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吴幼坚74岁同志母亲男同咨询与家长看医生雨中海印桥北即景情感 |
分类: 出柜话题 |
本文照片由74岁的退休编辑、同志母亲吴幼坚2022年3月23日上午摄于广州海印桥北林则徐公园一带。
子女不断迁就家长会非常被动
他 吴妈妈您好,有件事情想咨询一下您的看法。今天午饭时间我妈妈给我打电话,又来催我耍女朋友,她依然觉得是我的思想有问题,才会变成同性恋。我跟她讲了性倾向是天生的,但她还是不信,就让我下次回家时和她一起去看心理医生。我当时想了一下,觉得心理医生或许能帮我改变她的陈旧观念,但是我跟我对象说了这件事情之后,他情绪比较激动,觉得我不应该答应我妈,他认为是我长久以来的迁就,才会让我妈如此无理取闹,最主要还是因为中国社会现实中,人们对于同性恋这一群体还是有很大的偏见,哪怕是一些比较好的医院也依然会发出一些恐同的言论。我也很理解我对象的担心,其实我之前也想过带我妈去做亲子的心理咨询,但她当时情绪也很激动(自从去年冬至第二次出柜后,就没跟她见过面了),我就一直没有采取行动。所以我现在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了,主要还是想问一下您,有没有认识在**的比较正规的心理医生或者心理咨询师。如果您有其他更好的建议,也麻烦告知我一声,谢谢。
我 你既然已经出柜,没必要纠结于父母是否接受,好好过你们的生活吧,让时间和你的行动给父母教育,他们或者会渐渐转变,即使不转变也不妨碍你就行。如果你不断迁就家长,会非常被动的,拖下去男友也将失去信心。不久前有位男同也想找医生说服家长,父母听不进儿子的话,他想如果是权威医生说的话,他们能更容易接受。我回复道,其实靠看医生不是根本办法,关键是同性恋者要有良好的自我认同。多数父母都不轻易改变观念,但若子女够坚定,就不会受父母制约,反而可以逐渐影响父母。很多家长即使听医生说不可改变,还是不甘心,仍要继续找其他医生的,这样下去岂不是越来越被动?成年人怎么能不掌握主动权、自主权呢?下面列举一批博文供你参考——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同性恋从来不可怕,无知才可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a5b610102zn2v.html
科普:25个常见的对同性恋的误解
成都男同出柜十月后写来汇报
男同Frank出柜家书有理论有事实真挚感人
出柜家书:不希望跟最亲近的父母心里永远有一层隔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a5b610102e0dz.html
深圳男同读《彩虹》:祝福每一种爱
如果真要找医生就设法找靠谱的:
河南男同元旦前夕发来出柜报喜长文
父母带他看医生险被当精神病治
父母带30岁男同看完心理医生又看精神科
你向父母讲了性倾向是天生的,他们还是不信,那就让他们继续观察等待吧。没办法,有些家长固执己见,子女总不能等他们“批准”才安排自己的人生吧?!等到猴年马月父母仍说不信、不行,那子女这辈子都被耽误了,没道理!
出柜者不要被父母的要挟吓住
不知你是否看过这篇拉拉文章,很多同志佩服拉拉能分析得如此透彻。你要特别留意第11点:
广州女同她她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关于出柜的11个错误观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a5b610102uy6r.html
他 好的吴妈妈,您的建议我收到了,我会认真阅读以上的文章。我和对象昨天也沟通了一下,准备在线上预约北师大的心理咨询,不跟我妈一起线下去看心理医生,毕竟北师大还是比较权威且专业的,对性少数也相对来说更友好。我也会慢慢改变自己的想法,争取早点放下改变他们的执念。




二列黑面神


《彩虹——LGBT人生纪实》:我2005年首次接受电视采访,成为中国第一位在媒体上公开支持同性恋儿子的母亲。此后通过讲座、热线、博客、微博、邮箱为LGBT群体服务。71岁完成26万字(含16个彩页66幅照片)的纪实文集,记录与LGBT个体生命最难以忘怀的相遇,以及与独生子郑远涛(文学译者、本书责编)的故事。本书人物众多:男同、女同、同妻、感染者、同志父母、跨性别者……《彩虹》写到同志群体内自由与责任的冲突、个人梦想与家庭期望、社会现实的碰撞,写到沦为牺牲品的同志少年、同妻,内容厚重,促人思考。李银河、张北川、方刚、彭晓辉、Damien Lu(星星)等专家学者写了推荐语或作序。每本70元(含中国除港澳台地区外邮政快递费)。若汇款100元要一本《彩虹》,可获1993年出版原价60元的吴幼坚个人影集《这一株三色堇》(请写明)。需者来信wuyoujian1947@163.com 向我询问。
《爱是最美的彩虹——同志母亲吴幼坚视频选》上下集共150分钟,内容含2005年以来电视采访:南方、广东、广州、凤凰卫视、美国CNN及进高校开讲座等,对同志和父母都有启迪。每套50元(含中国除港澳台地区外邮政快递费),筹款支持我做公益。需者来信wuyoujian1947@163.com 向我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