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浩友玉汝
浩友玉汝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1,878
  • 关注人气:1,88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的美,照亮我的心】写人记叙文必备的基本功——明明白白写外貌

(2014-10-18 05:01:34)
标签:

教海泛舟

阳光灿烂

半命题作文

你的美照亮我的心

集中注意力

分类: 步入读写勤研究
明明白白写外貌
       小学上作文课,语文老师郑重告诉我们:写人的文章必须写外貌。当时老师把“必须”两个字咬得很重,时至今日,仍能记得她瞪大眼睛、扬起眉毛重重敲击黑板强调这一要点的场景。那节课语文课代表李军的感悟发言最精彩:凡是写人的文章,不写外貌,如同让一个没有头的人在路上行走。老师带头鼓掌,我们跟着鼓掌,掌声响了足有三分钟。
       大家明白了外貌描写的重要性,于是争相问老师:外貌描写怎么写呢?“用眼睛看看,要头脑想想,你要写的这个人长什么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就行!”这位女老师的教学简洁明快。
       然而我始终没明白如何才能写好外貌。后来读书多了,发现很多名家笔下的写人作品,里面并没有外貌描写,于是捧着这些作品,去问老师——这些“无头的人”怎么会成为名著呢?。老师半晌没吭声,脸红一阵,白一阵,最后她用愤怒回答了我:你这个学生,教你的东西学不会,刁难起老师来倒是一个顶十个!
       这是我当年学习写作的一段终生难忘的经历。因为没学会,又莫名其妙的受了冤屈,所以发誓要把当年的问题弄明白,搞清楚。前两日,到异地讲学,顺便听了几节小学老师的课,碰巧遇到一位女老师讲外貌描写,她的说法竟然和我四十年前的老师如出一辙,内心深受触动,于是拿起笔,想把这个代代相传的”误区“彻底铲除。于是有了这一讲——明明白白写外貌。
一    外貌包括哪些内容
       外貌描写,又称肖像描写,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物整体:年龄、身高、体重、体形、气质(神韵)。
       二.人体局部:头发以及各种部位、器官的形与态(头、脸、额头、眉毛、眉头、眼睛、睫毛、鼻子、鼻头、鼻孔、颧骨、两腮、人中、嘴唇、嘴角、牙齿、舌头、下颌、胡须、痣、青春痘、酒糟鼻、疤痕、脸颊、耳朵、脖子、喉结、肩、背、胸、腹、腰、臀、手臂、手、腿、膝盖、脚踝、脚等。
       三.衣着:帽子、围巾、丝巾、上衣、衬衫、毛衣、裤子、裙子、内裤、腰带、鞋、袜、风衣、大氅、披风、围裙、套袖等。
       四.装饰物:各种头饰、耳钉、耳环、眼影、假睫毛、腮红、唇膏、唇线、项链、项圈、领结、领带、胸针、臂镯、手镯、手链、指甲油、假指甲、脐环、脚链等。
       五.携带物:手上举的、托的、握的、提的、推的、拖的、拉的、夹的;头上顶的;肩上扛的;背上背的;怀里抱的、腋下夹的、胯下骑的、脚下踢的。
       外貌描写常常和神态描写交融在一起,很多人往往把神态描写与外貌描写混为一谈。能够表现人物心理、情绪、情感的神情,属于神态描写。例如:脸红一阵、白一阵;那眼神像两把刀;一张脸始终挂着甜甜的笑。
二    外貌描写具有鲜明的目的性
       正常人物的任何行为都有其明确的目的,刻画人物外貌的首要特点,就是具有鲜明的目的性。
