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是一个很吸引人的美妙东西,但究竟什么才是诗歌呢?庆幸的是,这个非常模糊而复杂的问题,通过多少年又多少年的实践和淘洗,在今天已经变得异常清晰了。随着所谓中国诗歌一代又一代的泛滥,诗歌的定义终于得到了极大的沉淀和澄清。那么,到底什么是诗歌?我认为大体上诗歌的定义有这么几类:一是为诗歌而诗歌,诗歌的意义就在于诗歌自身;二是表达本真,呈现生活;三是说的是人话而不是鬼话。四是不虚伪,不粉墨登场。为诗歌而诗歌的观点,在我这里和甚为流行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还不很一样。以前的所谓诗歌,不是假惺惺地抒情,就是装神弄鬼似地说些腾云驾雾的胡话,要不就干脆搞点哲理什么的玩意儿掺和进去冒充深刻。也就是说,我们以前的所谓诗歌,是依附于其它事物的,本身并不独立,郭小川时代的诗歌服务于政治,海子时代的诗歌依附于炽热的情感,知识分子的王家新们,则用比喻和象征、意象和通感之类的遮羞布来蒙骗读者。值到今天,背负着一只只巨大包袱的可怜而又可悲的中国诗歌才获得了彻底的解放。中国诗歌自身的概念和本质,长期以来被遮蔽,被歪曲,被误解,被羞辱。于是,诗歌的独立就成为诗歌发展的必然趋势,为诗歌而诗歌的呼声日趋高涨,为说人话的诗歌的呼声日趋高涨。大家对待诗歌的态度开始变得十分平和了,再不把诗歌当玄学,当宗教了。如今,整个社会一片混沌,大家没多少有趣的事好干,只是觉得诗歌还有趣,与自己的真实生活还有那么点关系,所以,就用人话把它分行记录下来。其实,诗歌创作的问题,最大的难处不是语言问题,我浅薄地认为,只要你会说人话,就应该会写诗,你平常是怎么说话的,你就怎么写诗,这绝对没错。诗歌更不是所谓的学术问题,诗歌是平民的,与所谓的“学术”无关。而是一个开窍不开窍的问题。你固执地认为诗歌必须崇高,必须深刻,必须用晦涩和情感糊弄人,那只能说你是一个十分愚蠢的家伙,只能说你对诗歌还不开窍。现在,我们好多诗人方才明白,那些年中国的诗歌实在是太情感了,太云里雾里了,也太蒙骗人,太艺术了。也难怪丢了不可惜,去了不在乎。
本来,我把那些过去破之又破的所谓“中国诗歌”早已忘了个一干二净,不想就在前些日子,听说台湾诗人洛夫来到大陆讲学,走到那里都骂诗人赵丽华,骂她的诗歌怎么怎么不是诗歌,我就哈哈一乐。这其实绝对是一个精妙的反讽。你洛夫是谁啊,也就是个假洋鬼子吧,言语之间满嘴所谓的中洋结合。你有首写给朋友的诗,有这么几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你让大家留意一下,你说你这古不古,今不今,土不土,洋不洋,顺口溜不顺口溜,歌词不歌词的,我叫你自己拍拍胸脯,掏着良心说说,这是诗,还是屎呢?你在台湾那个小圈子里自个儿混混也就算了,你自己的那点儿小执着自个儿当事儿就得了,真不该自己没闹清楚,就不断地肆意放大。还要大老远跑到咱大陆来坑人害人骂人强加于人,就实在有点太离谱了。我的确看不上那些伪装的所谓诗人,这些人没有创造力,为了自己那点破作品,把着门槛犯横。其实,他们就是诗坛的蛀虫!要知道,任何优良传统的核心就是革新与创造,“似我者亡”的道理怎么就记不得了呢?这也正是当年的中国诗坛,许多人写诗,面貌却大同小异,聚到一起立个门户帮派,排个座次、讲个出身、摆个臭谱儿的原因。这些人,总是生活在虚幻的追忆中,本来是苦出身,一旦熬到个位子,有了话语权,便恶了起来,还特别费口舌。中国诗歌的传统是什么?相互复制着再复制下去就叫传统?搞点变种的洋玩意儿和所谓中国的诗歌杂交就叫传统?满纸连自己都弄不清楚说的是些什么的鸟语就叫传统?如此简单的常识都没有,我觉得非常可笑。到了信息时代的今日,我便觉得他们多余,他们垃圾,不就是想折腾点点名气么。我犯不着和这类人这类诗生闲气,我还是写我的诗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