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论语心得孔子人文历史杂谈 |
感谢博客首页文化栏目热心推荐
在很多人看来,孔子一生克己复礼,以“仁”、“恕”二字自警自励,当是君子之揩模。照理,谦谦君子是轻易不会动怒的,就是真的急了眼,也只是斯文兮兮地以理服人,根本不应该动粗口骂人。但事实上,孔子是非常有性格的人。对看不惯的人和事,特别是“异己”分子是毫不留情的,骂起人来也是粗野得很,有时甚至还恶语伤人。不解是,他的这些糗事,竟会却被他的弟子在《论语》中完整地记录保存了下来。
《论语.公长治》载有一篇孔子辱骂弟子宰予的话,听起来就感到孔子真的是非常失态。事情是这样的。孔子的弟子宰予白天睡大觉,孔子发现后对宰予破口大骂。孔子骂道:腐烂的木头不可能雕刻什么,粪土一样的土墙不可能粉刷了。对宰予,我还能责备什么呢?当初我看一个人,听其言而信其行。现在我决不这样了,听其言还要观其行。对此,很多人感觉很纳闷。为什么宰予只是白天睡了一觉,就遭到孔子如此责难?恶毒到把宰予比作朽木和粪土呢?难道孔子真的是要求严格,眼里揉不得沙子吗?其实不然。孔子大骂宰予,并不只是因为他白天睡觉,真正的原因是宰予多次对孔子的学说进行质疑,不能像颜渊那样对孔子信服得五体投地。所以,孔子一直心存不满,以白天睡觉说事,只不过是借题发挥罢了。这样做,有故意给人穿小鞋之嫌。
《论语.宪问》则又爆孔子大骂原壤的猛料。原壤是鲁国人,还是孔子的老朋友。但在一天孔子去找他的时候,因为没有按照孔子心中的礼仪标准迎接他,而只是两脚八字一样叉开坐着等孔子。按理说,既然是老朋友,就没必要拘那么多礼节了。但孔子却是挑理得很,他大声怒斥原壤:“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意思是说:“你小时候不懂礼节,长大了毫无成就,你怎么老了也不死呢,真是个害人精啊!”骂完还不算,还用拐杖敲击原壤的小腿以辱之。你看看,是不是太过分?自己的老朋友因为没有毕恭毕敬地迎接自己,就辱骂他老不死,是害人精,还有拐杖敲击侮辱他,太过分。要不是原壤有涵养,估计早就动手了。
《论语.子路》讲了一个樊迟请教种地之事被孔子斥为小人的故事。樊迟是孔子的弟子,农民出身。他非常想在孔子这里学到一些种庄稼种蔬菜的实用本事。一天,樊迟果真向孔子请教如何种庄稼,没想到戳到了孔子的短处,孔子以骂遮短:樊迟真是个小人啊!当权者只要讲礼仪、讲道义、讲信用,老百姓就会四处来投奔他,这怎么用得着自己学种庄稼呢?这是什么话?人家小孩只不过想请教一些种地的知识,这样一个虚心求教的人怎么就成了小人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生的问题自己不懂,也犯不着骂学生是小人啊!这样做,有损师德了。
《论语.先进》中批露的孔子骂子路的话,就更是无厘头了。说有一天,几个弟子在一旁侍奉孔子。闵子骞是一副正直而恭敬的样子,子路是一副刚强的样子,冉有、子贡则是一副温和快乐的样子,孔子看了很高兴。但过了一会,却突然冒出一句令所有人心寒的话,他说:“子路这样子,怕不得好死呢。”天哪,哪有这么咒人的,而且还是对死心踏地跟随自己的大弟子。虽然说,孔子此言并无多大恶意,只是担心子路这个人生性耿直、刚强,长此以往会遭不测。但就是这样,作为老师也没有必要出此恶言咒他吧。不得好死,可不是一句任何人都能接受得了的话。看来,孔子也真是让人捉摸不透,性格古古怪怪的。
《论语.公长治》提到的孔子贬低微生高的故事,听起来很是搞笑。说当时鲁国有一个叫做微生高的人,以直爽著名。估计是微生高名气大,口碑好,有点盖过孔子了,所以孔子对他很不服气。后来,终于被孔子抓到小辫子了。孔子说:谁说微生高直爽?谁说的?有一天有人向微生高讨点醋,他根本没有直说家里没有,而是到邻居家要来转给人家。这样的人能算直爽吗?人家微生高直爽,难道就不能助人为乐了?热情好心地解他人之难,没有直说家里醋没了,就算不直爽吗?孔子以此来否定微生高的为人,实在有点太小气。
孔子动粗口骂人,虽然和我们印象中的圣人形象不很相称。但他这种口无遮拦的直率性格,倒也是蛮可爱的。投我一票
孔子给不惑之年男人的三个忠告(新浪首页、博客首页)
孔子门徒注定考不上大学的铁证(新浪首页、博客首页)
孔子一生中最后悔做的一件事(新浪首页、博客首页)
消除岳阳鼠害的四个最馊主意(博客首页)
北京人的特权需要享受到何时(博客首页)
从《论语》中解读孔子仕途辛酸史(博客首页)
《论语》中有损孔子形象的五段话(博客首页)
孔子一生四次离奇求道经历(博客首页)
大学重开语言课究竟是在嘲弄谁(博客首页)
亿万学生集体锻炼是一场什么秀(博客首页)
莫把汉服当作文化伟哥(博客首页)
没有七大硬功就别去当秘书(博客首页)
请再也不要抱着性事不撒手(博客首页)
李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混混 (博客首页)
职场上最令人痛恨的八种人(博客首页)
明年我要挺起腰杆当老鼠(博客首页)
最新文章:主流媒体:请别用竟猜骗局侮辱国人智商
新浪首页、博客首页、锐博首页刊发文章链接:
前一篇:消除岳阳鼠害的四个最馊主意
后一篇:孔子曾给新入职大学生开过五个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