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吴幼坚73岁同志母亲成都男同出柜十月出柜经验交流情感 |
分类: 出柜话题 |
本文照片均由73岁的退休编辑、同志母亲吴幼坚2021年2月17日傍晚摄于广州东山湖公园。
成都男同出柜十月后写来汇报

他 新年好,吴妈妈!我是去年向您求购《彩虹》并向父母出柜的成都男同!虽然这么久没和您联系,但是看您依然坚持发博文和生活照,便知您过得依然平安健康自去年五月出柜以来,家中的情况有了些变化,父母从最初的暴怒伤心到现在的平静也有一段时间了。虽然父母心理上依然还是迈不过去这个坎,但至少我们依然可以心平气和地在一起过节,而我也做好准备等父母自己愿意了解的那天到来。从出柜到现在,自身的感受也逐渐有了些变化,所以想着写一篇感受,回馈您对我的帮助,也希望给其他还在困顿中的同志一些点拨。不过由于我大部分的经验都是博采众长,从您分享的各篇博文而来,所以我的分享可能更多是结构性的,再加一些自己的感受,您看可以么?
我 很高兴接到来信,得知你父母和你过春节气氛平和,这就为进一步沟通创造了条件。相信他们迟早会接纳同性恋儿子的。成都在全国来看都可以说是接受LGBT+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你父母以后有合适机会和其他家长交流,心结更容易解开。你表示要写一篇出柜感受给我,那太好了,你就按自己想法写来,我转载供更多人参考。祝牛年进步,牛气冲天!
他 好的,吴妈妈!出柜感受这两天我就完成给您。我现在的心情也是如释重负,一扫出柜前的压抑,但也做好了应对后续父母和自身情绪反复的准备,总之很感谢您!也祝您牛年大吉,身体健康

转载:一个普通的出柜故事
回想起来,出柜已有将近一年的时间。这一年经历了很多,现将整个过程回忆如下,希望对想要出柜或深陷困顿的你有一丝帮助。
出柜导线
回想去年这个时候,因疫情滞留在家,我和父母三人迎来了我自高中毕业离家求学以来最长的相处期。家中的和谐气氛每每都在谈及我的个人问题时被打破,一边是父母的滔滔不绝,一边是我的默不作声,几度濒临崩溃的我差点就想将实情脱口而出,可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害怕、恐惧和绝望充斥着内心。自从完成学业步入工作岗位以来,儿子结婚生子似乎就被自动提上了父母的议程,犹如闹钟般准时。亲友们争相赶着介绍条件不错的对象,父母也开启了单曲循环式的催相亲模式。可我一次次的拒绝和敷衍让他们疑惑,方方面面都优秀的我为何对自己的个人问题如此漠然。为了敷衍拖延,我甚至祭出了演戏的手段,自编了一场无疾而终的恋情。最后,父母的耐心快消磨殆尽,步步紧逼让我去见表姨介绍的对象。好在我提前就跟表姨介绍的对象坦白了我是同志的事实,对方给予了深深的理解,并表示愿意配合我逢场作戏,以疫情封锁为由把见面的事儿拖着,最后找借口把这个事儿弄吹。可一天深夜,表姨介绍的对象给我发了条微信,上面写着:“你表姨今天又催我和你见面了,说疫情逐步解封是时候了,我这儿实在快推脱不掉,而且你表姨也表现出有些生气了,不如早点找个理由把我给否了吧。”看完微信,我彻夜没睡好,第二天心情跌入谷底,索性出门散步缓解。独自走在河边的栈道上,我思索良久,觉得这件事要是不来个彻底的了断,我将一生为其所困,索性来个痛快。幸运的是,在一堆搜索中我看了一篇提及LGBT公益人士吴幼坚的文章,顺着文章的介绍我找到了吴妈妈的博客,并和吴妈妈取得联系,由此走上了我的出柜准备之路。
出柜准备
自从开始关注吴妈妈的博客,我接触到大量有关出柜前的准备信息,有科学知识板块、同志婚姻板块以及出柜话题板块。现在回想起来,三方面互补的准备工作构成了我整个准备期的主旋律。
第一,