       一.以寻人为目的。写寻人启事,目的是要找回丢失的人,所以要本着实事求是,越细腻越好,年龄、身高、体重、体形、各种器官特征、服装、饰物、携带物要逐一描写,忌笼统。在写作过程中,这样的外貌描写,几乎没有。
       二.以人物外在独特的“形”象征人物内在的“神”。写作时必须根据“神”的特点,有选择的刻画人物肖像,写出来的各部分的“形”要高度统一,不能表现“神”的“形”一句也不要写。
       例如,表现一个人内在品质的正直,在外形上要围绕“正”、“平”、“直”三个字,有选择地进行刻画:
       他的头发根根上指,绝无一根稍作弯曲。眉毛、眼睛、胡须、嘴巴、肩膀像五条平行的水平线。鼻子、脖子、脊梁、双腿坚挺如钢,垂直中正,不偏不倚,似乎整个人体都由横和竖组成的。
       又如,表现一个人的圆滑:
       杨阿姨,长着一头如水的秀发。一张脸圆圆的,整个面部轮廓不见一丝棱角。眉毛弯弯的,眼睛弯弯的,嘴角弯弯的,好像抽象大师刻意在脸上描画的小括号,流畅而自然,就连岁月在嘴角点缀的皱纹,也顺滑得像一道道涟漪。
       三.以外在特征,表现人物精神品质。刻画的内容要有力印证某种特定品质、性格。写作要紧紧围绕事前确定的写作目的来选材。
       例如,表现一个人勤劳:
       他的头发常常蒙着一层灰,额头总是挂着晶莹的汗珠。一双大眼睛,时常挂着血丝,透着几分倦意。虽然刚过四十岁,背早已驼得十分厉害,侧面看就像一个大写的字母C。两手粗糙开裂,宛若老树皮。最有特点的是他的那身工作服,老远就能闻到汗味。
       又如,表现一个人放浪、轻浮:
       虽然她已经四十多岁了,头发依旧三天变一个颜色,五天改一个发型。每天最重要的事就是化妆:细如蛾须的眉毛,蓝绿相间的眼影,长长的眼线,粉嫩的腮红,紫褐色的嘴唇。腰虽然早已臃肿,但一年四季总要竭尽全力多几天露在外面。她的裙子总要比别人的短半尺,远远望去,就像系着一条宽腰带。冬天里穿着半截裘皮大衣出门,腿上的裤袜始终是不变的肉色——用她的理论解释,衣服短了才能最大限度地露出腿来,腿是肉的颜色才能吸引人的目光,至于这种打扮到底是过冬还是过夏,她从未思考过。
       三    外貌描写的传统误区
       (一)无目的刻画外貌。抛开外貌描写的目的性,无选择地“写实”——长什么样,写什么样,永远在写“寻人启事”。例如:
        她长着一头黄毛,细细的,软软的,稀稀的。眉毛浓浓的,好像上帝不小心把哪个男孩的眉毛按错了位置。一双大眼睛忽闪忽闪地闪着亮光。鼻梁有些塌陷,而鼻头比一般的女孩大得多,上面长满了粉刺,仿佛是一只烂桃子。一张小嘴玲珑乖巧,嘴角的微笑总是若隐若现,给人一种雾里看花的朦胧美。嘴角的两个龅牙,严重的破坏了整个脸部形象,长长地挺出来,似乎随时要把对面的人脸上刺个窟窿。
       如此写作,你到底要表现她长得美,还是长得丑?到底是表现自己对她的爱,还是厌恶?作者行文自相矛盾,读者阅读自然满头雾水。
      (二)只抓特点,不写特征,只写共性,不写个性,写出来的人千人一面。例如:
      他长得特别丑,头发很少,脸很长,两眼暗淡无光,颧骨很高,脸色不十分健康,穿着十分随便......
      作者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和副词,这是写作中学生经常犯的错误。不是形容词、副词不能用,而是形容词副词代表的是事物的抽象特点——读者很难形成具体的形象。前面的“特别丑”已经对人物形象进行了具体的概括,后面写的内容不能再用概括的写法,而应该用具体的“特征”让读者脑海里形成具体的形象。头发很少,少到什么程度?脸很长,长到什么状态?两眼暗淡无光,具体是怎样的情态?脸色不十分健康,到底是什么颜色?穿衣服又是如何“随便的”?作者清一色采用概括法来写,必然会给读者带来“空洞”的感觉。
