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吴 兵:闲说古诗

(2012-09-13 08:08:29)
标签:

白话诗

汉诗

汉语

华语

经典

文化

分类: 中外文学哲学精品资料
闲说古诗

 
 
    陶潜“性本爱丘山”。谁又能不爱丘山?采菊筑篱,两袖清风;植树拾柴,观日望月。这些都可了断“尘网”纷繁的牵扯。“尘网”为一种社会化的结体,人与人的制约与牵绊总是免不了的,由此烦恼也就来了。“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误”当是一种不情愿、不得已,事后的悔意。回归丘山,即回到生命自由的本源。陶潜的丘山,既是理想的“虚无”,又是生存的“实在”。此丘山,隐于人人心中,谁能说半个“不”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的这首《蝉》,事理虽平常,但却耐人寻味。刚正、耿直、俭朴的虞世南,借蝉声吐露了自己的心声。为官正直,从无阿谀,一直是个一般僚属,直至遇到唐太宗李世民,他才算遇上了真正欣赏自己的人。唐太宗看重这位老臣,七十岁了也让他留在自己身边,不允其告老怀乡。此诗,虞世南写出了蝉的品格。唐太宗称赏这首诗,亦即称赏虞世南的真才实学和其清正的品格。
    古人送别的诗很多。山高水长,路途漫漫,因交通不便,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相逢。惜别往往使得送别之诗情深意长。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既是对自己的释怀,也是对远行人的安慰。其情不能不说不深,其意不能不说不长。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在滕王阁上远眺,以高写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仰视泰山,以低写高。二者虽视角不同,但皆为大气象,皆为抒情妙品。前者景象宏阔,后者志向高远。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内容为男女间的离别与相思。诗虽写的洋洋洒洒,但关键处只有两句。一为:“江畔何人初见月?”一为:“江月何年初照人?”这两句都是人生的终极追问。问是问了,然而谁能作答?
    古诗中写到月的甚多。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句甚佳,诗意寥廓、邈远,且天下皆为同一怀抱,难得。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亦堪称思乡之绝唱。
    孟浩然的才华与性情犹如他的名字一般。尽管求仕不得,最终归居故园,但他盛名在外,朋友往来不断,并不寂寞。王维为他画像,李白赠诗与他:“高山安可仰,徒此缉清芬。”至今他的“春眠不觉晓”,也是国人熟悉到随口即能背诵的一首诗。他写的《过故人庄》中的田园生活令人陶醉:“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廓外斜。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结尾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是对田园的久久不舍与眷恋。诗人享受了诗意的生活,这是值得庆幸的。孟浩然辞世后不到十年,官方便编定了他的诗集,这更是值得庆幸的。
    王之涣的诗在唐代就制曲传唱,名动一时。至今他的两首诗仍脍炙人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此等水平,其诗没有理由不传世多多。不知何故,《全唐诗》仅存王之涣诗六首,颇遗憾。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天是由剪刀裁出来的,借柳叶而发奇想,却贴切、自然。此即诗的想象,此即贺知章也。
    “望”而得诗,尤显古人情怀。望是有距离的,此中既有岁月流转,也有时事变换。一望之中,寄予和抒发并存。祖咏的《望蓟门》能望得“客心惊”(燕台一望客心惊),是因为“笳鼓喧喧汉将营”,边陲战事阴云笼罩。他在诗的最后直抒胸臆:“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这一望,豪气顿生。此诗中间还有四句,窃以为,有这前后两两相合的四句,已然是一首好诗。相比而言,祖咏的《终南山望余雪》,就望的平静得多了。在平静的描写中,让人感同身受,也绝非一般。试看:“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十一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二诗均出自王维。虽景致迥异,但心情如一,皆静美。静美,大美也。
十二
    《宣和画谱》称王维的画“出于天性,不必以画拘,盖生而知之者”。王维的诗又何尝不是如此?“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才高格逸,叹之无语。
十三