这部分的准备应该是最最重要的板块了。首先,拥有良好的自我认同是出柜的绝对必备条件,这部分的建设主要可以通过吴妈妈博客中的“传媒学界”板块获得很多材料,也可为日后给父母科普积累很多有益的材料,这里我就不再赘述了。其次,要对自己出柜成功与否的标准有所调整。我百分之二百地理解所有想出柜的同志希望父母接受的心情,可是出柜真正的意义在于我们是否敢于让父母看到真实的自己,并让父母看到这样真实的我们和他们心中所谓的“正常人”并无二致,依然健康自立。大家想想看,一个让我们自己都煎熬多年才慢慢接受的事实,你却想让深陷传统思想牢笼的父母在一夜之间,顶多几天之内就接受,到底现不现实?执着于父母的理解和父母执着于让我们结婚生子有何区别?说实话,我从出柜到现在,父母心里依然过不去这个坎儿,可是我让他们看到了真实的我,一个温和而坚定地想要坚持做自己的我。出柜之初,父亲暴怒,母亲伤心。可是看到我温和而坚定的态度,家中逐渐恢复了往日的宁静,这至少为我们以后的沟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我也做好了一生与父母沟通并帮他们打开心结的准备。最后,要正确看待父母得知真相后的一切反应。何为痛苦?痛苦是观念与事件结合后的产物。同一事件,不同的观念催生出不同的情绪。因此,深陷传统思想桎梏的父母在得知同性恋这个事实后,催生出的必然是愤怒和痛苦。所以,真正让父母煎熬的根本不是自己的子女是同志这个事实,而是他们从小被种下的传统思想。那不然怎么解释很多年轻一辈的人在得知身边的亲友是同志后,表现出的更多是理解和接受呢?那些父母在得知事实后表现出来的痛苦与愤怒是他们自己都无法觉察的潜意识的意念在作祟,那就是“我都这么痛苦了,你还不为我改变,你是个大坏蛋”。这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太常见了,亲情的勒索在我们这样一个崇尚长幼尊卑的国家可谓是无处不在。如果想要出柜的你过不了这一关,那我敢断定,你的出柜很有可能会夭折。在这里,我要特别推荐吴妈妈博客中一篇题为《广州女同她她关于出柜的心理误区》的博文,也要感谢这位名叫她她的女同,是她的文章让我有了想要出柜的心理基础,并让我爱上了心理学,要出柜的朋友们不妨多看看大众心理学。
第二,
在之前的心理建设部分我已经提到吴妈妈博客中的“传媒学界”板块有很多有用的材料,一来加强自我认同,而来为后续给父母科普做好准备。但我想提醒大家的是,给父母科普切不可心急。因为,如果父母自己内心无法跨越传统思想的坎儿,并从根本上意识到自己儿女的性倾向无法改变(这一点取决于要出柜的你的坚定程度),你拿出再多的科学资料都没用。甚至精通网络的父母可以在网上搜出一大堆恐同的“科学”资料来反驳你,最后亲子双方不可避免地陷入一场“科学”论战。还是那句话,一个我们自己都煎熬多年才慢慢接受的事实,想让深陷传统思想牢笼的父母在几天之内,甚至一夜之间就接受是不可能的!其实父母最终能否想通,跟学历和受教育程度没有必然联系,而是取决于父母对你的爱是不是无条件的。所以,也请给情感上受伤的父母一些时间,等到他们自己真的愿意了,再拿出你手中的资料。说实话,我出柜这么长时间以来,科普工作依然还没开始,那些不争的科学事实资料依然存在我的电脑中。因为我知道我的父母还没从心理上过去这个坎儿,而现在家中之所以恢复平静是由于父母看到了我温和而坚定的态度。我依然记得母亲在痛哭一夜后的第二天跟我说:“现在妈妈才真的了解你,也不想逼你了,只要你活得健康快乐就好!”曾经暴怒的父亲如今也不跟我大吼大叫了,父子俩依然可以心平气和地谈论各种话题。但是我心中明白父亲的坎儿还没过,所以我打算继续以不含敌意的坚决坦然面对父母的各种情绪,直到他们愿意接受科普的那一天。
第三,
对于出柜的子女,父母必然会有一堆问题向你抛来。因为在他们看来,你的生活偏离了他们眼中的“正常”轨道。具体都是些老生常谈的问题,包括子女、养老、外界舆论、情感上的孤独等等,这些问题的答案因人而异,大家可以在吴妈妈博客中“出柜话题”的板块找到很多有用的信息,这里我就不再赘述。其实大家要明白,绝大多数父母说到底还是担心自己的同志子女往后的人生会孤独难行。所以,想要出柜的你首先自己要活得健康通透,否则你怎么让父母相信同志本身不是一件坏事或者见不得人的事。你自己的生活状态其实也会间接影响父母对同志群体的认识。
出柜过程