       由概括变具体,由特点变特征,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他长得特别丑。整个头顶绝不会超过一百根头发,一根与另一根的距离足有半厘米,像沙漠里偶尔长出一两棵骆驼草。脸的长度是宽度的三倍,仿佛脖子上面顶着一棒玉米。两只眼睛灰灰的,又干又涩,没有亮光,也没有精神,仿佛是两眼枯井。鼻子像欧洲人,高高大大地挺立着,然而和两边的颧骨比起来,那简直是小巫见大巫,需仰视才见。脸色白里透着灰,灰里泛着黄,似乎得了什么大病。一身衣服更是随便,经常上身穿着运动衫,下身套一条西裤,脚上穿着一双凉鞋就出去了。
      (三)描绘外貌没有安排写作顺序,信马由缰,想到哪写到哪,文章层次混乱,条理不清。例如:
      (1)姥姥今年九十多岁了。(2)整个儿脸上布满了渔网般的皱纹。(3)形体微胖,(4)一出门便要带上床头那根磨得油光崭亮的老拐杖。(5)她的背驼得厉害,(6)因为终生劳作,(7)腰也弯成了一百二十度。(8)牙,只剩下“门口”的三颗,(9)眉毛也掉光了,(10)眼睛花了,时常带着老花镜。(11)一笑起来,整个儿人周身上下都散发着和蔼、亲切的味道。(12)姥姥一生,是勤劳的一生,友善的一生。
       这一段,作者刻画姥姥,集中表现姥姥的勤劳和友善,表达作者对姥姥的敬重和喜爱之情,整体上评价写得很好,但最显著的问题是写作无序。常规外貌描写要遵循以下顺序:
       1.先实写,后虚写实写是前提,虚由实生,二者是因果关系,实写内容是——因,虚写内容是——果。例如:他体态臃肿,浑身上下散发着臭味,像一头刚从粪堆里走出来的肥猪。正因为他“体态臃肿,浑身上下散发着臭味”,所以才引发了作者的联想、生成无形的感受——像一头刚从粪堆里走出来的肥猪,二者的顺序不能颠倒。
       2.先概括,后具体。概括描写为“神”,具体描写为“形”——有了神的统领,形才会凝聚到一起,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本段(12)句,概括了全段的内容,因此应该放在最前面。
       3.先整体,后局部;或先局部,后整体。例如,上文(1)、(3)句是整个身体的整体,应该并列放前面写,(2)句是整个脸的整体,应该放到眉毛、眼睛、牙的前面写。
       4.身体局部,一般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结合人体部位就是——头、颈、肩、臂、胸、腹、背、腰、腿、脚依次进行刻画。每个部分内部也应该从上到下,例如头部,先头发,然后额头、眉毛、眼睛、鼻子、嘴、下颌。上面这段文字,在写局部的时候,完全乱套了——脸、手(拐杖)、背、腰、牙、眉毛、眼睛,应调整为:脸(眉毛——眼睛——牙齿)、背、腰。
        5.先外后内。例如写嘴,需要先写上下唇、嘴角,再写里面的牙,再写舌头、上下颚。
        6.先因后果。例如上文中(6)句是因——终生劳作,(5)、(7)句是果——背驼得厉害,腰也弯成了一百二十度。
        根据上面的顺序要求,这段文字应该调整为:
        (12)姥姥一生,是勤劳的一生,友善的一生。(1)她今年九十多岁了(3)形体微胖。(2)整个儿脸上布满了渔网般的皱纹。(9)眉毛也掉光了,(10)眼睛花了,时常带着老花镜。(8)牙,只剩下“门口”的三颗,(4)一出门便要带上床头那根磨得油光崭亮的老拐杖。(6)因为终生劳作,(5)背驼得十分厉害,(7)腰也弯成了一百二十度。(11)一笑起来,整个儿人周身上下都散发着和蔼、亲切的味道。
四.    外貌描写的具体操作过程
