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黑在萨满教中的含义

(2019-12-30 15:19:43)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黑在萨满教中的含义作者:徐江伟

    黑在萨满教中的含义

 

   徐江伟

 

藏人是一个充满宗教思维的民族,这可以从许多藏语名称也充满苯教理念中看出来,这可能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现象。

如藏语“太阳”叫“尼麻”,究其义是人之母、人之王的意思。藏语“尼”是“人”,且是对贵人的尊称。儒家理论的特征是把天地万物都赋予了人伦关系,但比之藏人,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特别要提请注意的是,藏语把“天”读作“那木”(南无),本义是“黑之母、黑之王”,因为藏语黑读“nuo”。

满洲语太阳读作“那拉”,本义是“黑神”,藏语神读作“拉”。慈禧太后姓“叶赫那拉”,意为“尧太阳”或“大黑神”。满洲语太阳中有藏语之“nuo”,乃是两种语言有亲缘关系的反映。

在藏人观念中,太阳就是“黑”之源。通古斯人认为太阳里面有一只乌鸦,且是三足的,古籍中的“三足乌”是也。自然界中的猪也是浑身黑色的。

在苯教观念中,黑才是万物之源,生命之色,黑就是宝。藏语宝、宝贝读作“呐巴”,意为“黑的”。称之为“黑崇拜”可也!

藏语“鼻子”读作“呐古”,本义是“黑神”。萨满教认为人的灵魂在人的鼻子里。据传,鄂尔多斯的成吉思汗陵寝中就藏有一个神龛,内有一撮驼绒,驻有成吉思汗的灵魂。蒙古人习俗:人之将死时,萨满巫师会把一撮驼毛放到他的鼻子上,当灵魂从鼻子出来时就附在了绒毛上,不会消散在空中,成吉思汗的灵魂就在这撮驼绒上。这也是对“呐古”为何物最形象的解释了。

所有北方游牧民族都有这种“nuo文化”,都有以黑象征血缘关系的习俗。只是蒙古语习惯把黑读作“哈拉”(应是黑字的原始读音)。在蒙古语中“哈拉”也是姓氏的意思。蒙古人问你是什么“黑骨头”,他其实是在问你姓什么。蒙古人说“我黑你!”他其实在说“我爱你!”

蒙古语把内蒙古叫作“乌鲁·蒙古路”,意为家乡蒙古,把外蒙古叫作“哈拉·蒙古路”,意为血缘蒙古。因为在萨满教观念中,黑是祖宗的颜色。

唐代回鹘汗国把都城“斡尔朵”设在“哈拉·和林”。中亚的突厥语民族都喜欢把自己使用的文字叫“哈喇字”;契丹人把帝陵建在“黑山”之下“黑河”边,这些都是“黑崇拜”的产物。

既然如此,自然是越黑越好。蒙古《黄金史纲》记载,成吉思汗死后,尸体被运往叫“不儿罕·哈里敦”的山上。“不儿罕”就是天可汗,“哈里敦”意为大黑、黑之发端。这里也就成了蒙古人心目中最神圣、最亲密的地方。

蒙古人的著名长调《钢嘎·哈拉》曰:“漂亮善跑的我的黑骏马哟,拴在那门外榆木的车上……”钢嘎就是贡嘎,青藏高原上贡嘎神山,海拔7556米,乃是藏人心目中的祖宗之山,藏语“贡”是冰雪的意思,“嘎”是白色。“哈拉”就是黑,祖宗之色。

在阿尔泰语中“黑”还有“很厉害、很狂暴”的意思,如蒙古语把特别会醉人的白酒叫作“黑酒”。

此外北方游牧民族还喜欢以“黑人”自居。纳西族是古羌后裔,他们有许多自称,如“纳日,纳罕,纳若,纳木依,纳木兹”,都有“纳”(那)字,本义都是“黑人”或“很厉害的人”的意思。

