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或许都不会想到,有数百人的大学生涯曾经有一段是在古刹里度过的。大觉寺,这个京城有名的千年寺院,曾经是我等的教室、宿舍......熟悉古刹里的每个角落,如同熟悉自己的手指。无论是银杏王、还是白玉兰,无论是寄生李,还是如今备受争议的抱塔松柏,都在记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今天的北京青年报报道,大觉寺里的松柏抱塔的百年松早已“作古”,被一棵人造古松所代替,不少网友的呼吁应拔掉人造古树。而大觉寺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人造古树的出现是为了保持古迹景观的完整性,并称经过多名专家论证,获得园林、文物部门首肯云云。
对于网友的呼吁,我表示支持。对于所谓的专家意见,我不以为然。我算不上专家,但毕竟在塔旁生活过两个冬天。我认为这棵假树本就不该出现,拔掉它更是大势所趋、顺乎民意。
大觉寺在北京的古寺中,以植物种类繁多、古树名木多著称。约有古树160多株。人总有一死,树也亦然。但如果保护得当,就能多活几年。这也是不言而喻的事情。早在上世纪50年代,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在那里办学,师生爱树如命,直到80年代后期被文物部门收回,几十年间没有一棵古树死亡。
时光荏苒,2003年,松柏抱塔中的古树死亡。大觉寺管理者按原来的模样“复制”古树,却闹得假难乱真,反而败了游人的兴致。因此,引发网友的不满和议论,恐怕也是早晚的事儿。
我曾看过那棵假树。可以说毫无艺术性可言。任何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是棵假的不说。就连上面的照片,也可以容易辨认清楚。风吹雨打之后,假树也越来越不像样子。竖在那里,的确大煞风景。
古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也真是人们应该珍惜、爱护古树的最重要的理由。树和人一样,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而且还具有不可复制性。古树一旦死亡,就是不可挽回的损失。弄个假树竖在那里,不但没有丝毫的环境效益,也不定有正面的景观效果,反而会使追求自然、原生态的人们顿生反感。
这使我联想到皇上的“梦笔生花”。笔峰顶上原生有一株黄山松,被列为黄山九大名松之首。清代诗人赞曰:“天然一管生花笔,写遍奇峰入画图”。其景点故得其名为梦笔生花。1982年,寿逾600岁的松树“寿终正寝”。“梦笔生花”的“花”不在了,整座笔峰为之黯然失色。有关部门先是摆了棵假树在那里,虽是远观,难辨真假,但每当游人得知自己费劲巴拉得看到的只是一棵假松时,无不大呼上当。后来,黄山市决定重新培育一棵“黄山松”,根据原有树形,精心选择替代树,用钢缆巧妙吊装到笔峰之上。在专家的细心呵护下,新栽的松树渐渐恢复元气,让游客看到了真实的“梦笔生花”了。
对于像梦笔生花这样的特殊景区,采取移栽的方法来替代古树不失是个法子。但我并不赞成不管具体情况,一味得采取移栽大树的方法,来替代已经死去的古树。对于人类来说,应该把重点更多地放在古树的保护上,尽量的延缓其生命。一旦古树死亡,就等于历史翻过去了一页,很难重现和复制。至于用所谓的仿真树来替代寺院中的古树更不足取了。倒不如竖个牌子,把昔日的照片贴在那里,让大家在缅怀历史中珍惜尚存的古树。
我最为反对的是,一些人总是拿专家做幌子,为自己的行为辩解。大觉寺称,曾特别请文物、园林以及有关方面的多位专家进行论证,在整个操作的过程中都记有档案,有规可循。这个我信。我也并不否认参加论证者是专家。但几位专家能否代表科学、能否代表大众,却是值得仔细掂量的。说实话,找个替自己说话的专家太容易了。但坚持真理、维护科学的严肃性却很难。
大觉寺山门
大觉寺依山而建,这栋二层小楼位置最高
金融危机中的大学生何去何从
学生何故变杀手 老师为何成仇敌
上海4名女生丧命火场留下了什么?
北京大觉寺的人造古松,我看早该拔!
在这个不放假的节日里......
你没看见我在拖地板吗?
惊见:北极熊驮上了爱因斯坦......
“好色”究竟有多难?
半夜三更,谁在想着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