       要想把人物外貌刻画得形神兼备,生动形象,必须遵循以下操作程序:
       第一步:确定描写何人。写谁的外貌,要明确,这一步非常简单。
       第二步:确定写作目的。就是明确自己刻画这个人物的外貌是为了表现什么——是突出此人漂亮,还是丑陋?是表现此人勤劳还是懒惰?是表现此人懦弱,还勇敢?是表现此人宽容,还会尖刻?要事前确定下来,而且不能笼统——比如高尚,高尚有多种内涵,具体是哪一个,太过宽泛,接下来就很难写下去。
       第三步:准备原始素材。将自己要写的人物外貌(包括人物整体的年龄、身高、体重、体形、气质;局部、衣着、饰物、携带物),在头脑中列一个非常复杂的清单,以备选用。
       第四步:围绕写作目的选材。根据写作目的,在原始材料中选出最能体现写作目的的原始素材,集中表现写作目的。如果选出来的材料数量不够,或者表现力不够,可根据人物身份,进行虚构——从他人身上移植一些典型素材备用。虚构一定要符合客观事实。选出来的素材不宜太多,我们应该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典型性“上——要努力选出那些最能表现写作目的的素材——选材在精,不在多。
       第五步:确定写作顺序。按照先实后虚、先概括后具体、先整体后局部、先上后下、先外后内、先因后果六种顺序要求,将所选的素材排列好次序。
       第六步:依次将选好的素材写出来。
       第七步:处理好篇幅。一般外貌描写,不会超过文章总字数的八分之一。八百字的文章不宜超过100字,否则就有喧宾夺主之嫌——外貌描写毕竟是”以貌取人“,塑造人物形象,主要靠的还是人物所做的具体事件,以及做事过程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五.外貌描写专项训练
      根据下面给的素材以及具体写作任务要求,弯成后面的写作训练。
      下面是”我的同桌“的外貌素材:
       (一)整体人物素材:15岁,1.8米,130斤,身材修长,英俊、健康、阳光。
       (二)局部特征:国字型的脸;头发黝黑、粗而密、留着小平头;额头宽大明净;眉毛浓浓的,呈倒”八“字形;双眼皮、眼睛非常大,像周润发、两眼非常清澈,目光明亮有声,闪着成熟、明亮、聪慧、善良、富有活力的光;鼻梁高挺,鼻头上有颗小黑痣;皮肤白里透红,因为爱好运动,经常受阳光照射,红中隐隐地透着少许紫褐色;耳朵大,耳垂肥厚、形如元宝;嘴很方正,嘴唇略厚,人中线、唇线线条清晰,唇色健康红润;双肩平、宽、厚;手臂健壮,肌肉块清晰可见,手指细长;脊梁笔直,胸肌、腹肌发达,没有一丝赘肉,两腿颀长笔直,粗壮有力,极富弹跳力;一双大脚,穿45码鞋子,足弓像石拱桥。
       (三)服装:平常经常是一身运动服,或者蓝白相间,或者黑底红色条纹,周身上下一尘不染,就连运动鞋的白色鞋底边线也白的不见一个泥点、水渍。头上经常带着一顶黑色带红条装饰的棒球帽。参加钢琴或黑管演出时,永远是一身白礼服,洁净的就像一块白玉。班里劳动的时候,他会换上一身牛仔服,胶底鞋,这是他专门的劳动服,不知道他放在哪里,只要老师一通知劳动,他就会像变戏法一样,瞬间改换服装。
       (四)装饰物:一块机械手表,不名贵,但斧钺形的外部轮廓,极富艺术美,让人耳目一新。脖子上挂着一个小玉坠,是姥姥给他的出生礼物,他整日带着,从不离身。
       (五)携带物:每天背着一个大书包——很罕见的单肩包。手上不是捧着篮球,就是抱着足球。有时候也会是一本名著——包了书皮的名著,他喜欢文学,善于写诗歌和散文,更是文学收藏爱好者。
        1.从原始素材中选材,刻画人物肖像,表现我的同桌外貌英俊,招人喜爱。(100字左右)