    李白“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的敬亭山是处在“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的氛围里的,不然不会“相看两不厌”。此诗既“有我”,也“无我”。从我看山,到山看我,直至物我两忘,人与山融为一体。王国维的“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两厢独立着说,其实二者也可打通。打通,超拔也精妙也。敬亭山一诗便是例证。
十四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杜甫赞李白之句。诗人有其各自欣赏之人之诗。李白也如此,他赞赏谢灵运。杜甫赞赏李白的才情之高、胸襟之大,无人匹敌,无指其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无论忧愁还是跌宕,李白的抒发都是率真和快意的,而且大都意尽。意尽,为写诗之最难。
十五
    “云想衣裳花想容”,李白太可爱了,竟有这等神来之笔。云和花都应该拥抱一下李白,杨贵妃也应该的。也许贵妃就真的拥抱了。唐玄宗“赐锦还乡”,李白“体面”地离开了兴庆宫,走了。此时的云,想李白;此时的花,也在想。
十六
    李白的沉郁用旷达释放,如“今朝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杜甫的旷达用沉郁收敛,如“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无论沉郁还是旷达,李白和杜甫都有一颗超然之心,由此才有真性情。
十七
    从三吏三别到茅屋为秋风所破,眼见的与己身的困苦,杜甫的心是悲凉的,诗写得凄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安史之乱即将结束之时,杜甫的心立时激荡,一扫忧国忧民的惆怅,一下变得快人快语了:“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十八
    岑参有着出塞戍边征战的生活经历。“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无此经历,谁能写出这样的诗?在边疆途中,逢入京使,岑参深情地写道:“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出塞戍边征战的经历,令岑参的边塞诗在唐代独树一帜。
十九
    除农事,其他劳动题材的诗在古诗中很少。李白有一首写冶炼工人的:“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炉火正旺,映红了脸庞的工人吼着歌挥动着铁锤,铁锤击打火花纷飞,寒夜里一派火热的劳动景象。胡令能在另一首诗里赞美了绣女:“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绣成安向小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胡令能生平事迹不可考,只知是一个手工艺人。绣架上的花蕊绣品放到小园里,竟引得黄莺从柳条上飞了过来。因为相通的劳动,其描写栩栩如生。两首诗,冶炼工人刚劲,绣女雅致,一动一静,呈现出劳动与生活的至美。
二十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唐代的诗已经很口语了,但绝不“口水”。这是朴素的简洁,语言功底颇深,且写的是一种人生景致。今日之标榜的“口语诗”,多皮毛芜杂,唾沫星子飞蹿而已,好的稀少。
二十一
    李贺用功,诗的表现大多让人觉得“用力”不小,少了些自然天成的味道,但《致酒行》中的“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一吐郁闷,气概非凡,让人过目不忘。叹诗人二十七岁辞世。后世对其诗注本多多,幸耶?不幸?
二十二
    意境者,境在先。境精绝,意自然生。柳宗元深谙此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那孤独的钓翁,实政治上失意的柳宗元自喻也。
二十三
    韩愈的诗用词和想象多“厚重”,诗意也显得“寡淡”。他的诗虽语意轻巧者不多,但也不是没有。“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不仅轻巧,且韵味十足。
二十四
    亲情缠绵之诗,首推张籍的《秋思》。早年困顿的生活,予人世暖凉之敏感,虽后来进士谋得低微官职,本色却一直未变。时内忧外患,秋风又至,当添衣之时,张籍在洛阳城里便想起了家乡的亲人。写一封家书吧,叮咛复叮咛、惦念复惦念,一再补充,要说的话却一时难尽。“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此情此景,无人不为之动容。白居易赞张籍的诗“未尝著空文”,的确如此。
二十五
    表面平淡无奇,内里却有真滋味,生活场景鲜活如在眼前,此等在唐诗中亦鲜见。王建的《新嫁娘词》便是鲜见中的佳例:“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小姑是知道婆婆的口味的,而新娘不知,所以新娘先让小姑尝尝她做的羹汤是不是合婆婆的口味。一家人的其乐融融,跃然纸上。
二十六
