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明星动态 |
http://www.yweekend.com/webnews/071115/A21/071115a2102.jpg ▲林青霞 |
http://www.yweekend.com/webnews/071115/A21/071115a2101.jpg ▲赵丽华 |
林青霞的处女诗如下:
《家乡的风》
赵丽华回答青年周末蒋文娟采访原话:
赵丽华:所谓真僧只说家常话。所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是一种大智慧。所以我喜欢林青霞这样我口我心、拙朴憨直的诗歌。以她的道行和修炼,她才不会故做高深呢!玩弄玄虚,显摆技巧,概念先行,陈词滥调,浮华造作、虚饰矫柔……也就不是她了!清代张问陶说:“敢为常语谈何易,百炼工纯始自然。”当代一刀啸风也说“日常蕴有大美,含有真诗。”敢于这样用日常话写诗就是有这个底气,就是活到这个份儿上了!
2,“以她的道行和修炼,她才不会故做高深。。。”您指的是她什么道行和修炼,是她的演艺经历和情感人生经历吗?
赵丽华:林青霞和梅艳芳是我喜欢的两个艺人。都有卓然不群的个性和气质,都对自己所刻画的人物有深入骨髓的理解和丝丝入扣的诠释,为人率直、坦荡,才貌双绝。这不是她们的道行和修炼吗?林青霞每周飞一次台湾,听"红学家"蒋勋的美学课,包括去曲阜看乙瑛碑,这样的自我完善自我充实,那些庸脂俗粉的演员做得到吗?这不是她们的道行和修炼吗?
3,“敢于这样用日常话写诗就是有这个底气,就是活到这个份上了!”在您眼里,林青霞现在活到了哪个份上?“这个份上”和她写诗有关系吗?
赵丽华:自在自然的性情,一览众山小的站位,超脱豁达的姿态,孩童般干净、稚拙的心境……就是她活到的份儿!那些陈腐、八股、教条、保守、拘泥文学观念的人不会这么写作,也不敢这么写作。而那些被教科书毒害得失去了自己的独到判断力的人也自然认为这样的诗歌不是诗歌。那就让他们那么以为吧。拿余光中的《乡愁》来和林青霞的这首诗来对比,我只能说,他们不在一个段位上。喜欢《乡愁》那样子造句的人会是大多数,而喜欢《家乡的风》这样稚拙之美的必然是少数。我庆幸,我站在这少数人中间。
4,我也采访了别的诗人,会有人认为林的诗所用的"风"、"鸟"等元素太大众化,老套没有个性特点,为什么您会认为这反而是稚拙之美?
赵丽华:"风"、"鸟"等元素是比较大众化比较老套,但关键在你怎么用这些元素。没有个性你自然可以写出个性来啊!比如那每天拂过你耳边的风,在女诗人唐果笔下就一点不老套。她笔下的春风比较健忘,总是忘了去年吹过的那些事物。总是一到春天/就把去年吹过的事物/从头到尾/再吹一遍。这不是好诗吗?国外一家报纸的女记者给我发短信,就一句话:"我在树叶间看到一只蓝色的小鸟" ,这不是好诗吗?好的诗人就是要有在平俗的、被大家惯性的眼睛和感官忽略的事物中找出它所蕴涵的诗性。
5,您喜欢余光中的《乡愁》吗?您说的不是一个段位是指什么?是优于林诗,还是在您眼中林诗更美?
赵丽华:曾经喜欢过《乡愁》里的比喻和语句的排列方式。但这只是一个初级写作者稍嫌刻意的方式和必要的语言演习。相对而言,我更喜欢林青霞这首的写故乡的诗。我相信《家乡的风》比《乡愁》更加自在自然,更加质朴由衷。
6,在您眼里,《家乡的风》是>一种什么体的诗,和您所创的梨花体风格有类似的地方吗?
赵丽华:这样的诗歌就是随性而来,有感而发。我的诗歌也有极小一部分这样偶尔为之的东西。我喜欢那种不管他人说什么,你自己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的放松状态。不拘泥,不造作,不牵强,不高深,不说教,不高蹈,不无病呻吟,不为赋新词强说愁,不故做清高也不故做下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