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李白房价意大利威尼斯马可波罗 |
分类: 游记欧洲 |
有城市就得有人,有人就必须要住房子,尽管是在水上建的城市,但威尼斯的楼一点都不比别的地方少,而且由于是水城,它的楼还更有特点。不过从这张全景图上,你却很难看出这城市是建在水上的。
换个角度来个特写,这样就能更直观地感受到这些已有数百年历史的古建筑确实在建在水上。
由于威尼斯是建在一堆小岛上,土地面积有限但地理位置又很好,所以人与地的矛盾就很突出,因此从古到今威尼斯的建筑都是在尽量向空间发展着。全城的高层建筑不少,这圣马可教堂的钟楼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它独立于教堂的主楼之外是威尼斯的制高点,我的全景照片就是在那上面拍的。
提到威尼斯的建筑,首先就得说说公爵府(也叫总督府)。它一直以来都是威尼斯的权力中心,建筑色彩明亮构造大气豪华是威尼斯城的地标。如果晴天在海上回看,它在万顷碧波之上,会宛若漂浮的一朵洁白的莲花一般。
紧临总督府的建筑就是著名的圣马可教堂,它是威尼斯或者说是意大利东北部最有名的教堂。它也是圣马可在全世界的三个主要朝圣地之一(其他两座圣马可主教座堂一个在埃及的开罗,另一个在埃及的亚历山大)。
换个角度再看看这座本身就是件艺术珍品的教堂吧。说起这位马可,他可是基督教里一位响当当的人物。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耶稣的门徒中最有名的是圣彼得(按中国话来说就是首席大弟子),他也是梵蒂冈的首位教皇。而这位圣马可就是跟圣彼得在一起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亲密战友(还有种说法是马可是彼得的开门大弟子,也就是耶稣的长徒孙),不管怎么说这马可的地位是够可以的了,圣经上还收录了他的著作。
仔细看看威尼斯美丽的建筑吧。这房子比特制的模型还要精致,尽管它已历经了不知多少岁月,也不知遭遇过多少次血与火的战火洗礼,今天它依旧神采异常。
在国外的古城里转,古迹和生活是融合在一起的。某个巷子某处坊里今天的样子就是它历史上的样子,不像我们,围墙外面是“崭新的”围墙里是仿古翻新的。可以这么说,马可波罗现在活过来在威尼斯肯定走不丢,而李白活过来在西安连家都会找不到。
这座位于里亚尔托桥旁边的红楼是当年的一个市场,今天它仍然是市场,这种建筑样式也是我们从影视和书本上看到的最典型的威尼斯风格。
所有这些古香古色的房子都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建在水边,尤其是那些非公共建筑。由于没有较大的广场做缓冲,它们就要直面水面。
不知道是两极冰川融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还是这些高大沉重建筑的压强过大,总之威尼斯在不断地下沉中,这里的水位较数百年前已经有了很明显的上升。所以,威尼斯也可以作为一个环保的真实教材。
走在威尼斯的小巷里能看到各种老房子,但房子虽老可功能并不比新楼少,比如这老式门铃跟我们新式小区里的防盗门铃功能也差不多,它也是与各家直接对应,不同的是我们用数字和符号代替户主,他们是直接用名字。
欧洲老城市的老街都很狭窄,土地严重短缺的威尼斯就更是如此,但在这见不到阳光又很狭窄的通道里,你却不会有压抑。看,连鸟都可以在这自由地飞翔。
跟我们很多宏大建筑不同的是,威尼斯很多高大的建筑很难找到空旷的地方拍到全景,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只能在两栋楼的缝隙中看看。
这些充满古韵的老房子是老在外墙,它们的内部都已经进行过现代化改造。看这商业街的店铺,在外面看都是老房子,走进去看却都很现代摩登。
咱们中国人真是无处不在,即使在威尼斯迷宫般的小巷子里依然可以找到中餐馆。
欢迎收看相关的其他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