    被贬离长安,又被召回京城,却因作诗“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再遭贬逐。暗讽那些一味攀附权贵的新贵,明知结果,但还是以诗发心声,朋友柳宗元说他“自取之”。这就是刘禹锡。自此过了十四年,刘禹锡重被召还,其间皇帝换了三个。他再游玄都观:“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诗人是有脊梁的。依然故我,这就是“吹尽黄沙始到金”的刘禹锡。
二十七
    古诗中,感时忧世、咏物抒怀、唱和叙情的佳作多多。偶见平淡之中露峭拔的,即如贾岛的《剑客》所示:“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二十八
    有平常之心,才可能关爱平常之人。唐代诗人一生为官,平常心伴其终身者,不在少数。秉良知持己见,不殚精竭虑蹿走于仕途的,也大有人在。白居易便是其中之一。且看他《夏日》一诗中的平常心:“东窗晚无热,北户凉有风。尽日坐复卧,不离一室中。中心本无系,亦与出门同。”《晚春沽酒》更是这样写道:“百花落如雪,两鬓垂作丝。春去有来日,我老无少时。人生待富贵,为乐常苦迟。不如贫贱日,随分开愁眉。卖我所乘马,典我旧朝衣。尽将沽酒饮,酩酊步行归。名姓日隐晦,形骸日变衰。醉卧黄公肆,人知我是谁?”
二十九
    《琵琶行》宜五十岁左右读。时世事皆染,滋味遍尝,“此时无声胜有声”,“相逢何必曾相识”等读来才真真摇人心旌。《琵琶行》宜反复读,读一遍呼吸深一次,其哀怨、其愁绪、其暖意,与暮迟的脚步十分合拍。
三十
    真才子的杜牧,不愧其风流。一位对兵法、财赋、治乱等颇有研究的希望有所作为的人,失意于扬州,流连于二十四桥,青楼放浪,最终恍若一梦。相对于反思自己,杜牧更多的在于反思历史和现实社会——“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秦淮河畔酒楼歌女在唱历史上的亡国之曲《后庭花》,而那些买唱迷醉的豪贵却浑然不觉——“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是一位反思诗人,是一位自省式的反思诗人。
三十一
    老来忆年少,不哀叹、不争胜,如令狐楚诗中所言:“少小边城贯放狂,骣骑蕃马射黄羊。如今年老无筋力,犹倚营门数雁行。”自有一番平和心境,亦是人生好享受。
三十二
    李商隐乐游原上的一声叹息,将人生况味倾尽。俯望长安,无限好的夕阳还映衬着一片繁华,而黄昏的静寂与生命的落寞是何等相像。如果说晚唐李商隐乐游原上的叹息还有夕阳的映照,那么盛唐陈子昂幽州台上的长叹则望尽四海,凭空而来。天地悠悠,苍茫中的一串清泪或许就是一串夕阳。无论汉宣帝还是燕昭王,都是过客,而乐游原和幽州台上的长叹,千年过后,仍声声不绝。感人者,乃未了之情,乃襟抱。
三十三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或言爱情,或有其他寄托,此诗设象立意高绝,情感深而沉、厚而重,句句泣血。后人以李白之名夸赞李商隐,不为过也。
三十四
    无坦荡澄明之胸怀,无以真正亲近自然,更无以写好自然。唐宋许多诗人对待自然就像对待自己的挚友亲朋。“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只恐深夜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气势宏大与狭小均不失亲切,时节繁茂与凋敝皆不失温情。一石与一山同,一草与一树同,一溪与一河同。何谓境界?此也。
三十五
    宋代的一些诗,一如唐诗的淡雅俊朗。好诗皆避斧凿之痕,如范仲淹的《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也是如此,自然畅达,明白如话:“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三十六
    饶节曾是北宋高官曾布的门客,后出家为僧,独享清静,他的诗另有一番滋味:“静中与世不相关,草木无情亦自闲。挽石枕头眠落叶,更无魂梦到人间。”唐代虞部郎中司空曙也想求得一份闲静,《江村即事》写道:“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二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十七
    苏轼“乌台诗案”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后又被遣往汝州任团练副使。去汝州途中,他游览了庐山,写下了《题西林壁》一诗。其诗看似沉迷于庐山之美,实则暗指官场险恶叵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此诗重在后一句。苏轼是清醒的,也是无奈的。
三十八
    李清照半生颠沛流离,也曾在战乱中苦度岁月。虽为弱女子,但其才气与豪气即便须眉也难与其匹敌。“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字字铿锵,句句砰然,诗直指偏安的南宋朝廷——项羽这样的英雄,在哪?
三十九
    大诗人都有大胸怀,陆游便是其中之一。在临终之时写给儿子的诗中,其胸怀表露无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原本知道人一死一切都无所牵挂了,但山河破碎,这是父亲唯一放不下的长久的悲痛。一旦宋朝军队收复中原,家祭时你一定把这个消息告诉父亲啊!此诗读来让人肝肠寸断。
四十

