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要忘记欠下父母的恩情债

(2007-10-23 14:05:01)
标签:

我记录

生活变迁

人文/历史

(此文发表于11月1日《燕赵晚报》)

 

近日,网友们在“晒”自己和父母见面的机会,看后颇有感触。有的网友说自己一年回一次家,就算父母再活三十年,总共才不过只有三十次的见面机会了,令人唏嘘不已。

 

对于如何报答父母恩情的问题,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与弟子宰我的一段对话很让人深思。当时,弟子宰我对需要守孝三年的规矩十分不满,提出只要一年就足够了,孔子对此给予了怒斥。孔子说:“小孩子生下来三年以后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那三年的守孝,是天下通行的丧期呀,宰我难道没有从他父母怀抱里得到过三年的爱抚吗?”

 

是啊,我们有谁没有从父母怀抱里得到过三年的爱抚呢?我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的爱抚又岂止三年呢?从呱呱坠地一直到结婚成家,我们哪一天不是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成人的。可是,现在我们长大了,翅膀硬了,踌躇满志闯荡天下了,我们可曾想过什么时候把父母给过我们的爱在他们还健在的时候还给他们?我们是否还曾想过,此生欠下父母的恩情债我们今世是否能还得清?

 

让我们来算三笔账。

 

第一笔是金钱账,看看我们从出生一直到大学毕业共需花费多少费用?小学六年期间,每年的学费,吃饭、穿衣等生活费,零食、玩具、游玩等零花销按平均2000元计算,共12000元。初中、高中六年期间每年平均按4000元计算,共24000元,大学四年每年平均按15000元计算,共60000元,再加上因为我们上学、找工作、找对象等其他各种其他费用,加起来至少15万元(这只是直接费用,还不包括这些钱如果用于投资能够带来的收益)。就算我们成家独立后每年给父母5000元赡养费(事实上,每年能够给父母这个数目养老费的子女并不多),至少需要30年才能还清。而等过了三十年,我们的父母们至少已经85岁高龄了。我们当中能有几个人能够有这样的福气,还清这笔仅仅是本金还不算利息的“债务”?

 

第二笔是时间账。从小到大,父母陪伴在我们身边的时间至少有十几年。就算十年时间,那也是120个月,3650天。我们从25岁正式离开父母独立生活以后(那时父母50岁左右),每年陪伴父母1个月,需要120年还清这笔“时间债”。如果我们想在父母健在的时候还清这笔“债”,每年需要陪伴父母至少4个月。我们做儿女的,有几个能够做得到?

 

第三笔是感情账。为了让我们健康快乐成长,父母倾注了怎样的心血啊!吃多了怕撑着,吃少了怕饿着;穿少了怕冻着,穿多了怕上火。在家的时候,他们想着法的让我们高兴。出门的时候,他们揪着心替我们担忧。儿时,我们听烦了的句句唠叨,可曾想却是天下最无私的爱啊!而现在,我们长大了,我们能够不依靠父母独立生活了,我们在关心着自己、关心着爱人、关心着小孩的时候,还会记得年迈的父母吗?像他们曾掂记我们那样惦记着他们的身体,掂记他们的饮食,掂记他们的情感?

 

面对这些今生欠下的“债”,我们都做了些什么?因为要和朋友聚会,我们会毫不犹豫地挤占和父母吃饭说话的时间。因为工作忙要打拼自己的前途,我们会以各种理由放弃和父母相聚的机会。因为想让自己的三口小家过得更瓷实,我们会捂紧口袋尽量少给父母钱甚至还要伸手向他们要……为什么我们对父母的爱,总是那么吝啬?

 

虽然父母会叮嘱我们说:“你们忙,不要掂记我们。”但我们可曾知道,年迈的他们却总是守着电话日夜盼望我们拨响的铃声,他们逢年过节总会悄悄地做上一桌菜在等我们回家敲响回家的门?他们因为爱我们,所以他们让我们离开去放飞梦想。而我们早早地离开他们是因为爱他们吗?

 

欠下的,总归要还的。而我们连欠父母的这三笔最基本的“债”都还不清,还能谈什么孝敬?谈什么报恩?谈什么为人?投我一票

 

最新文章:小学生为何都不爱写家庭作业?

         教小孩说话一定要小心不然会笑死你

 

更多精彩: 

新浪首页、博客首页刊发文章链接:

  国人重名的为何那么多?(新浪首页、博客首页)
  中国小孩为何都爱吃洋快餐?(新浪首页、博客首页)
  给《百家讲坛》挑错很愚蠢(新浪首页、博客首页)
  孔子给不惑之年男人的三个忠告(新浪首页、博客首页)
  孔子门徒注定考不上大学的铁证(新浪首页、博客首页)
  孔子一生中最后悔做的一件事(新浪首页、博客首页)
 
  大学重开语言课究竟是在嘲弄谁(博客首页)          
  莫把汉服当作文化伟哥(博客首页) 
  没有七大硬功就别去当秘书(博客首页)       
  明年我要挺起腰杆当老鼠(博客首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