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灿然:当诗人没什么可耻的

(2012-10-24 16:53:41)
标签:

白话诗

汉诗

汉语

华语

经典

文化

分类: 文化·新闻

  对熟悉中国当代诗歌的人来说,黄灿然是个并不陌生的名字。性格较为内敛的他极少出门,大约每年来一次广州,接受采访的次数也不多。大多数时间,他都在香港的家中写诗、做翻译,唯一算得上娱乐的是听古典音乐。

   这个自诩为“世界上最枯燥的人”,却有着无比丰饶的精神世界。他与咖啡和香烟为伴,和世界一流诗人进行“对话”,不仅翻译了卡瓦菲斯、里尔克、聂鲁达等人的诗歌,也翻译了苏珊·桑塔格、哈罗德·布鲁姆等人的著作。

   然而,一旦写诗的灵感来了,无论他当时在翻译还是读书,立刻停下,专心写诗。他说,没有什么比写诗更重要,终极意义上来说,一切都是为了诗。诗歌需要所有东西给它补贴,诗歌是个王子。他从自己“枯燥的生活”中发现诗意,把生活了30多年的香港写得趣致而明媚,孤独而感伤。最近,他出版了最新诗集《奇迹集》。

   《奇迹集》收录了黄灿然写于2006年至2008年的诗,于他而言,《奇迹集》已然是个“奇迹”,他的诗歌创作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早前的十多年时间,黄灿然每年的创作量保持在十几首诗左右,2006年起,“感觉像青春期爆发了一样”,每年能写出几十首诗。这是他从未想象过的状态。

   创作速度的变化带来的是诗歌风格的转变,这让他在丧失了一批读者的同时,又迎来了一批新读者。但诗人从不在意,在他看来,诗人没有义务迎合读者,而读者应该去适应诗人。否则,“还不如去写流行小说”。

   身为诗人,他认为好的诗歌并没有评价标准。他拿自己最喜爱的中国古代诗人杜甫为例,杜甫生前如此默默无闻,皆因他的诗在当时被认为毫无诗意,而那可是最伟大的诗歌时代盛唐。他假设自己如果和杜甫处在同一年代,说不定会读过杜诗并对其嗤之以鼻。在他眼里,对诗歌的评判,对诗意的界定,一直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非要用一句话来说,那就是:“好诗永远产生在标准建立的过程中,而标准一旦建立就迅速被坏诗所攻占。”

   身为译者,他认为好的翻译家一定不会被埋没。他眼中成功的译作,必须能在读者当中产生效应,如果译者翻译得特别精准,但却没有人欣赏,那就是失败。至于译作是否夹带译者自身的感情色彩,是否过于个性化,他认为都不要紧,“只要读者能接受就行”。尽管他翻译了相当多的严肃著作,但他认为翻译并不是严肃文学,“译得好不好,读者是否接受,都是一锤定音的,不需要再等待时间的考验。”

   身处当代诗坛,黄灿然不怎么混圈子,“我只认一些比较好的诗人、有意思的人”。他也不愿对所处环境做出评价,“很难判断当代是怎样的”,一切都该交给时间,也许几代人过去后,才能做出相对准确的判断。而面对当下文坛各路文人之间的批评,他只说了一句,“少批判人家,小心批判自己。”

   黄灿然从不抱怨文学日渐式微,也并不认为诗歌在当下被逐渐边缘。只有那些不写诗的人才认为诗歌正在被边缘,“我从未有过像现在这样多的读者。”

  【风格】:长句表达是内在需要

  羊城晚报:写诗的速度发生变化,您的诗歌风格是否也在变化?

   黄灿然:最早期我的诗很抒情,很主观。后来开始写大白话,写很具体的场景,场景可能反映一个人的一生,有个故事在里边。比如《我的灵魂》里的诗,大部分有具体的人,让你进入具体的氛围去感受。

   到《奇迹集》又不一样。有些诗歌比较简单、表面,好像拍照一样,严格来说是抒情的,但没有抒情的辞藻和调调。这是普通读者可接受的,让读者看到、接收、有所感,其余的就留给读者去补充。也有些诗比较复杂,比如涉及宗教、人生的,对人生的态度不是单一正面或反面,而是把矛盾的东西看成常态,对不同的人和物,用比较平等的心态来看待。这些诗里有很多观念性的东西。而且我现在写很多有长句的诗,有的长句要断三次才能读完,这种写法基于我一种内在的需要。

  羊城晚报:怎样的内在需要用长句这样的形式来表达?

