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寒冬期”练什么内功才有效?《城市开发》

(2009-01-19 16:03:08)
标签:

房产

房地产企业

内功

宜家

戴欣明

中国主流

《城市开发》

分类: 中国房地产主流及权威杂志刊载

“寒冬期”练什么内功才有效?

——房地产服务运营时代来临,如何为置业者设计属于他们的生活

文/戴欣明

(本文刊载在中国房地产主流杂志《城市开发》2008年第12期)

 

■企业迷茫:房地产企业,资金、人才哪个重要

    很多企业并不知道房地产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一味认为是资金问题,其实这是房地产企业在顺境状态下,或者说卖方市场前提下的思维模式,如果现在还是这样的想法,明显已经落后与房地产大市了。

 

    大家知道房地产企业的资金、运营、人力资源、产品管理都是重要的,如果说资金出问题那是表象,是结果,就像当年的“顺驰”问题首先出现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由于人才链条的断裂导致资金链的断裂,“资金不足”只是结果,是必然,这说明资金在房地产当中不是最重要的。如果说人才最重要,有了人才,就有了“运营”,所有的管理问题迎刃而解,那谁又给人才发薪水哪?

 

    可见,顺向的思维已经不能解决企业当下的问题。

 

■置业者没“门”:卖方市场造成房子的质量问题成普遍现象

    目前,中国住宅的舒适程度还是非常低的,不要说平面,就是房子的隔音度、防水、空气环境等等都没有真正解决,很多著名的房企无不与“质量门”沾边。

 

    由于房地产市场一直处于卖方市场,主要的经营特征就是快速生产出房子,投入到市场上去,就会赚大钱。还由于很多经营者能过感受到中国房地产是“政策市”,进而房地产企业多以“撇脂战略”作为首要战略,最为凸出的是万科。在这个时候,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所以即使很多著名的房企让“质量门”成了自己家的大门——天天经过,熟视无睹;因为这些与质量有关的远不比时间重要。

 

    与此同时,不管什么“门”,置业者只能默默承受。

 

■定价转向:房地产市场形成了“供应结构拐点”,“需求导向定价”明显

    2009年是个非常重要的一年,在政府的直接作用下,房地产市场形成了“供应结构拐点”,房地产市场成为保障房为“相对主流”的房地产市场,保值性住房比例或会逐渐稳定在到35%左右。迫使房地产进入“客户定价”时代,——按客户的承受力来确定价格。

 

    这些是房地产企业所要适应的,如何用最少的成本开发出目标置业阶层能够接受的房价;这个成本不是土地成本、财务成本、管理成本、人力成本相加就可以得出的,因为在置业者定价的时代,不是成本定价法,而是品质+品牌定价法。

 

■营销变化:未来的房子将像汽车产业一样卖

    从2009年起,汽车产业以前的走势就是未来房地产业的走势。

 

    未来的房子将像汽车产业一样卖,三、六、九等泾渭分明。

 

    更重要的是,现在中央政策引导房子(建设)分成三、六、九等,真正与置业者的三、六、九等相配合,进而达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平衡。

 

    这个时代将预示着,各式各样的住宅产品开始丰富起来;打折风流行;营销风盛行;房企不断在产品研发上下功夫,住宅亮点不断,像住宅隔音标准也将打破原来的标准而大大提高;有些产品吊起来卖,有些产品低价倾销,越来越多的住宅,如“安居房”就像吉利轿车一样满大街都是;高档住宅当然也像豪车一样招摇过市,产品结构丰富。大量的住宅不得已被推向市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开发商如雨后春笋一样登堂入室,还发现这个市场的利润空间还是巨大的。然而很多房子就像积压汽车一样还得赔本赚吆喝,你不吆喝,人家比你吆喝的更欢的大把人在。

 

    当我们知道这个结果,也就能够知道在“寒冬期”,房地产企业应修炼什么内功——如何提高房屋的性能。只有从这个思路点出发,练就的内功才是有效的,同时置业者还能买账。

 

■产品变革:房地产企业不是卖房子而是营造一个舒适的家

    这样我们可以导出两个结果:

 

