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重开语文究竟在嘲弄谁

(2007-05-10 15:01:30)
标签:

大学教育

教育改革

重开语文课

教育校园

北行剑客

杂谈

随笔

感谢新浪博客首页教育栏目编辑热心推荐
 
      真没想到,在中国的大学里重设语文课还能够成为热点新闻。这恐怕是现行教育体制已染病态的一大佐证了。不过,且不论以前到底是谁把语文从大学课堂里取消的,也不论取消了大学语文到底坑害贻误了多少莘莘学子,现在终于有人做出如此英明的决定而把它恢复起来,终究还是一件好事,甚至是值得拍手称快的幸事。

现在社会上到处充斥着大学生就业难的抱怨声。用人单位责怪大学生素质太差,待业学生埋怨用人单位过于挑剔,教学机构哀叹市场机制失范。到底是谁之过,好像总也说不清楚。但这里面,教育体制存在的种种不足应该难逃其责。取消和重开语文课,这两个十分滑稽的行为,实质上是对中国教育的极大嘲弄。

如果我们把从小学到高中的教育称之为应试教育,那么大学时期的教育就是应聘教育。从当前情况看,一些大学对于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稳定的指导思想。为了使自己的学生好就业,大多学校在一味瞄准和迎合市场口味中,已经完全乱了自己的阵脚。这从各大学设置的专业名称的逐年演变中就可以看出。原来是机械专业,专攻机械制造。为了拓宽就业门路,草草加一门电子课,学点有关三极管之类的电子皮毛知识,那就可以堂而皇之地改称机械电子专业了。如果再加一门空气动力学,叫机械电子航空专业也不过分。可专业名称的对口性是增强了,可那些学专业的大学生们能够真正拓展就业机会吗?这种惟市场与功利是图的做法,教出一批又一批样样通、样样松的大学生,真是害人又害己。也正是在这种功利行为的刺激下,对于就业没有多少名分上帮助的什么大学语文课、思想品德课、音乐课,才会被一些人一刀一刀地砍掉。

现在社会上都在呼吁,要求改革应试教育体制,在小学、中学实行素质教育。我看,应试教育要革命,应聘教育更要革命。中国的大学更需要素质教育。一个人走上社会,只凭大学里学到的一点专业技术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也已经充分证明,大学生走上社会后,能够真正一辈子从事专业工作的并不多。有的一毕业就改行,有的是经过一段时间锻炼要转行,这根本就不是能够以本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在大学这个学习的黄金期没有足够的综合知识积累储备,就很难适应和获得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试想,连用母语都不能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谈什么精通技术、精通管理?连用中文把自己的思想阐述清楚都憷头得要死,谁会相信你有一肚子的学识和本事?现在提出重设大学语文课,或许是从无数大学生们求职从业碰壁经历中得到的血的教训吧。

虽然大学重设语文课是一种进步。但对于高质量的高等教育来说,单加一门语文课是远远不够的。语文只是一门工具,是播种、孕育和收获文化、智慧、思想的土壤。我们不仅要让大学生们掌握这种工具,更要引导他们学会用这个工具去获得更多的文化营养。比如在大学里开设国学课,让他们较为系统地了解、吸收中国灿烂的传统文化,接受思想和灵魂的洗礼,做一个中国文化的自然传承和发扬者。比如在大学里开设历史案例课(而不是传统的什么记事性的革命史之类),让他们在历史事件中得到更多的做人、做事的智慧。等等。只有不断地给大学生们喂食和引导他们自行汲取这些文化补药,才能真正地让他们的思想更加健壮。

教育体制改革说到底是理念革命。只有端正了思想和态度,让人才培养模式从功利和无章法的混乱中解放出来,才不会发生像中国的大学需要重开语文课这样的教育笑话了。

最新文章推荐:免费师范生只治标不治本NEW
                         禅法指点你的婚姻迷津             
            
             
最近在博客首页、锐博首页、新浪首页刊发过的文章,敬请赐教:
              孔子给不惑之年男人的三个忠告
                            亿万学生集体锻炼是一场什么秀
                                            我们该责备吃人的动物吗
              男人婚后应守住的三根底线
                              莫把汉服当作文化伟哥
                                       没有七大硬功就别去当秘书
                  高速公路限速是本末倒置 
                                   职场上最不遭人待见的八种男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