   黄灿然:诗歌是音乐和画面的结合,没有这两者就没有诗。有位朋友跟我说,很喜欢我那些很短的诗,后来又看到我写得比较世俗性的,更多描述性的诗,他就问,你的诗是不是太散文化了?

   如果要说散文化,按照我对诗歌的音乐的要求来看,很多诗都是散文而不是诗。我有很多节奏各方面都控制得很好的诗,已经很讲究形式,如果说这些诗是散文,那大部分诗都是散文。

   怎样来表达内心这种想法?我发现用长句这种形式很有效。就是用表面上看起来是散文的诗歌来反对说我的诗歌是散文。这就是内在需要。

  羊城晚报:您希望自己的诗歌影响他人?

   黄灿然:不是说要影响很多读者,但《奇迹集》里有很多涉及人生态度的,我希望这样的东西能让读者有新的看法。但我写诗不会考虑读者,也不考虑赚钱。如果人家问,订制你一首诗,给你一千块;另外的人说,你给我们一首诗吧,没钱的。我会愿意为没钱的写。但如果有人说,刊登一首你的诗歌五百块,另一个说,你给我们刊登,免费可以吗?我肯定选有稿费的。就是说,诗歌真正写出来后,能赚钱当然最好,但写的时候不考虑。

   我更愿意自己的诗歌发表在报纸或者杂志上,最后才考虑专业的诗刊。一本诗刊,全都是诗,没意思。我比较喜欢读者看报纸看得很无聊,忽然看到一首诗,而且读进去了,或者正好转换了某种眼光,这不是比发表在诗刊上更好吗?

  【创作】:写诗是与概念和观念搏斗

   羊城晚报:您的诗里有很多对香港街头的日常描写,大多数人是比较难从大都市里发现诗意的。您这种对生活细致观察、捕捉细节的能力,是天生就有的,还是一定阅历后才有的?

   黄灿然:这是个过程吧。对香港,开始难以融入,最后还是融入了,花了二十年时间,过程很慢。但我对城市没什么排斥感。可以这么打比方,你最初可能怀着很大的期望和追求在做一些事,但慢慢做着做着,就把最初的目标抛之脑后忘了,但还在继续做同样的事。忽然有天,你发现自己已经达到了最初的目标,就是在你已经超越后,才发现自己达到了。诗歌也一样,最初会有追求和梦想,希望写出怎样的诗,一直默默地写,最后才发现,原来已经写出来了。

  羊城晚报:您最开始写诗,是为了自我表达吗?《奇迹集》里有一句,“我是带着使命来的”,这个怎么理解?

   黄灿然:我很怕别人问“使命”这个问题,使命就是写诗吧,再说下去就变得很自大、自以为是。因为这个词的具体意义很难说清楚,它应该是模糊的,有丰富内涵的。如果真正说出一个答案,就会把这个东西简化。比如我给你读一首诗,你很有感觉。然后你又问,老师,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如果我说出一个具体意思来,那就简化了。

  羊城晚报:类似现在中学语文做阅读理解,提炼中心思想,从小的语文教育就是这样的模式。

   黄灿然:对,我们写诗,实际上是和这种概念化、观念化的东西搏斗。很多人对诗歌也有固定的概念,觉得只有这样的才是诗。拿朗诵来打比方,我读自己的诗歌,尽量贴近节奏,用很平常的语气来念。但很多读者观众,多多少少有朗诵腔,然后我们会觉得很肉麻。但从他们的角度来说,那才叫朗诵。诗歌也一样,从某个角度来看,其他的人会质疑,那也叫诗吗?

  羊城晚报:您有去香港的学校给学生讲诗歌和翻译吗?会选择怎样的诗?都讲些什么?

   黄灿然:偶尔有,中学生更多,他们有一些诗歌班,政府图书馆有时也有,邀请我讲一两堂,大部分时间是读几首翻译的诗,几首中国人写的诗,读的同时做些导读,这样比单谈理论好。一般选最雅俗共赏的诗,波兰诗人亚当·扎加耶夫斯基的诗是我最常朗诵。

  【赏诗】:“梨花体”也是诗歌

  羊城晚报:您读过赵丽华的诗吗?觉得怎么样?