        2.从原始素材中选材,刻画人物外貌,表现我的同座干净整洁。(100字左右)



        3.从原始素材中选材,刻画人物外貌,表现我的同座乐观向上。(100字左右)




        4.从原始素材中选材,刻画人物形象,表现我的同桌聪明睿智(可适当虚构)(100字左右)




        5.从原始素材中选材,刻画人物外貌,表现我的同座喜好运动的性格(100字左右)



        6.从原始素材中选材,加上适当的虚构,表现我的同座是员”福将“(100字左右)
 
半命题作文“等待——”导写及佳作赏析
【作文试题】 
  生
 
半命题作文“不该丢失的---”导写及佳作赏析
【作文试题】 
 
半命题作文“刹那间,我发现了_____”导写及佳作赏析
                         
 
 
命题作文“你的美,照亮我的心”导写及佳作赏析
【模拟金题】 
  请以“你的美,照亮我的心
 
命题作文“陪伴”导写及佳作赏析
【文题】 
  题目:陪伴 
 
  

   美国资深教师九大策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

    孩子上课不专心、老是开小差,不仅是老师头痛的事,也是家长心烦的事。让所有学生集中注意力,神情专注地听讲,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实,学生跟成年人一样,如果他们不被眼下的事情吸引,他们就会找别的让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在教师的会议上,你是不是也会发现有的同事在批改作业,私下里讲话,或发短信?所以,对待学生的不专心,教师需要有一颗平常心。毕竟,任何人长时间坐着听别人说话,都会有走神的时候。

  不过,教师有责任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利用时间,学生走神是教师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之一。如果教师没有掌握一些抓住学生注意力的方法,那就很难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习。

  学生在课堂上走神的时间可以被称为“无效时间”,它不仅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干扰,还具有传染性。它会让其他原本专心的学生想,“其他人都没有专心,我为什么要专心”?

  所有教师都希望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学习或积极聆听——学生全神贯注地跟老师或跟其他学生互动。在梅里尔·哈蒙和梅勒尼·托特所著的《激发积极学习》一书中,他们把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动性表现划分成了4个等级。

  最低的等级——第四等的学生对学习置之不理,第三等的学生半心半意,第二等级是负责任的学生,最后,第一等的学生是完全的积极学习者。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这4种状态,并掌握一整套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注意力等级。有时候需要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发挥学生的多元智力,避免形式单一的讲授。比如,适当的身体活动可以让学生释放出过剩的精力,独立思考时间可以鼓励学生学会反思,组织有序的学生间互动交流可以确保所有人都在思考当前的任务。

  这些活动虽然会花一些时间,但却非常值得,无论对于课堂管理还是对于学生的学习。以下就是资深教师、某教育咨询公司总裁特里斯坦·德·弗朗德维列提供的教师在课堂上用于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九大有效策略。

  1.上课一开始做脑力热身

  一个经典的热身就是让学生找错(上课前把材料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指出错误时,不一定只是让单个学生站起来一问一答,还可以组织小组间的合作与竞争。

  具体操作: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给黑板上的材料找错,让他们在找出全部错误后举起手来,并用手指表示他们找到了多少处错误。找到错误最多的小组起来发言,其他小组可以表示不同意见。

  2.通过身体运动让学生集中注意力

  叫所有学生站在课桌后面,做一些简单的身体运动。这对大多数学生都会很提神,而且教师很容易监督。

  具体操作:对于小学生,可伴随儿歌或算术口诀让他们做拍手游戏。

  对于初中生,设计一个拍手或弹指的节奏,教师做,学生学。每隔15~20秒变换节奏,以让他们紧跟你的变化。

  对于包括高中生在内的所有年级,可让他们做“交叉爬行”:让学生都站起来,排队向前进,高抬左膝,伸出右手摸向左膝,然后交换,持续1分多钟。(也可以有很多变换,在每次摸膝动作之前让学生在头顶上拍手)。

  3.教学生如何合作

  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培训,在进行项目学习或其他以小组为单位的教学时就会出现很多“无效时间”。教师可以在项目进行之前教给学生团队合作的技能,把无效时间降到最低。培养学生合作技能的活动可以跟教学内容没有关系。

  具体操作:给每个小组一把剪刀,两张纸,10个回形针,一条10英寸长的胶带,让他们用这些材料搭建一个可自行站立的尽可能高的塔,时间20分钟。

  在这个活动之前,跟学生一起制定一个团队合作的规则,包括在小组合作中大家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先让一半的小组开始行动,其余的学生安静地站在他们四周,当观察员。

  20分钟后是汇报的环节。训练观察员在提出意见之前先给出正面的评价,比如“他们……很好,我想他们是不是可以……”然后,两部分学生角色交换,此前做观察员的小组来建塔,看他们是否能够做得更好,此前建塔的小组做观察员,并对对方的表现进行评论。

  4.通过快速写作让学生安静下来并独立思考

  当你感到学生对你的讲授兴趣减弱,或你想让学生在吵嚷的团队活动之后安静下来,你可以给他们布置一个快速小作文的作业。
  具体操作:对小学生,可以问“你对……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你对……感到困惑?”“你对什么理解得最清楚?”“你对……感到很厌烦?”