白马藏人有一种叫“达纳·斯杰”的跳神祭祖习俗,又叫“咒乌”。他们所祭拜的祖先神叫“叶先·那木”(眼睛·天)。到时各地白马人都倾巢而出,由“白莫”(巫师)率领去祭拜神山。大群人马将汇集到神山南麓,白马人燃起篝火,献上供品,虔诚跪拜,然后手挽手围成圈又唱又跳。但仪式中的主角是头戴恐怖面具,身穿黑羊皮衣的“达纳·斯杰”,意为大黑神。此“达”就是大,“纳”就是黑,“斯杰”(斯琴)是藏语对神灵的敬称。达纳斯杰的舞姿粗犷有力,缓慢而凝重。最后大黑神指挥大家用刀棍砍打一个用茅草扎成的叫“尼那”(人黑)的魔鬼,因为所有从各村寨中赶出来的鬼魂现在都已附在这草人身上,他们呼叫着把这个被痛打过魔鬼扔到远处山沟中去了。

甘青地区自称“蒙古尔”的土族,也有这种跳神活动,但叫“纳顿”节,本义也是“大黑节”。藏语的“nuo”(纳、那)含有驱逐、杀死、亲密、厉害等等含义。苯教就是萨满教,这种以杀牲献祭,跳神驱鬼,血缘崇拜为内容的原始宗教原本都叫“黑教”!

在描述华夏文明青藏起源的时候,我们看到,由于古代羌藏类游牧民族的活动,这个源自藏语的“nuo”(那),已成为一种可供识别的基因密码,它在亚洲内陆高原上到处都留下了印记。

在《蒙古秘史》中,蒙古人的发源地是黑龙江一支流“斡难河”(鄂诺河、敖嫩河),1206年,成吉思汗也是在此河畔即可汗位。藏语是“黑河”的意思,是“nuo”前缀a-音的读法。其实黑龙江另一支流“嫩江”也是“nuo江”的异写,本义也是“黑河”。

蒙古人的母亲河还有“额尔古纳”河,它是黑龙江正源。“额尔古”意为“神”,是藏语神“gu”前缀“阿尔”的读音。“纳”就是“黑”。《明史》中此河记作“阿鲁那·么连”, 这“阿鲁”是“阿尔”的异写,“那”即“nuo”。意为“神圣的黑”。

当我们把视线从东方转到内蒙古西部,那里有一片星罗棋布的沙漠绿洲叫“额济·纳”,本义是“母亲·黑”。这里正是屈原《九歌》中的流沙之地、招魂之所,楚人的祖先就来自此地。

元代有以“大黑”为名的君王,即虔诚的穆斯林信徒安西王“阿难答”,其世袭领地就是甘青地区,他差一点点就继位成皇帝了,如此,中国很可能已经是穆斯林国家。

古印度历史上有“难陀王朝”(Nanda),也是外来入侵者建立的王朝,存在时间是公元前324年之前,“难陀”就是“大黑”,与蒙古语“那达慕”的“那达”只是异写,如此,这个王朝的统治者必定是羌藏类游牧民族。

中亚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境内有许多“安诺文化”(Anau)遗址,碳十四测定其年代在5000年前,安诺文化晚期相当于中国的夏代。中亚安诺文化是彩陶文化,以瑞典人安特生为代表“中国彩陶西来说”就是基于安诺文化提出来的,曾被国际学术界广泛接受,但甘青地区近半个世纪以来的考古发掘已经证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安诺文化的源头不在别处,就在甘青地区。其实“anau”就是藏语“a+那”的读音,与蒙古语中的鄂诺河之“鄂诺”只是同名异写。

考古显示安诺文化最后扩展到了整个土耳其半岛。古希腊人把土耳其高原记作“安纳·托利亚”,本义就是“黑·突人的地方”(突+ri,藏语意为强有力的人)。而安纳托利亚古文明又与美索不达米亚古文明存在密切的联系。

就这样,通过查找藏语“nuo”即“黑崇拜”的分布,一条东西方古文明之间的通道隐隐约约地呈现出来!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