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贝如期参加了英语大赛的复赛。比赛一结束,还没出校门,她就发短信出来,说考得非常顺利。复赛就考了两项内容,一是看题回答,二是才艺表演。她抽到的题目是:人是不是必须总说实话。这个题目她在辅导班做过练习,当时她的回答是,不是必须,论据有两个,一是当面对危重病人询问自己病情时,二是当过愚人节时。考试时她临时又想出一条——当遇到坏人的时候。她自己说,当时她是很流利地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了。回答完,老师还补充了个问题:你是否出过国。她的回答是从来没有。这是实情。当时我想当然地认为,老师额外增加的问题,应当是对贝贝表现的一种肯定。才艺表演方面,客观地说,倒没有太多值得夸耀的,也就是唱了一首英文歌而已,水准还真谈不上。
到了预定的发通知那天,我正好在外地出差。等了大半天没有消息。打电话过去问,人家说初中组还没有通知到呢。第二天又等,仍然没有。再问,人家说已经开始通知了,如果到第三天下午还没有接到通知,那就是没有通过复赛。贝贝这次似乎特别上心,这几天不断给家长发短信询问情况,我们只好劝她专心上课,别想那么多。到了第三天下午,我情知通知不会再来了。上网一查,结果是没有通过。
尽管家长已有心理准备,但对贝贝来说还真是一个小小的打击。我们倒是希望孩子能够不时遇到一些挫折,以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只是这次无论从准备、发挥和感觉来说,实在不象应当失败的样子。当然,既然参加比赛,肯定会尊重人家的规则,标准是人家的,决定权也是人家的,失败就是失败,由不得自己不认。
这个时候,我要做的事,一是告诉贝贝这个结果,二是通过某种方式来了解一下她的差距到底在哪。告诉贝贝结果时,她流了泪。但很快就恢复了。流泪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难以接受这个结果。做第二件事时遇到了麻烦。贝贝参加的特训班就是主办方组织的,而我们跟其唯一的联系就是贝贝特训班的老师——就是上次贝贝用不当手段获取手机号的那位老师(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6afb950100cphb.html~type=v5_one&label=rela_prevarticle)。这一下问题又来了,贝贝当时思想只集中在如何获取老师手机号上了,压根就没记老师留下来的电子信箱。而我当时在门外批评她,她有点慌神,也没把老师的手机号存到手机里。她联系了几个一同上课互留手机号的同学,人家也都没有记下来。
这样看来,跟老师联系也没指望了。
点评这次参赛的收获,除了对提高英语水平有帮助外,还可以看作是一次很好的“挫折教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