  对中学生,可以说“总结你所听到的内容。”“根据刚才所学习的内容,设计一个考试题目。”“选择刚才讨论中的一个观点进行论证。”

  教师通常不情愿布置这样的作业,因为批改起来比较费力。解决这个问题,你可以让学生用彩色笔在他们希望你阅看的回答旁边画圈,有时你也可以让他们在旁边写下几句话,解释他们为什么希望你阅看这一条。让他们知道,你一定会看他们画圈的段落,如果时间允许,你也会看其他的段落。

  5.在程序上完全掌控

  当你在给学生进行讲解或布置要求时,防止学生走神显得尤其重要。在你开始讲话之前,对学生作出以下要求是很关键的:(1)绝对安静;(2)全神贯注;(3)“5只眼球”都在教师身上(两只在脸上,两只在膝盖上,还有一只在心上)。KIPP初中甚至对学生有更严格的“SSLANT”要求,即微笑(Smile)、坐直(Situp)、聆听(Listen),询问(Ask)、如果听懂就点头(Nod when youunderstand)和眼睛跟踪教师(Track the speaker)。

  具体操作:在第一次给学生提出这个要求时,连续训练学生5遍:先让学生自行讲话,然后发出一个让他们安静的信号(从1数到3,摇铃,等等),等他们完全安静后开始讲话。

  在最开始的两周,经常提醒学生。要让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明确告诉他们,你复述一遍之后,你不会再重复讲解。

  6.用抽签决定谁来回答问题

  用抽签的方式来选择回答问题的学生可以让全班同学都保持高度警觉。需要强调的是,你营造的课堂氛围越是具有相互的支持性,那么,学生就越有回答问题的胆量,而不过于担心受挫或被嘲笑。

  具体操作:把每个学生的名字写在一张小纸条上,贴在小棍的一头,朝下放入一个杯子中。通过贴有学生名字的小棍来抽签,决定由谁来发言或回答问题。注意,你需要多准备一些问题,其中有的问题是所有学生都能够回答的。这样,成绩排在后三分之一的学生也能很好地参与进来,不至于总是碰到很难的问题而难堪。

  7.通过信号让每个人都回答你的问题

  为了确保所有学生都在积极思考,经常性地提出一些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要准备至少一个答案,并让他们知道,你期待他们的回答,并等待所有学生作出他们准备好回答的手势。

  具体操作:比如,在数学课上,教师可以问,“心算54-17有几种方法”(先减去10,再减去7,或先减去20,再加上3,等等)。或,在让学生作陈述或展示之前问学生:“这个展示你准备讲几个要点?”

  如果回答是数字,学生可以通过手势来告诉教师他们的答案。比如,让学生把一只手放在胸前,用手指来表示他们的答案(这样可以避免学生相互看见,不给那些爱炫耀自己想法多、想得快的学生机会)。

  8.综合使用各种教学风格

  为了让学生始终保持注意力集中,教师还可以不断变换教学方式,综合使用以讲解为主和以学生积极学习为主的教学方式。
  具体操作:在向学生作讲解之前,让学生两人一组,与对方交流各自此前已有的相关知识,并列出他们想知道答案的4个问题。教师在教室里快速走动,确保所有学生都投入。

  为鼓励学生积极聆听,老师在讲解前给学生提供一个问题单。在讲解途中插入“快速写作”(见方法4),让他们两人一组分享各自的回答。通过抽签(方法6)选择一对学生向全班同学陈述他们的想法。

  9.设置强调责任制的团队合作策略

  要求学生“问我之前问三人”,也就是说,让学生在向教师寻求帮助之前,先向本组内的所有成员寻求帮助。

  具体操作:为了强化这条规则,当某组的学生想问教师问题的时候,教师询问该组的另一名学生,问他是否知道他的同学有某个问题。如果这个学生不知道,教师便有礼貌地走开,该组学生于是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另一个强调团队责任的方法是,告诉学生,“如果你认为你们小组完成了任务,在30秒内找到我,并告诉我。”这个策略有助于让全组成员都承担起积极投入的责任。