   黄灿然:以前看过,我觉得也可以啊,某种情况下也蛮好的。最近在看《顾随全集》,有几首他写的新诗。他是写旧诗的,诗论也写得非常好,对古典诗歌研究很深,有很多有意思的观点,像窗口一样让我们看出去。

  羊城晚报:您认为这样的诗也有存在价值的?

   黄灿然:写诗是一辈子的事,有没有价值最终要看整体的写作。如果把《奇迹集》里的一些诗放在赵丽华的诗集里,可能看不出什么差别。或者拿她的诗歌放在我这里面,可能也没有不同。

  我对诗歌有另外的理解,就是轻松诗,light verse,在英国诗歌里是一个传统。还有的叫nonsense poetry,可以叫做荒诞诗,或者是荒唐的,完全没意义的,纯粹是好玩的那种。这个观念是奥登带给我的。他不太喜欢这种诗,但他还写这种东西,还编了一大本light verse,牛津出版社出的。我有时也写轻松诗,比如《奇迹集》里一首写凌越的婚礼的,很多人喜欢,就是好玩。诗歌应该是无所不包的。

  羊城晚报:您曾经说过一个观点,成为大诗人的标准是每年一定要发表一定数量的作品。

   黄灿然:就是要写得多吧,有数量的保证。我并不是为了做大诗人来写诗,这不是想求就求的。想做小诗人的最后变成了大诗人,想做大诗人的最后变成了小诗人,根本就没谱的。诗人还是要关心他和这个世界的关系,看有没有碰撞出什么,然后写下一首诗。有时为了自己不要老是想诗歌,变成强迫症,就去干点别的。比如我就去干点翻译,忘了这回事,然后想着,能不能在下一时间再来一首诗?

  【当下】:不看报纸杂志和电视

  羊城晚报:现在社会越来越浮躁,香港生活的节奏又那么快,读诗的人多吗?

   黄灿然:说社会浮躁,香港生活节奏快,其实都是概念化的。大家说新一代年轻人不读书、不读诗,但我没觉得,年轻人没问题啊,他们也读诗,而且读得很深入,我从没像现在这样有这么多的读者。

  羊城晚报:您不认为诗歌越来越边缘?相比上世纪八十年代,诗歌的地位难道没有降低?

   黄灿然:实际上,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的诗连发表的地方都很少,诗歌哪算是主流?第一本真正的《后朦胧诗选》在90年代中期才出版,而且编得乱七八糟。八十年代那帮人,背叛了八十年代,原来读书,现在不读;原来写诗,现在不写;原来有理想,现在没理想。他们离开了诗歌,就觉得诗歌边缘了,变成了怀旧派。但真正在写诗的人,不会这样感觉。我从来不抱怨。

  没人敢在我面前说八十年代是诗歌的黄金时代,我就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谈八十年代诗歌如何辉煌的人,肯定不敢在我面前说。

  羊城晚报:在这个时代,做诗人是不是很不容易?

   黄灿然:对诗人来说,无论是客观世界还是诗歌世界,都很大。诗人要生存下来,并不困难。从古代到当代,诗歌无所不在。诗歌不受限制,不像培养植物,要很好的土壤培育。没有哪个地方不适合写诗,或哪个地方没诗人、没诗歌、没读者。

   诗歌从来是不容易的,就像做人从来都不容易。而且做诗人你要做好这样的准备,知道前方会更困难,做好这种简单的心理准备,就可以上路了。

  羊城晚报:是不是现在大家对诗人有偏见?总感觉诗人太酸,生活太苦?

   黄灿然:对,有些人可能是嫉妒吧(大笑)。其实诗人蛮普通的,很多好诗人的生活也很正常,有的本身工作又勤劳、写文章又好、说话又能说会道,那还说诗人怎样?当诗人没什么可耻的,但诗人应该谦卑些。我作为诗人从来没有看低自己,对于自己终生在做的事,怎么会去贬低?

   有位朋友去访问何兆武,老先生现在九十多岁,住在非常小的房间里,我朋友就感慨,他这么老还住在这么狭窄的地方,觉得很遗憾。我说你放心吧,如果他觉得现在这样不好,他年轻时肯定都把这些事安排好了,绝对不会让你操心。如果真的在乎物质,他肯定不会像现在这样,他有能力去承受孤独,对物质很坦然。我们不能用自己的价值标准去判断别人。

  羊城晚报:诗人是不是都很关注内心?您关注时事热点吗?