做好以上的各种准备后,我终于在去年的某一天跟父母摊牌了,当时我是通过微信视频跟父母进行沟通的。我一开始就跟父母说,今天的沟通会有些长,希望能让我一口气说完,等到父母点头后我便开始了。整个沟通过程中,我温和而坚定,按照自己的逻辑从出柜的原因说起,到点到即止的简单科普,再到父母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最后是自己的一些后续打算。当时母亲泣不成声,父亲也第一次在我面前啜泣,但我全程没有表现出一丝动摇。我很理解子女在父母伤心难过时的那种手足无措,但在整个出柜的过程中,我们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也是沟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试想一个自身情绪都不稳定的人给你讲一个道理,你会信么?或许在父母的眼中,你很“冷血”。可是你只有坚定不移地向父母传递出同志不是畸形的信号,他们才能逐渐从原来的意识框架中逐渐走出来。与其一生对着父母闪烁其词,甚至被迫结婚生子,倒不如来个痛快。让父母看到你的坚定,反而能加速消除他们想要改变你的念头。至于父母的痛苦与愤怒,这都是自然的情绪流露,只有让这些最真实的情绪如洪水般流出,方能冲垮传统思想在他们心中筑起的厚厚的围墙。
出柜后续
至于出柜后,一定要保持对父母的关怀。要让父母知道,即便你是同志,但对他们的爱依然不变。还是那句话,父母最终接受与否不取决于他们自身的文化程度有多高,而在于整个家庭的爱。其实在我的父母中,母亲的文化程度并不高,但她凭着自己对我的爱,最先表示不再逼我。反而是文化程度较高的父亲,一开始的情绪反应最为激烈。还记得在出柜后的两个多月中,我一直都和母亲保持着日常联系,关心家里的日常,每次通话结束前都让母亲代为转达对父亲的问候,因为当时盛怒之下的父亲并不愿与我沟通。直到有一天,母亲的一通视频电话改变了我的想法。母亲说本来已经逐渐平静的父亲因为热心的邻居又要介绍对象而情绪再度爆发,并向母亲抱怨这么长时间我都不主动与他联系,简直没把他放在眼里。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父亲有了被抛弃和被孤立的感觉,他的内心依然渴望像往常那样与我谈笑风生。逐渐地,我开始主动与父亲通话,与他说笑,听他对生活琐事的一些小吐槽,家中的气氛这才慢慢趋于平静。如今二老虽然依旧在心理上没从我出柜的风波中完全走出来,但家庭的和睦气氛至少为往后心平气和的沟通创造了必要条件。所以,想出柜的朋友们一定要在和盘托出事实后,继续对父母给予关怀,因为出柜的过程很漫长,既然选择以真实的自己面对父母,就要做好后续工作,包括应对父母可能出现的情绪反复。
注意事项































2月17日早餐:汤面(红萝卜白菜,两鸡蛋,少许面条);午餐:燕麦粥、粽子;晚餐:野生菌焖鸡;汤(西红柿青菜梗)、白米饭。

《彩虹——LGBT人生纪实》:我2005年首次接受电视采访,成为中国第一位在媒体上公开支持同性恋儿子的母亲。此后通过讲座、热线、博客、微博、邮箱为LGBT群体服务。71岁完成26万字(含16个彩页66幅照片)的纪实文集,记录与LGBT个体生命最难以忘怀的相遇,以及与独生子郑远涛(文学译者、本书责编)的故事。本书人物众多:男同、女同、同妻、感染者、同志父母、跨性别者……《彩虹》写到同志群体内自由与责任的冲突、个人梦想与家庭期望、社会现实的碰撞,写到沦为牺牲品的同志少年、同妻,内容厚重,促人思考。李银河、张北川、方刚、彭晓辉、Damien Lu(星星)等专家学者写了推荐语或作序。每本70元(含中国除港澳台地区外邮政快递费)。若汇款100元要一本《彩虹》,可获1993年出版原价60元的吴幼坚个人影集《这一株三色堇》(请写明)。需者来信wuyoujian1947@163.com 向我询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