    人生亲情、友情不可缺,诗人尤重。缺之,活之无味。由此便不难理解纳兰性德的孤独。“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旧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感受更深切者,莫过于丧国之君李煜了。“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读中国新诗精华请进:

 

 

《新千家诗选》目      佚名诗选      《现代诗歌百家欣赏》目录

 

东荡子的诗歌24首

 

周伦佑的诗歌42 石破天的诗歌:《星夜》 张广福的诗歌23首 张广福的诗歌23首  宇向的诗歌29首

 

沈浩波的诗歌35首    伊沙的诗歌23首     莫小邪的诗歌14首 莫小邪的诗歌14首

 

盛兴的诗歌29首 巫女琴丝的诗歌31首  巫女琴丝的诗歌31首 巫女琴丝的诗歌31首朵渔的诗歌32首

 

魏风华的诗歌21首 杨邪的诗歌25首 于小韦的诗歌20首 杨邪的诗歌25首 杨邪的诗歌25首 杨邪的诗歌25首 

 

轩辕轼轲的诗歌30首 公告,代表作,现代诗歌百家欣赏冷面狗屎的诗歌43首 巴音博罗的诗歌18首巴音博罗的诗歌18首 巴音博罗的诗歌18首

 

水晶珠琏的诗歌23首 吉木狼格的诗歌24首吉木狼格的诗歌24首 吉木狼格的诗歌24首魔头贝贝的诗歌26首 公告,代表作,现代诗歌百家欣赏

 

白连春的诗歌28首     李元胜的诗歌26首 公告,代表作,现代诗歌百家欣赏 吕德安的诗歌26首 公告,代表作,现代诗歌百家欣赏

 

梁晓明的诗歌17首 李红旗的诗歌26首  李南的诗歌28首 李红旗的诗歌26首   李红旗的诗歌26首

 

刘川的诗歌36首       宋晓贤的诗歌21首 宋晓贤的诗歌21首  侯马的诗歌16首 侯马的诗歌16首

 

格式的诗歌33首       马力的诗歌18首       陈小三的诗歌33首

 

柏桦的诗歌14首 吴 <wbr>兵:闲说古诗    朱朱的诗歌14首  女孩全裸拍水果写真大片(组图)   王夫刚的诗歌30首 世界上最美的铁路(图)女孩全裸拍水果写真大片(组图)

 

路也的诗歌34首 路也的诗歌34首    卢卫平的诗歌38首 路也的诗歌34首   朱剑的诗歌33首 路也的诗歌34首

 

 
 

 

我的代表作品:

 

《平民诗话》(1—5章)                  2011:《爱的力量》  

 

2010:《送孟浩然之长安》                  2009:《今天的天气真好》     

 

2008:《无言的结局》                        2007:《我常年睡在一个梦里》        

 

2006:《诗经●郑风●女曰鸡鸣●致妻》  2005:《要杀就杀农民》                

 

2004:《你他妈飞得也太高了吧》           2003:《头发为什么要打摩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