[转载]母子对话:震惊无数父母老师
    儿子上高中两个月了,刚刚进行完入学的第一次统考。
    晚上回家,他敲开母亲的房门:“妈妈,我睡不着,你能和我说说话吗?” 
    “可以,你说吧!” 
    “你对我的成绩满意吗?” 
    “你对你自己的成绩满意吗?” 
    “还行吧,感觉挺有自信的。” 
    “有时候自信比成绩更重要!” 
    “难道你真不在乎我的成绩吗?妈妈!” 
    “不在乎!你想一想,我什么时候在乎过你的成绩呢?” 
    “小学的时候,我写作业一不认真,你就把我的作业撕了,没有任何余地!” 
    “哈哈,我那是在乎你的学习态度。书写汉字不要求你写得怎么美观,首先必须认真,那是端正的态度问题,态度出问题了,学习肯定出问题,这个人就会出问题。” 
    “嗯,有道理,我中学的时候你重视我的成绩,每天都关注我的听讲情况。” 
    “那是我在乎你的学习品行。一个学生不尊重课堂就是不尊重老师,不尊重老师就是不尊重知识,不尊重知识,他的品行也好不到哪里去!” 
    “嗯,那我上高中了,你肯定在乎我的成绩,因为关系到将来的高考呀!” 
    “说实话,我真的不在乎!我在乎你的是学习品质!具有良好学习品质的学生就能够享受学习的过程。不想结果会怎样,愉悦地面对所有的过程。” 
    “妈妈,那我考上大学后你在乎我什么呢?听人家说,上了大学就是玩乐,很轻松的。”
    “儿子,等你上大学了,妈妈就一定在乎你的成绩了。你想想,别人都在玩乐,都在挥霍学习的时候,你依然坚持,最后得到实惠的必定是你自己。” 
    “我明白了,小学的时候你在乎我的学习态度,中学时你在乎我的学习品行,高中时你在乎我的学习品质,上了大学你在乎我的学习成绩,是不是?” 
    “哈哈,我儿子感悟深刻呀!” 
    “妈妈,上了高中我有很多自己的感悟呢。第一,高中只是给我提供了一个新的台阶,如果不上高中,我的发展空间就会相对小一些。第二,在学习过程中,我在班级找到一个自己突破的目标,时刻和他进行对比,看看自己到底差在哪里。第三、珍惜每一堂课,即使不复习,成绩也会很理想。第四、不跟别人比较,只跟自己比。第五、享受每一个学习的瞬间,收获自信。 
    “我很赞成,你知道我对你大学毕业后的期待吗?” 
    “哈哈,妈妈,你想的很远呀!”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嘛。你将来踏上社会,我在乎你是否能够明智的选择。选择自己的事业,选择自己的爱情,这些都将左右你生命的大部分。” 
    “这些对我来讲很遥远的,我还没有想过。” 
    “不着急,但是妈妈给你一个忠告—–宁静致远!你看这两个字,宝盖头代表着家,下面一个丁,说明你必须具有担当,为自己的将来负责;静是一个青一个争,争得春天,春天意味着希望、美好和憧憬。只有时刻让自己的心宁静,才能让自己达到更远的境界!” 
    “妈妈,你可真会曲解汉字,哈哈!” 
    “怎么叫曲解呢?想想看,十年前你又哭又闹要玩电脑,我果断拒绝了,到现在,你可以和自己的同龄人比较比较,你的心不浮躁,这一点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呀!明确了每一个学习阶段的重点和目标,再过十年,你会更加受益。我很欣赏你的——不跟别人比,就跟自己比,体现了你乐观积极的心态!有了阳光般的心态,无论你将来做什么,你都会不辜负自己,都会做到享受生活的本身,这就是幸福!”
    “跟你一谈话,心里感觉有更大的力量了。” 
    “儿子,快12点了,睡觉吧!” 
    “好的,妈妈晚安!” 
    “晚安!” 
    儿子带着满足很快进入了梦乡,母亲却平生第一次失眠了,没办法,就让自己享受这失眠的当下吧……
 

       二十五位古今历史人物“颁奖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