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是贝贝参加英语大赛复赛辅导班补习的最后一次课。连续三周的两个周末,共计三十个小时的强化,应当对她能够有所帮助。
说实话,我是带着轻松和解脱的心情去接她下课的。从下午五点上到晚上十点,就是对大人,也是个不小的考验,何况周末还有很多事情的孩子呢。总算学完了,大人孩子都可以松口气了。不想,就在这个当口,贝贝让我大大的生了一把气。
到教室门口时,课已经结束了,但门还关着,年轻漂亮的女老师在跟大家做最后的交待。当老师说到哪位同学能够通过复赛就用电子邮件通知她一下时,我听见贝贝在里面喊,老师把您手机号给我们,有几个同学附和。老师说不方便,贝贝又连续说了多次,老师坚持不给。我在门外已经对贝贝的表现有些不快了。
一会儿,老师说去办公室给大家拿评价表,让大家等会儿,老师一出门,教室里乱成一团,嘈杂中我听到贝贝的嗓门在叫:老师的手机在这儿呢,我……,突然间,教室里爆发出一阵哄笑,又有人在喊:快,快,写到黑板上……接着又是贝贝的嗓音:把门顶上,大家快抄老师的手机号……
听到这儿,我就觉得一股火往上冒。我极力克制自己,走到门边,把门推开一道缝,贝贝在里面看到了我,我面无表情地用手指了她一下,然后退到一边。贝贝明白了我的意思,在里面大声叫道:坏了,我可能做错事了,我爸爸要说我了……
老师拿着东西进了教室,在同学们的笑声中,我听到了贝贝在向老师道歉。
尽管贝贝已经意识到她错了,我还是狠狠地批了她一通。过去我一直觉得,活泼是孩子的天性,不要过多限制,在家里也尽可能给贝贝一个宽松的环境。贝贝学校的老师也都非常宽厚,班里的孩子普遍个性张扬。但孩子如果不能够正确理解和认识,把这种宽厚当作对自己可以为所欲为甚至可以不顾及起码礼貌的迁就,那就是问题了。老师和家长的宽厚,是一种态度,是对孩子的尊重,作为孩子则应当明白,对这种宽厚的回应是有原则和底线的,而不是无条件的。
要老师的手机号,老师不愿给,这是老师的权利。一而再再而三的要,已经很不礼貌了。趁老师不在教室,擅自用老师的手机拨打自己的手机,以此得到老师的手机号,并公之于众,这样的行为就完全出圈了。这种行为,作为家长,我当然不能接受。
我的博文
四月二日“愚”外教(给贝贝请外教之十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