    一是房子在手,那么就必须从提高附加价值入手,提高房子的性能,再确定合理的价格,用销售带动企业优化;

 

    二是将要开发新产品,那么就应该按照这样的思路,一个房地产企业拥有什么样的资源,能生产出什么样品质的房子?同时能否提供更多的附加价值?我认为这个附加价值就是如何能够营造一个舒适的家。

 

    “宜家家私”为什么店店兴旺?去“宜家家私”有种很深的感觉,不像去“百安居”是为自己家里装修买材料,而是来让家变得舒适。…就是这样的开店理念,让“宜家”了解顾客的生活方式,提供能搭配他们现有家居装饰风格,需求与预算,并富于创意与启发的家居装饰解决方案。

 

    讨论中国人需要什么样的住房,其实用两个字来说就是“舒适”,舒适的第一个阶段就是销售的房子要是简装修的;第二个阶段是为项目(不同阶层)定做的精装修房;第三个阶段是个性量身定做的精装修房;第四阶段是回到建筑设计,这个家的平面与建筑师的设计水平息息相关。

 

    建筑设计阶段解决舒适的家将是未来整体开发运营的主旋律。而我们同时也发现,房地产企业已经不是“开发”这样的基本概念了。

 

    在建筑设计上解决舒适的家的方式,笔者与合作者在97年就在西安紫薇花园的建筑设计中实践过,近几年在多个项目上实践过,都得到了好评,也带动了销售。可以说这些住宅的平面设计,如果想改动(虽然有些也是毛坯房),非大师不能为之,即使改也是非常小的改动,而不是砸墙,因为在建筑设计时,已经把业主装修时的想法(一个阶层的生活方式)考虑进去了:平面设计至少前卫20年,保值20年。

 

■战略内功:房地产企业由“开发型”向“服务型”转变

    房地产开发企业是资源的整合者还是服务的提供者,显然是后者,这是买方市场的一个实质性的转变——暨围绕营造一个舒适的家而从事“开发建设”、“经营管理”以及在人们对房屋的使用过程中,所提供的一系列经营服务活动的总和。

 

    “开发型”是制造概念,“服务型”是营造概念,看上去都是提供住宅产品,而“服务型”是从置业者需求角度的思维方式,自己是否有这样的资源以及服务能力解决置业者的舒适居住问题。

 

■战术内功:如何为置业者设计属于他们的生活

    房子更重要的不是价格本身,而是性价比。同样,不同的阶层的置业者也有不同的属于他们的性价比。

 

    现在,这个“家”似乎还与我们很遥远。因为现在太多的建筑设计是按企业老板的偏好设计的,所谓的“性价比”不过是个噱头而已。

 

    再回到“宜家家私”,难道“宜家家私”的产品真的便宜吗?

 

    笔者问过“宜家”的“摆货员”,其回答与笔者的思路是一致的:货品不便宜,那是因为有设计,有附加价值,所以人们趋之若鹜;如果你买了“宜家”的产品你就会发现无数的人为你的家进行设计,这个设计师似乎比你更了解你的家。

 

    同样道理,房子更重要的不是价格本身,而是性价比。在未来,房地产开发也必须要用这样的思路来解决置业者的房子问题,营造不同阶层的舒适的家。

 

    现在,我们无不发现逆势畅销的房子,价格以外最重要的因素是从设计到品质都可以称为“好”的房子。

 

    综上所论,房地产企业在环境巨变的时代,每个企业,由于其只身的环境不同,所面对的问题也不尽相同,笔者建议,从置业者需求的角度去逆向思考企业的问题,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阶层的置业者需求。而不是一招一式能够解决房地产企业当下的问题,主要的还是战略思路以及营销思路的彻底改变,那种“投机开发、运营”的时代明显已经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如何营造一个舒适的家”的系统思维上来,如何为置业者设计属于他们的生活!所有的工作都是服务于此;一切围绕这个终极目标来建立企业自己的体系,是解决问题的起点。(作者系英联国际不动产机构首席经济学家、营销学家,戴欣明策划机构首席顾问)

(本文刊载在中国房地产主流杂志《城市开发》2008年第12期)

 

 戴欣明文章杂志刊载(部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