   黄灿然:太关注内心,所以要尽量往外关注了。但我不太关注时事,我整天都在翻译时事,太熟了,感觉来来去去都一样,我不看报纸杂志,也不看电视。我对社会了解到不想再了解,很多事情知道和不知道都一样。

  【获奖】:为钱比为名更好

  羊城晚报:您也说中国当代诗歌的总体写作水平非常高,为什么中国第一个拿诺贝尔文学奖的不是诗人而是小说家。

  黄灿然:诗歌是慢的,如果反应这么快就不是诗歌了,而且不能拿诺贝尔文学奖来论英雄。

  羊城晚报:您自己得奖多吗?怎么看待得奖这件事?

   黄灿然:能不得奖最好。因为在你有资格得奖时,这个奖就不重要了,你根本就不在乎。当然,得奖了感情上肯定会高兴,但理智上不能老想着得奖这些事。得奖有点像不劳而获,尤其是还有奖金,那当然好。为钱比为名更好,我是宁愿为钱也不要为名。

  羊城晚报:您看过莫言的小说吗?什么感觉?有说法是他获奖得益于有很好的英译本。

   黄灿然:当然看过一两本,二十多年前看《红高粱》,觉得很好。但十多年前看《酒国》就觉得很差,后来再没看过了,所以不知道怎么评价他。但无论怎么样,先不要说他好还是不好,至少要先找他的代表作好好读一下再发表意见吧。英译本我没有看过,所以很高兴我不用评论了(大笑)。



作者:何晶、王瑞如  编辑:白色羊  来源:羊城晚报

 

 

读中国新诗精华请进:

 

 

《新千家诗选》目      佚名诗选      《现代诗歌百家欣赏》目录

 

 

 

周伦佑的诗歌42 石破天的诗歌:《星夜》  东荡子的诗歌24首张广福的诗歌23首  宇向的诗歌29首

 

沈浩波的诗歌35首    伊沙的诗歌23首     莫小邪的诗歌14首 莫小邪的诗歌14首

 

盛兴的诗歌29首 巫女琴丝的诗歌31首  巫女琴丝的诗歌31首 巫女琴丝的诗歌31首朵渔的诗歌32首

 

魏风华的诗歌21首 杨邪的诗歌25首 于小韦的诗歌20首 杨邪的诗歌25首 杨邪的诗歌25首 杨邪的诗歌25首 

 

轩辕轼轲的诗歌30首 公告,代表作,现代诗歌百家欣赏冷面狗屎的诗歌43首 巴音博罗的诗歌18首巴音博罗的诗歌18首 巴音博罗的诗歌18首

 

水晶珠琏的诗歌23首 吉木狼格的诗歌24首吉木狼格的诗歌24首 吉木狼格的诗歌24首魔头贝贝的诗歌26首 公告,代表作,现代诗歌百家欣赏

 

白连春的诗歌28首     李元胜的诗歌26首 公告,代表作,现代诗歌百家欣赏 吕德安的诗歌26首 公告,代表作,现代诗歌百家欣赏

 

梁晓明的诗歌17首 李红旗的诗歌26首  李南的诗歌28首 李红旗的诗歌26首   李红旗的诗歌26首

 

刘川的诗歌36首       宋晓贤的诗歌21首 宋晓贤的诗歌21首  侯马的诗歌16首 侯马的诗歌16首

 

格式的诗歌33首       马力的诗歌18首       陈小三的诗歌33首

 

柏桦的诗歌14首 黄灿然:当诗人没什么可耻的    朱朱的诗歌14首  女孩全裸拍水果写真大片(组图)   王夫刚的诗歌30首 世界上最美的铁路(图)女孩全裸拍水果写真大片(组图)

 

路也的诗歌34首 路也的诗歌34首    卢卫平的诗歌38首 路也的诗歌34首   朱剑的诗歌33首 路也的诗歌34首

 

 
 

 

我的代表作品:

 

《平民诗话》(1—5章)                  2011:《爱的力量》  

 

2010:《送孟浩然之长安》                  2009:《今天的天气真好》     

 

2008:《无言的结局》                        2007:《我常年睡在一个梦里》        

 

2006:《诗经●郑风●女曰鸡鸣●致妻》  2005:《要杀就杀农民》                

 

2004:《你他妈飞得也太高了吧》           2003:《头发为什么要打摩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