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里的名词多如春笋。有几天不上网试试,你肯定是个“庐舍”了。退一万步讲,你就是天天上网,时时泡在网里,恐怕也难逃“庐舍”的命运。
庐舍,实为英语loser失败者的音译,泛指每天在互联网上耗费2小时以上的工作时间,沉迷类似网页网游、开心网和各大论坛等与工作毫不相关的事情,无主动进取的工作心态,得过且过混过危机的员工。早在几个月前,上海30位老板就代表各自企业,组成了反庐舍联盟,共同采取行动,对庐舍族监督教育,引导员工自律。如果无效,则采取辞退手段。

如此这般,估计boss们也是迫不得已。用上班时间做与上班无关的事儿,也怨不得人家心里不痛快了。我要说的问题是,下班之后的庐舍数量更不再少数。上班的庐舍有boss管,下班后的庐舍可就只能靠自觉了。
时间在流逝,那可是最为宝贵的时间啊!可是,我们有多少时间耗费在了这爱也不是、恨也不是的网络上啊!且不说那些沉溺其中难以自拔、荒废学业的青少年,有多少成年人终日在网络里徘徊游荡、虚度光阴,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上班boss管,孩子大人管,但大人谁来管?
如今离开了网络,真的寸步难行。网络就像附在我们身上,想摆脱都摆脱不掉。尽管我们曾经过刀耕火种、闭关锁国的日子,但尝到上网的甜头之后,再让我们抛弃它,几乎是不可能了。于是乎,人们乐此不疲,人们废寝忌食,人们忘乎所以。其代价是,时间悄悄地但迅速地消逝,睁眼闭眼之间,一天、一月、一年就在懵懵懂懂中过去了。
网络是个无与伦比的信息库。它可以让我们看到各种各样的奇闻,五花八门的轶事,闻所未闻的隐私
,但这些对我们来说到底有多大用处?获取信息是必要的,但过量过剩过度的信息反而使人无所适从;
网络的确十分迅捷、快速,可以让我们时时刻刻与时代、与社会同步,但究竟有多大必要不断刷新网页,在第一时间获取那些八竿子打不着的资讯呢?
网络是个联通世界、扩大交往的媒介,它让我们认识了无数个不曾认识的网友。你和他们耗费了无数的时间倾心交谈、甚至互生爱意,因此冷落了家人和亲朋好友。但下了线之后,网上编织的那些所谓的人脉也在鼠标一点中顷刻消失;
网络是网民生产内容给自己看。当网站运营商们赚了个盆满钵盈的时候,网民们又收获了什么?自己在论坛里的帖子?抑或是留下网络里的博客?还是不借助技术力量,连脚印都找不到的漫游?不排除有人通过网络发言,成了意见领袖。也有不少人因写博客,成了网络红人。但更多的人发现,自己还是自己。所谓的话语权还是掌握在人家手里,所谓的文学梦还是一个梦。
尽管我们可以在键盘上盲打,但提笔忘字;我们可以和异国他乡的人神侃,身边却没有朋友;整日宅在屋里,都忘了季节的变换;在网上尽情的浏览,却早就淡漠了阅读的快感。
并不反对上网。也会一如既往的上网。只是需要节制、需要克制。这需要理性,需要自律。当这些都不足以抗拒网络的魅力魔力法力的时候,则需要网络技术来加以限制、予以控制。这依靠外力、依赖他律。
说者容易做者难。但恐怕还是要做。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
人类发明了网络,总不能让每个人都在网络里成为庐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