先神灵


[转载]乌鸦是天祖神灵之“武”象

西藏昌都卡若史前文化遗址出土朱墨以双鸟联体造型,18.7厘米,29.2厘米,应是专门祭祀乌鸦的礼器。


[转载]乌鸦是天祖神灵之“武”象

 

甘肃武山县石岭下遗址1962出土鸟形彩陶罐,马家窑文化早期。


[转载]乌鸦是天祖神灵之“武”象

宁夏固原出土鸟形彩陶罐。这一带自古就是羌藏类游牧民族东迁路径上的中转之地,直到先秦时代,仍有叫乌氏”的戎狄国家见诸于史书。


[转载]乌鸦是天祖神灵之“武”象

仰韶文化彩陶钵,绘有乌鸦的形象。


[转载]乌鸦是天祖神灵之“武”象

陕北石峁古城遗址出土陶鸟,就是乌鸦,显示古城统治者有鸟祖观念。


[转载]乌鸦是天祖神灵之“武”象


山西绛县横水西周墓地M1011出土青铜提梁卣盖子上的双鸟纹鸟头上的“戈”下垂成了杀伐的刀与剑。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