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中的救赎》:巧合过度就成“伪”

标签:
影评黑暗中的救赎娱乐 |
《黑暗中的救赎》:巧合过度就成“伪”
《黑暗中的救赎》导演安战军前几天还看他在电影频道上介绍他过去拍的电影“血性山谷”,觉得他是当前国内导演中还能够拍出电影的少数派之一。
目前中国电影正处于导演更新换代的战国时代,一批无名导演层出不穷,而老导演却叶残花落,总体特征是青黄不接,大腕欠缺。
《黑暗中的救赎》反映的是毒品问题,本来是一个严重的现实问题,但电影却安排成一个俗不可耐的巧合故事,最终,这个身世的巧合,掩盖了主题的严峻性,过分的“巧合”,掏空了主题应有的抨击与指向性。
这种巧合,简直概率要低于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比例。影片里的警察,他的弟弟被人杀死,尸检时,发现死去的弟弟与他没有血缘关系,而那个杀人者,却与他有着兄弟的血缘关系。
也就是说,杀人凶手的亲弟弟,杀死了他的没有血缘关系的弟弟。电影拿出这一惊世骇俗的巧合,使得电影沉迷在这种巧合的玩味中,而无暇去进行社会问题的展现了。
电影自然要解释为什么会有这种巧合。很简单,原来警察的母亲与父亲离异,父亲带走了亲弟弟,而母亲怕幼时的警察,孤独一人伤心,又领养了一个孩子,便是他目前的没有血缘关系的弟弟。
巧合是很令人震惊的,但这个谜底,却必须经受真实性的检验,但人觉得难以自信,一个人有一个领养的弟弟,而自己一无所知,何况他还是一个警察,按照现实来考量,这种可能性是很小的,毕竟,领养一个孩子,总会有破绽露出,不可能人到中年之后,竟然还不知道这种血缘错位的关系。所以,这个电影确立的“血疑”的主题,是令人觉得不真实的。
再有,警察的父亲带走了弟弟,他总归能够知道一点风声,看到一点苗头,打探到一点亲兄弟的动向,但目前电影里一无所知,只有出现了一起凶杀案的时候,才突然让真正的血缘兄弟见面,这未免有一点太过于挑战观众的思维了吧。欧亨利结尾虽然很可爱,但过分的惊险,便不属于欧亨利了。
而电影的主题的救赎,也因为这种血缘关系的位移,而发生了一种尴尬。开始时,警察对弟弟之死,痛恨凶手,而当他知道凶手是他的亲弟弟之后,他便开始了为亲弟弟的辩护。可以说,完全是血缘关系,决定着警察的选择定位。而也是这种血缘关系,影响了亲弟弟的重新选择。电影相信了血缘的力量,可以救赎与改造一个人,却没有看到一种正与邪的理性的选择,才是导致一个人正确站位的原因。
所以,身为杀人凶手的亲弟弟很快在电影导演的安排下,破获了贩毒集团案,抓捕了贩毒头子。其实,从电影里看,贩毒集团出入在酒吧里,招摇过市,稍一注意,就能抓到,但电影里,把让亲弟弟深入虎穴,也给人一种小题大做的感觉。情节的设计是为了让人物在“血缘”的救赎之外,还能有实际的救赎行动,但这种随机性的情节,却给人一种处处造作的痕迹。所以,整个电影,却因为过度的编造而觉得成了一种儿戏。
影片里还穿插了警察遇到了感情危机,与他的妻子在离婚的边缘挣扎,但其妻子的医生身份,并非是胡乱设定,而是服务于警察与弟弟的血缘的身份认定的,所以,影片里的警察一家,包办了一起案件的起因、发展及内因,使电影的社会性缩略到一个小圈子的范围,这不能不说是一部现实片的大忌。
现实题材不能没有戏剧性,但这种工于心计、一门心思地放在巧合的制造上,还是削弱了电影基本的屹立的框架。令电影无限接近于一个不诚实的烂片,因为观众毕竟不是那么好忽悠的。你电影不动脑筋地搬出一个生造的巧合情节,观众能卖你的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