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温总理进教室听课的示范意义

(2009-09-13 17:10:08)
标签:

总理

教师

学生

学习

调研

作风

教育

分类: 铁铮看社会

    现在到基层“调研”的人多了去了。但像温总理这样踏踏实实地在教室里坐一个上午的恐怕不多。虽然事后的评论很多,但我感到对其示范意义剖析得还不够充分,在这里多说几句。

 

    如今的花架子太多了。就拿这个教师节老说吧,热热闹闹地集会,走马灯似地看望,礼节多于内容地献花,就把个教师的节日过。温总理则不然。他用听课的方式表达对教师发自内心的尊敬。

                          温总理进教室听课的示范意义

   温总理听课时把自己当成了普通的学生。第一遍预备铃响后,他从后门轻轻地走进了北京35中的一间教室,坐在最后一排,用的是最普通的座椅。前面的同学身高1米8还多,他费劲探头才能看到黑板上的内容。上了两节课后,笔记本就记了四五页。既听数学、语文,也听研学、地理,还和孩子们一起上音乐课,和学生聊美国歌手迈克尔·杰克逊,学杰克逊的《四海一心》。课间,他和同学们讨论上节课的内容,没有一点架子。我看了这个班同学写的8篇记述当时情形的作文。孩子们很感动,我也被感动。

   

    当然,总理毕竟是一国总理,和普通的学生不一样。他听课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就是了解普通义务教育的真实水平。他专门花了约一个小时的时间对每个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我不知道这次听课后对总理今后在工作中的决策有多大直接的影响,但可以肯定,他了解了许多坐在“海”里看不到的东西。比如中学教育的发展现状,比如一线教师的精神风貌,比如中学生们对外来文化的态度,等等。但我以为,如果仅仅将总理听课的意义停留在这个层面上,还是显得狭隘了许多。

 

    作为当官的,别管大小,都该学习学习这种深入一线的作风。都说上行下效,可为什么上面好的做法,很少有人效仿呢?总理听课之后,没见哪所学校、哪个领导做出任何相应的决定,像总理那样认认真真听听课,把听课当成一种提高教育质量的制度坚持下去。只是象征性的学习、讨论、座谈总理的讲话精神,总理听课的意义和价值何在?

 

    一国总理,不可能经常到每个行业的基层去体验民情民意。但那么多主管部门的头头脑脑的呢?难道不能到自己分管的地方走一走、转一转吗?就拿听课来说,有多少校长、书记、处长、院长、主任能像总理这样踏下心来听听课?就连所谓的教学评估、教学检查时的听课,大多也是走过场、做样子、糊弄人。这怎么可能知道有多少老师照本宣科、知识陈旧、讲得枯燥乏味?怎么知道有多少学生迟到、早退、玩手机、接电话、甚至亲吻拥抱?

 

    当然,听课是教育部门的基本功。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却是各行各业的各级领导的必修课。交通部门的官,到地上地下看看,就可以体验到路有多堵,地铁有多挤;工商部门的官,到巷尾转转,就可以知道小贩有多么难,城管有多么凶;医疗部门的官,到门诊部遛遛,就知道挂号有多不容易,大夫有多么的不耐烦...... 

 

    作为老师,其实也应该主动、经常地去听听其他老师讲的课。讲得好的,可以学习经验。讲得差的,可以引以为戒。不但需要在本校听,还可以到兄弟院校去听听。问题是,现在能有多少老师把心扑在教学上、放在讲课上?忙着搞科研、写论文、走穴讲课,对自己的课却不怎么上心的老师,谁敢说没有?

 

    作为学生,也应该被总理听课有所触动。总理听课时对周围的中学生们说:“学习是幸福的”。坐在教室里,令他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想起了山区的孩子。我们也该扪心自问;我们是在学习中享受了幸福和快乐,还是把学习当成一种折磨和煎熬?跷课的时候,是否想到支付昂贵学费的父母,是否想到那些未能跨进大学校门的同龄人?总理年近七旬依然还甘当学生,正值求学时代的学子,该如何对待自己的老师?

 

    9月10日这天,不少教师都体验到了节日的快乐。但一切快乐,都随着日历的翻过而很快就消逝了。对于教育,还是缺少应有的重视;对于教师,还是缺少应有的尊重;对于学习,还是缺少应有的渴望。真希望,总理听课这段佳话,不要很快就被人们忘却。真希望,总理的身后,能有更多的人跟上。

    修车师傅的女儿能否进北大??

    央视大赛评委:要做海燕,也爱海鸥

    现在的老师要变态?

    “35”前后共同的敌人

    什么颜色中国最流行?

    网络里,我们不做庐舍

    哪些事不该忘却,哪些人切勿怠慢

    究竟谁是成功的妈......

    每个人都应该上的一门必修课

    那些不合时宜的细节......

    别让咱爸咱妈成为“背卡族”

    明天的路在今天,今天的路在脚下

    裸奔在这个网络时代里

    须知:高考生进考场必备什么??

    信心,比什么都重要!!

    最管用的法则是降低门槛

    有什么比高考更可怕???

    《潜伏》导演靠什么通过老师的面试?

    一生的事业才刚刚开始

    心中永远点燃那盏灯

    从“长城也怕疼”看细节的重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